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人民论坛网:为何少数官员习惯“报喜不报忧”?

2019-11-23 11:1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党上下严抓纪律和作风建设,报喜不报忧现象锐减,但仍在少数官员身上存在。

据媒体报道,有记者在一次脱贫攻坚情况调研期间发现基层的一大怪象:

当记者向一些扶贫干部提出要到偏远地区贫困户家中走访时,地方相关部门负责人称“道路不通”“已经脱贫”,再三婉拒。相反,他们强烈向记者推荐当地长期对外宣传的“典型”“样板”和“调研经典路线”。

以不方便采访为由推脱,实际上是抱着一种“报喜不报忧”的心理,只愿意宣传成绩,害怕问题暴露,或担心调研采访人员“不走寻常路”,有“意外收获或发现”。官员“报喜不报忧”,有何表现?根源在哪?

表现

官员报喜不报忧的对象,包括上级官员和政府、媒体和公众等,这里主要针对上级而言。其主要体现为:

一是只讲成绩,不讲或少讲问题。不管是上级检查工作,还是自己主动汇报,抑或是总结工作,都只讲取得的成绩,对存在的问题只字不提,不得已时一笔带过。

二是夸大造假,欺上瞒下。官员为了营造有功无过的假象,就得片面夸大所谓的成绩,将一点成绩无限放大;同时要想方设法掩饰存在的问题,避免问题暴露给自己带来的负面影响。为了实现这个目的,少数官员就大搞一些“面子工程”。当上级来检查工作时,总是带检查人员去“参观”这些工程,用一个个所谓的典型去印证自己的成绩。为遮掩问题、应付检查,一些官员还弄虚作假,比如随意修改统计数据、给荒山涂绿色油漆、给老旧小区加围挡等。各种假数据、假信息、假项目也应运而生。

三是好大喜功,邀功诿过。报喜不报忧的官员,只看成绩不看问题,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偏好”:只愿听夸赞表扬,听不得批评意见;有功劳就往自己头上安,有问题就向他人身上推;喜欢夸夸其谈,自吹自擂。

四是投机取巧,八面玲珑。习惯报喜不报忧的官员,往往都要想方设法弄清楚上级的喜好,爱听什么,关注什么,都要打听清楚,然后投其所好,以此来为自己获得好处。

根源

首先,官员的思想认识出了问题。官员之所以报喜不报忧,是因为这样可能为自己带来某种利益和好处,比如,受到上级的认可和表扬、职位的升迁、自己的问题被掩盖等,而主动忽视此举的危害。显然,这些官员个人私利当头,完全不顾人民和国家的利益,思想认识已经出现问题。思想认识出问题就会导致个人主义、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和好人主义。例如,个人的小算盘打得啪啪响,在私心杂念的驱使下争权夺利;脱离人民的实际需要做表面文章,不脚踏实地干事,也不会真正做事;善于做样子、搞形式,口号喊得震天响,实际效果如何从不关心;不担当不作为,怕负责任,也不愿得罪人。

其次,官员的考核升迁制度不健全。从考核的角度看,考核主体主要是上级主管部门,这就决定了官员必然针对上级主管部门做文章;或者说只要“搞定”上级主管部门,考核就不是问题。考核内容上的一票否决,也决定了官员要千方百计地掩饰问题,因为只要在这些“一票否决”的领域出现问题,所有的努力就将白费。在官员的提拔任用上,由于提拔主要看政绩,决定权在上级手中,所以官员们只能拼命搞出政绩。走正道的是真正干出政绩,没能力的就只能编造政绩。这些真真假假的政绩都得让上级切实看到,且又不能暴露出任何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官员们倾向于报喜不报忧。

再次,受社会风气和历史传统的影响。一方面,个别官员惯于玩弄手段,比如,弄虚作假、谎报政绩、隐瞒问题,不仅没有得到应有的惩罚,相反还可能获得了提拔。这可能导致某些官员效仿,寄希望通过报喜不报忧获得升迁。另一方面,中国传统文化多教人向善,对人要隐恶扬善,多夸别人的优点,不讲其缺点;对己要多做好事,不做坏事。这当然有助于塑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以至于自己对家人报喜不报忧、医生对病人报喜不报忧成为一种美德。某些官员从扬善的角度看待报喜不报忧,认为这是在树立正面形象,有助于鼓舞士气。殊不知,善不能代替真,向善也不能说假话,特别是对官员来说,对党和人民说假话,报喜不报忧,是违法违纪的行为。

最后,官员的投机心理。一些官员总认为,受益的是自己,倒霉的是别人,明知道报喜不报忧潜藏风险、危害极大,还是会铤而走险。之所以说报喜不报忧是投机,是因为成绩和问题都是实实在在的,那些谎报的成绩、隐藏的问题终究会水落石出。诸多落马官员的经历证明,即使一时投机成功,问题没被发现,因为夸大的成绩而获得赏识和提拔,但这一切都经不起历史的检验,真相大白之时就是其接受惩罚之时。

危害

官员报喜不报忧,首先,妨碍上级领导和政府掌握真实全面的信息、作出正确的决策。决策要以全面、准确的信息为基础,而在信息的多种来源中,下级官员和政府部门的汇报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官员报喜不报忧,导致上级信息失真、闭塞,掌握不了全面的信息,特别是对政策要解决的问题了解不全面,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尤其是作为决策机构的上级政府将因此面临很大的决策风险,至少是大幅增加了上级政府作出正确决策的难度。

其次,破坏党的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影响党和政府的威信。实事求是,就要尊重客观事实,不夸大,不缩小。官员报喜不报忧,显然违反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践中,个别官员忙于营造“形势一片大好”的局面,把一份成绩夸大成十份;另有少数官员善于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把矛盾和问题隐藏起来。事实上,成绩并没有那么多,问题却不少,隐藏而不是去努力解决问题,最后把小问题拖成了大矛盾。由于少数官员报喜不报忧而造成重大损失、导致重大矛盾和问题,给党和政府带来严重的后果,进而影响党和政府的威信。

最后,影响社会主义建设的大局。对党忠诚是全方位的,需要党员干部在任何时间和事情上绝对做到这一点,而报喜不报忧看似不涉及政治信仰层面的问题,实则从言行到思想都出了问题,表里不一,摇摆不定。官员报喜不报忧更是不担当不作为的典型表现。只拣好的说,拣领导爱听的讲,把问题都隐藏起来,是因为这一小部分官员根本没有敢作敢当的勇气和决心,也不具备做事的能力。个别官员的不忠诚、不担当,还可能产生“示范”效应,带偏更多的人。

针对当前少数官员报喜不报忧现象,主要应从思想认识和制度两方面加以改进。

一方面,加强官员的思想教育和作风建设是基础。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为契机,夯实全体官员实事求是的思想基础和作风原则。

另一方面,完善官员的考核晋升制度是关键。考核的内容不能是官员自己讲,要全面深入了解官员的所作所为;不能只看官员的成绩,还要发现其存在的问题。考核方法上,要鼓励官员多讲问题,让那些只讲成绩的官员不仅得不到想要的结果,还要得到相应惩罚。考核主体上,要减少上级领导和主管部门的权限,尽量更多听取社会和公众的意见,避免“一言堂”现象。

在官员的晋升上,要提拔那些敢说真话者、倡导讲真话和具有埋头苦干精神的干部,让弄虚作假的官员不仅得不到提拔,还要被追究责任。

来源|人民论坛网

资料 | 人民论坛杂志、半月谈

原标题 | 警惕少数官员“报喜不报忧”现象

作者 |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教授 郭道久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