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所有人,高速公路隧道内发生火灾怎么办?蜀黍教你如何逃生
浙江省总面积10.55万平方千米,地形复杂,其中山地和丘陵占了74.63%,因此辖区多条高速公路或是依山而建,或是穿山而过。越往南走,高速公路上的隧道分布就越密集。
与开放路段相比,隧道具有封闭、视线差、空间小、救援困难等特性,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尤其是发生火灾,整个隧道段的通行能力和安全性都将受到影响,对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高速公路隧道路段安全管理工作是重中之重。高速交警严格落实隧道管理机制,坚持一隧一预案,做到24时全线巡逻,监控15分钟覆盖巡查。联合消防、业主部门,定期组织隧道应急演练和火情火情处置技能培训,确保民警辅警能在黑暗环境下短时间内完成消防器械组装;定期组织隧道卡口人员进行卡口业务培训,确保民警辅警能在第一时间完成卡口拦截。定期进行高低位水箱检查,及时更新安全标识与汽通门、人通门标识。2019年8月27日16时24分50秒,G15沈海高速往福建方向猫狸岭隧道中部右侧车道内,一辆运载28吨皮革的重型半挂车发生自燃,火势迅速变大,烟雾、有害气体开始弥漫。18时30分至18时31分,第一、二批警力6人先后抵达现场并组织灭火;18时33分,猫狸岭隧道内外设卡完成;18时40分,第三批警力到达组织疏散滞留群众、车辆。事故发生后,成功疏散滞留群众100多人,车辆52辆。隧道口成功拦截400余辆社会车辆,其中包括一辆危化品运输车,将人员伤亡、财产损失降到最低。8•27猫狸岭隧道起火事故发生后,高速交警吸取经验教训,联合业主单位对长度超过1公里以上隧道的消防设施进行改进,在原有烟雾报警器的基础上,增设了火灾感应式报警器,隧道内车辆一旦起火并无法移动时,将会立即报警。
部分隧道进口1至2公里处增设测温预警系统,通过红外线感应装置,检测过往车辆发动机、轮胎、驾驶室温度,对存在异常的车辆,通过广播、可变情报板等形式提醒车辆超温,尽快靠边排除隐患。
开发隧道应急智能化管控系统,对隧道警情进行“一键管控”,一旦发现车辆异常,隧道外的警灯将启动,隧道口实施阻拦,如车辆进入隧道内,鼓风机开始运作,同时沿线情报板将以滚动播放警情的形式,提醒后方来车。与此同时,将通过“一键通知”的方式通知相关单位或个人,降低事件发生的后果。
隧道管理部门尽职尽责,全力协助高速交警。在1公里以上双向长隧道,配置2名专员进行24小时驻守。新增隧道监控及机电运维人员,配置一定的系统员和水电工,日常检查和维护隧道内基础设施。与此同时,还配置抢修人员,以便突发情况下快速进行抢修。
2019年11月16日18时,S26诸永高速杭州方向里岭隧道中部加宽车道内,一辆重型半挂车发生自燃,火势迅速蔓延开来。
18时01分,高速交警金华支队启动隧道应急处置预案;18时04分,里岭隧道双向卡口管制;18时11分,第一批警力4人抵达现场并组织灭火;18时22分,明火被控制;18时29分,现场灭火完成。起火后半小时内,成功疏散滞留群众115人,车辆35辆。事故后无一人伤亡,隧道内部结构完好。那么群众在高速公路隧道内遇到火灾该如何自救呢?
如果车辆可以行驶的情况下,建议将车辆驶出隧道,便于施救。
如果车辆无法移动,应尽量靠边停车。驾驶人需保持冷静,打开双闪,并以最快速度打开车门,让车内人员离开;如果打不开,可使用尖锐物体敲击车窗玻璃四角,一旦出现裂纹,用脚猛踹破窗逃离。
在确保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在车后方150米以外设置警示标志,及时使用隧道内火灾报警按钮、紧急电话或手机拨打12122报警电话请求支援。
火势可控情况下:高速公路隧道内每隔50米安装消防设备箱,驾驶人可通过使用灭火器、消防栓等设备进行灭火。切勿打开引擎盖,以防空气对流加大火势。如果3分钟以内无法有效灭火,迅速撤离。
火势不可控情况下:首先要做的就是迅速、有序地撤离火场,切忌盲目调头后逆向驶出隧道,很可能造成秩序混乱,引发次生事故。
驾驶人应该果断下车,弃车逃生,牢记往上风口方向逃生,也就是逆风方向。(注:将车钥匙留在车内以便救援力量及时撤离车辆)
隧道里有明显的逃生标志,群众可根据逃生箭头的指示,沿着隧道内侧寻找最近的汽通、人通门,这些门都没有上锁,只要推开门,就能通过安全通道撤离至对向隧,并沿着对向隧道壁步行撤离至安全地带。 (注:汽通门一般每隔750米至1000米设有一个,人通门一般每隔250米至500米设有一个)逃生时,切记用手巾或衣物(用水沾湿更好)捂住口鼻,借以滤烟防毒,最好弯下腰走,因为着火时,扩散在隧道里的烟雾和有害气体最初是不平均分布的,顶部较浓,下部较稀,而且温度分布也是上高下低,切勿高声喊叫,否则会吸入较多的烟雾和有害气体。观看下方视频
直观了解隧道火灾逃生要诀
原标题:《@所有人,高速公路隧道内发生火灾怎么办?蜀黍教你如何逃生》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