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王光美在1945年,放弃去斯坦福读博,走向延安
继《刘少奇与长沙》连环画成功出版之后,2016年,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一级博物馆刘少奇同志纪念馆与上海城市动漫出版传媒有限公司、上海海派连环画中心再度合作,联手推出《奇美人生—王光美》连环画,以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形式,记录了王光美传奇而辉煌的一生,展示了她“光照日月,美留人间”的动人风采。
以下内容为微信公众号“东方红啦”选登:
1921年9月26日,位于北京西单旧刑部街的王家大宅内传来一阵阵新生儿的啼哭声。主人王治昌此时远在美国,作为中国政府使团代表之一,准备出席华盛顿九国会议。接到家人的电报,他喜上眉梢,为自己的第一个女儿取名光美。
王光美的父亲王治昌自幼熟读经史子集,又接受过新式教育,被公派到日本攻读商科,学成归国后深受北洋政府器重,是当时有名的革新派人士;母亲董洁如出身于天津富商世家,是中国最早的女大学生之一,她温柔、大度、贤淑、仁慈,知书达礼、教子有方。
王治昌共有十一个子女,王光美在家中排行第七。她上有六位兄长,分别为王光德、王光奇、王光超、王光杰、王光复、王光英;下有四个妹妹,分别为王光中、王光正、王光和、王光平。王家大宅中最不缺的便是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兄妹之中,王光美与年龄相近的六哥王光英最为要好。
1928年9月,王光美进入北平师范大学第二附属小学就学。她天资聪颖,勤学好问,又肯下苦功,学习成绩一直在学校班级名列前茅,进入高中时还跳级直升到高二。
在一次全市数理化会考中,王光美位列三甲。因为其他两位获奖者也姓王,同学们称他们为“数学三王”。这三人中,两人是男生,只有王光美是女生,于是她又独得“数学女王”的殊荣。
北方人爱吃饺子,王家把包饺子当作重要的家庭活动,规定所有家庭成员都要参加。爱书成痴的王光美却认为相比包饺子,她更愿意把时间用在看书上。家人见她坚持学习,便也迁就于她。王光美不爱吃饺子的习惯,一直延续到她的晚年。
书本的熏陶使王光美养成了沉静内敛的性格。1939年9月,王光美成功考入北平辅仁大学,就读于数理系光学专业,后又继续攻读硕土。1945年她顺利从辅仁大学毕业,成为当时中国少有的物理学女硕士。
此时的王光美正为成为“中国居里夫人”的梦想而努力。王光美的系主任欧斯特教授与导师严池教授都十分欣赏她的才华,建议王光美继续深造。严池教授特地为她写了去美国留学的推荐信。
第二年,王光美如愿收到斯坦福大学和芝加哥大学的原子物理学全额奖学金、博士研究生录通知书,然而王光美并没有到美国深造。面对苦难深重的祖国,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熏陶和具有进步思想的兄长影响下,她作出了一个重大人生抉择: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队伍,参加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
王光美一家与革命渊源颇深。她的四哥王光杰于1935年加人了中国共产党,在天津从事秘密工作。三哥王光超在天津开办诊所作为党的秘密联络点。六哥王光英在天津操办中国近代化工企业支持共产党的革命事业。抗战后期,妺妹王光和、王光平也先后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积极上进的家庭氛围影响下,王光美对中国共产党有着很深的感情。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之后,日军攻占北平,王光美多次参加由学校抗日组织举办的爱国主义教育演讲活动。她还多次奔走呼号,解救了两位被日本宪兵队羁押的爱国学生。
1945年6月,王光美在四嫂王新、妹妹王光和的介绍下认识了北平地下党组织领导人之一的崔月犁。崔月犁有意发展王光美入党,两人多次相约在北平太庙,讨论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青年的人生追求。
在崔月犁的讲解下,王光美对中国共产党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崔月犁还送给王光美几本有关共产党的书籍。王光美最喜欢其中的一本,名为《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书中的精辟论述深深地吸引着她,她反复阅读这本书,对该书作者刘少奇产生了敬佩之情。
1946年2月的一天,崔月犁在太庙紧急约见即将去美国攻读博土的王光美。原来中国共产党、国民党、美国三方为了实施停战协定,调处国共两党军事冲突,在北平成立了一个军事调处执行部(简称军调部)。中共代表团缺少英文翻译,希望王光美担任这个重要职务。
王光美十分希望能为中共代表团工作,但这意味着要放弃学业。她没有马上答复崔月犁。时不待人,军调部的工作已经启动,负责人叶剑英多次催促崔月犁提交翻译人选。崔月犁无奈,只得写了一张最后通牒式的纸条,让与王光美感情最好的六哥王光英转交给王光美。
经过一夜的考虑,王光美最终选择了中国革命道路。天一亮,王光美就带着北平地下党组织开出的介绍信,骑着自行车在漫天飞雪中赶到了中共代表团驻地——北平翠明庄。
军调部中共代表团秘书长李克农负责接待了王光美。李克农告诉有些忐忑的王光美不要有心理负担,明天党组织就派车接她去军调部正式参加革命工作。
临走时,王光美听到楼道里有人在唱一首从未听过的优美曲子。李克农笑着介绍:“这是陕北民歌《走西口》。”他又告诉王光美,将来若是有机会去延安,一定不能错过欣赏当地著名民歌样式一一信天游。
国民党不断破坏停战协定,在中共控制区屡屡挑起事端,这令军调部的工作更加难以开展。王光美在工作中得到了极大的锻炼,她凭借出色的工作能力多次解决翻译中的困难,周恩来、叶剑英都对她赞赏有加。由于工作需要,王光美接触到了很多从延安来的革命同志。在和他们的交流中,她逐渐产生了对革命圣地延安的向往。
1946年8月,由于国民党全面发动内战,中共代表团逐步撤离北平军调部。叶剑英特意派人询问王光美今后的去向。这一次,王光美毫不犹豫地说:“我要去延安!”
王光美的决定得到了家人的支持,母亲董洁如鼓励她说:“去吧,解放区挺好,共产党挺好。”1946年11月,王光美挥泪告别了亲人,大踏步走向红色革命根据地延安。
文章发表于微信公众号“东方红啦”,转载请注明来源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