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书店写作计划19 | 西安万邦书店:它似乎在等一个人

2019-11-19 16:5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编者按:无论过去还是现在,书店都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奇妙空间。在书店里,我们可以看到人类文明一步一步走来的足迹,也可以看到对于未来一点一滴的想象,书架之间,古往今来,无数的思想在这里聚集,让过去与未来的连接变得更加自然。透过一家家书店,能够唤起我们对于未来的想象力。

从2016年开始,为了与更多对书店感兴趣朋友一起探索书店的秘密,我们开启了“加油!书店”这样一趟看似热闹却又充满了孤独的未知旅程,一年一季,风雨无阻,今年已是第四季。在今年的活动中,“加油!书店”活动主办方广西师大出版社将联手澎湃新闻·湃客,共同邀约对实体书店发展这一议题较感兴趣的作者、学者、读者等,亲身走进书店进行观察、体验与访谈,并用文字记录当下实体书店最真实的一面。

文丨明星辰

“一位作家的传记,就是他语言的转折。”

一座书店的历史,也意味着它在城市文化中的转折。

1993年魏红建从西北政法大学辞职,做了一个小小的批发书店,2000年他创立了万邦书店,做书店20多年,万邦书店到今年是第十九个年头,这家书店在西安乃至陕西周边地区,开新的书店,搬家,再开新的书店,它像是关中大地上一片片流动浮萍,留下了很多的绿意,离开却也未曾离开。

我个人对于万邦书店的记忆有三次,这三次似乎都是我人生中的一些转折。2015年末我从北京回到西安,住在高新科技路附近,彼时在科技路口有一家万邦书店,它在一栋独立的建筑中,一楼是由旧木板铺成的阶梯教室,上面挂着曾经来过的文化名人——林青霞、柴静、白先勇、梁文道等等,这些黑白照片垂挂下来,如果在风很大的天气,甚至会随着风摆动,好像是湖边的芦苇,坚韧又柔软。

那时我想去那里上班,但却毫无头绪,只能每天在里面转来转去,踩着木头楼梯咯吱咯吱响,我在里面买过几次书,喝过几次咖啡,听过几次名家讲座,我觉得这座城市书店离我过于遥远,它古旧而深沉的,无法接近却也并不高傲,即便是在闹区,它也显得过于宁静。

后来有一次,正午团队来西安,活动地点也选在了这里,彼时非虚构这个概念刚刚在中国开始红火,阶梯教室从上至下座无虚席,谢丁、叶三、郭玉洁坐在最中心,谈论他们即将开始的旅行。

有人询问他们对于西安的印象,郭玉洁说她并不喜欢西安的胡辣汤,她还在这里拍下了一个在陕西村口抽烟的秦腔演员,那人画着花花绿绿的脸,站在一面黑板报面前,那块黑板就像过去时代的记忆,上面留下时代的口号。

不久,这座独栋的万邦书店便拆掉了,拔地而起的是新的商业体,更浪漫更具有生活气息的城市窗口,透过它们,我们瞥到了一个短暂的西安书店的影子,它浪漫而生疏,热闹都是他们的,而它已经消失了。

之后,我搬家去了曲江,这里和高新相比显得更加居家而生活,我很快就在不远处的一座商业中心二楼找到了新的万邦书店,这座新书店显然更加符合时下的审美趣味,咖啡、文创、书籍三位一体的结合,这是全国书店的走向,但它依然固执地留下了有关陕西书籍的一块区域,那里面聚集着关于陕西摄影师、艺术家以及普通人对于这座城市的自我诠释,那块区域并不大,但却在书店的中心处。

那时是我做独立撰稿人的第一年,稿约青黄不接,我在一个冬天去万邦书店闲逛,看到他们发布了招聘信息,我拿了一张宣传卡片,准备投递试试看。直到我过一阵子再去,这座书店消失了,我无论如何也找不到它,它就像是没有存在过,短短一个月时间,它就从那座商业中心撤离,留下一片区域用于装修即将开业的母婴中心。

也差不多在这个时候,《GQ》杂志关于北京豆瓣书店的报道开始在网上迅速走红,它被定位为“一家只卖滞销书的书店”,其中关于店主卿松描述,有一种末世里的理想主义者的描述笔触。

“22岁的卿松开始展露出一种沉默的执拗,他整日泡在风入松,试着读加缪、卡夫卡,书中很多细节如今都已淡忘了,他只记得《罪与罚》的主人公也是个贫苦青年,悲剧故事让他“精神都要崩溃了,整个人都是极其地恍惚”,这种激烈的阅读体验让他至今钟爱陀思妥耶夫斯基。编内刊时,为了介绍汉学家,卿松主动跑了四五家书店查书,像写字典一样,把海外汉学家按照师承的源流,一个一个地梳理下来。

卿松记得住每一本书的位置,文学区店员邓雨虹托他找一本艺术书,他连着三天忙忘了,等到大家跟店里借书时,卿松看到小邓借了一本《驼背小人》,“天啊,她喜欢读本雅明!”卿松终于把这个女孩记得牢牢的。”

也是在这时,我第一次采访万邦书店的创建人魏红建,同时第三次与第三家万邦书店有了接触。

那一次,我们坐在书店里,他说起了冬天时逛过的一家书店。

当时他在纽约曼哈顿大街上闲逛,远远地看到了一个红色的招牌,“我似乎对书店总有敏感,我想那有可能是个书店,就一头撞进去……”

那是一个隐藏在繁华闹市里的书店,那书店总共三层,书架歪歪扭扭,最上面一层因为放的书太多,甚至要被撑着,不管是木地板还是墙壁都破破旧旧,不卖咖啡,也没有漂亮的周边,除了书,就是很多很多的包和本子。

老书店里挤满了人,店员也并不年轻,魏红建不太懂英文,还是在里面呆了很久,在静默中,他感到某种沉醉的氛围。

后来,他和《书店风景》的作者钟芳玲聊天,钟芳玲告诉他,这个让他沉醉的书店Strand Book Store是“纽约人的良心”,它曾被《纽约时报》评为“纽约最无可争议的独立书店”。

“我撞进了纽约人的良心”,他说完脸上的表情严肃起来,“我现在理解,它为什么会有将近上百款的包,经营了那么多年,肯定会有那么多,我现在都有十几款。不仅如此,很多年前的书它也会留着,它太棒了,在一个地方呆了一百年,那一百年的历史,你没有。”

新的万邦书店又称“关中大书房”紧邻西安大兴善寺,这里香火鼎盛,是佛教密宗“祖庭”,也曾是隋唐皇家寺院、长安三大译经场之一,位于长安城东靖善坊内。

曾经大唐的坊市已经离我们非常遥远,在古书里记载的”街衢洞达,闾阎且千,九市开场,货别隧分,人不得顾,车不得旋”情景有烟云之感,这里也重建了兴善坊,但配搭着酒吧、咖啡馆、烧烤摊,怎么看也觉得只是商业街而已。

但好在还有大兴善寺和万邦书店,它们有来自过去世代的气息,魏红建也喜欢这种气息,他还记得自己曾经童年时住过的巷子深处的大宅,“我小的时候住在一个大院里,它很漂亮,三进的院落,大门一进去,就是中庭,穿过中庭,有一个两层高的木楼,一条窄窄的过道,我童年的家就在这个院子里。”

再去看万邦书店,那里也有在曾经过去很多次搬家后留下的旧书架和旧沙发,一套布沙发魏红建留了很久,直到不久前还给它重新换上了一套新的淡蓝色沙发套,他还是在这里接待客人,来人了,他便倒一壶陕西茯茶。

也不过一周之前,读库在北京郊区的库房面临搬迁,读库的创始人张立宪老六在网上发了一封求助信,那封信写得朴质,毫不煽情,却让很多人为之动容,求助信发布以后,张立宪在接受正午采访时表示,“《读库》的公众号收到了一千三百多条留言,我到现在还不敢看,怕动感情太深。包括《读库》的微博,很多信息我都还没有打开,或者说,还没舍得看。这其中相当一部分是提供新库房线索的,真诚而恳切,每一个都需要消化很长时间,不是说我回复(或者复制粘贴)一句“谢谢”“知道了”或者“感谢您的支持,来日方长”就够了。”

书店开久了,这类故事自然也会有很多,让魏红建印象最深的是一位老人。

那是他最早的一家店,时常有一位老妇人来店里,她总是买李叔同的书或者别人写李叔同的书,因为来的次数多了,他就留意着将相关书籍给她留下来。

后来店搬到了小寨,有一天老人又来了,“她还是很优雅,很瘦,一头白发,但因为过了几年,她变老了一些。她后来告诉我,她是李叔同的亲戚,于是我还是给她留李叔同的书,但是后来她没有再来过。”

我追问过他后来呢,他说他也不晓得。

故事便这样暂时中断,现实生活总比我们想象得更加动人,也更加无可控制,它流向了一个更为悠长而生动的叙述中,这种叙述不由语言来描述,它被无数个人和无数段历史闪光或者不闪光地涵盖与描述。

写到这里,我忽然想起来,再更早一些的时候,其实我就与这个老书店有所接触,那时开在小寨的“关中大书房”是在小寨十字路口靠南的那一边,它隐藏在一片闹市之中,日常又市井,仿佛消融在这一片区域内,不喧宾夺主但也和谐贴切。我在高中、大学时去西安都曾来过那里,书店中央放着木头条案与大大的木头车轮,这桌椅摆设现在也还在,它们被一直保留了下来。

魏红建说他喜欢市井生活,那种热气腾腾的市民气息,买菜的老人在回来途中,在马路边一个高台上坐了下来,台子是用砖头砌成的,有人在上面放了一杯茶,人群来来往往,有老人,也有年轻人,他们脚边放着刚从市场买回来的菜和肉。

“书店和生活总是在一起的,我的书店里无论是春夏度秋冬,无论是什么天气,很晚的时候你往往能发现有人在里面读书,如果没人读书的时候,我们书店的门依然开着,它似乎在等这个人来。”

作者简介:明星辰,独立撰稿人,作品散见印刻文学生活志(台湾)、凤凰文化、澎湃·镜相、三联生活周刊、正午故事等。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