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肺癌患者看着自己的“肺”听病情,这场术前谈话仿佛科幻电影
近日,上海长征医院胸外微创中心教授唐华,对47岁肺癌患者蒋先生的胸部CT进行三维重建,利用混合现实(MR)技术,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了术前谈话,把肿瘤情况直观展示在其眼前,最终说服患者接受先化疗、再手术的治疗方案。
什么是混合现实?简单理解,就是在现实场景中模拟构建了一个真实感极强且能够互动的虚拟场景。唐华解释,团队根据患者肺肿瘤病灶的位置、形态及大小等信息,对其肺部进行一比一的三维重建,戴上专门的头盔就可以直接看到和互动。
“就像把患者的肺部拿出胸腔,放在他眼前看,让患者非常直观地了解自己的病情。”唐华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在向患者解释时,主治医生可以把“肺”拆开,拉出病灶所在,360度旋转展示和解释,肺部的肿瘤、血管、气管纤毫毕现。
目前,这项技术已在上海长征医院胸外微创中心启用,帮助医生和患者掌握病情,选择最佳治疗方案。
上海长征医院胸外微创中心教授唐华,利用混合现实技术,对患者进行了术前谈话。上海长征医院胸外微创中心 图“像看科幻电影”
据长征医院介绍,近日,47岁的肺癌患者蒋先生来到上海长征医院胸外微创中心接受治疗。
入院后经检查,蒋先生右肺中叶的肿瘤最长径有8厘米,几乎占据了大半个右肺中叶。肺门肿大的淋巴结包绕了右肺上叶气管,支气管镜下可见肿瘤侵犯到了右肺中叶气管开口。
这种情况下,主治团队分析很难采用手术切除肺部肿瘤。如果冒然手术,风险较大,术中甚至有被迫行右侧全肺切除的可能,术后肿瘤复发的可能性也较大。
“我对蒋先生和他的家属解释了病情,建议蒋先生先化疗,等肿瘤缩小后再做根治性的手术切除。”唐华说,不过,蒋先生一心只想做手术,不太理解医生的方案。
为了让蒋先生接受最佳治疗方案,唐华团队根据患者胸部CT信息,对其肺部进行了三维重建,在手术前一天,利用混合现实技术向蒋先生及其家属进行了一次特别的术前谈话。
蒋先生家属称,他们戴上眼镜后,蒋先生的肺肿瘤直观地展现在所有人眼前。然后,唐华详细对肿瘤的位置、毗邻结构以及手术步骤进行讲解和演示,分析各种利弊。
在这样的三维画面跟前,蒋先生最终对自己的病情及手术利弊有了充分理解,接受先行化疗,后期进行手术的治疗方案。
“这是一次非常新奇的谈话,第一次和唐教授进行病情沟通的时候,其实不能完全理解里面的专业内容,这次结合三维影像,像看科幻电影一样,我们理解病情就容易很多。”术前谈话结束后,蒋先生的姐姐蒋女士说,他们接受主治团队的建议。
这一技术有望进入手术室
把“科幻电影”搬进医院,医生是怎么想的?
“做手术前,许多患者担心自己没有完全掌握病情,心里没底,我们现在用高科技手段,帮助患者更直观地看清病情,其实也是帮助医生更好地掌握病情。”唐华说,以往胸外科医生与患者术前谈话时,主要采用胸部CT来介绍,但这样做,患者始终不能完全理解医学影像。
他称,连续播放CT断层扫描图像来向患者家属展示肺肿瘤病灶的位置、形态及大小等特征,对立体思维和空间想象力要求较高,需要经过专业训练才能完全理解。
如今在混合现实技术的帮助下,长征医院与上海汇模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研发了一整套从扫描到辅助诊疗的三维图形应用平台Holoinsight。在术前谈话中,医生利用三维画面对患者肿瘤情况及手术步骤进行讲解演示,使患者一目了然。
“我们根据二维的胸部CT图像将患者的整个肺脏、气管及肺部血管系统立体影像进行一比一地呈现。”唐华说,病人和家属只要戴上混合现实头盔或通过智能手机,就可以对肺脏、肺肿瘤、气管及肺血管进行近距离的观察。
这个过程中,医生和患者还可以通过空间手势操作,对眼前的三维肺脏图像进行拆分、整合、部分隐藏、旋转、放大缩小等操作,甚至可以进入器官内部进行观察。
唐华坦言,这样做除了能够向患者更好地解释病情,还有利于主治医生对手术开展规划,选择最佳手术方式,降低手术风险,从而在手术中精准切除肿瘤。
“这次我们将MR技术在与术前谈话进行了首次应用,下一步,我们还准备把这一技术带入手术室,希望在术中也帮助医生精准操作。”唐华说。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