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玛格南在片场 | 寇德卡与《尤利西斯的凝视》

2019-11-17 10:3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MagnumPhotos玛格南图片社
电影《尤利西斯的凝视》外景拍摄,驳船上的列宁头像道具。

罗马尼亚,康斯坦察,1994年

© Josef Koudelka | Magnum Photos

七十多年来,玛格南摄影师既记录了历史事件和社会巨变,也捕捉着流行文化中的关键时刻。他们深入诸多经典影片的幕后,镜头下既有处于事业不同阶段的知名影星,更反映着影院的发展和电影制作不断演变的内涵。片场,设备,一度看似领先时代的特效,在时间的流逝中打磨出了温暖浪漫的情调。我们通过《玛格南在片场》系列故事,揭秘玛格南摄影师的幕后工作。

1995年,希腊导演西奥·安哲罗普洛斯(Theo Angelopoulos)的作品《Ulysses' Gaze》(尤利西斯的凝视)上映,评价好坏参半。获得戛纳电影节评审团大奖后,人们可能会认为,这部作品会成为公认的现代电影史上的杰作,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一位导演该是有多么清楚自己的伟大,才会强加给观众这样的体验,”在发表于芝加哥太阳报的一篇尤为刻薄的评论中,普利策奖得主、评论家罗杰·艾伯特(Roger Ebert)这样写道,“我不是让他把人(观众)逗笑或弄哭,甚至不需要他娱乐大众,但是至少,他不能辜负一番好意,让观众感到毫无收获。”直至今天,该片在烂番茄网站上的新鲜度评分还停留在31%。

建成于1566年、奥斯曼帝国苏莱曼一世统治期间的莫斯塔尔古桥。这是一座石拱桥,高90英尺,在1993年11月被波黑克族的坦克炸毁。明信片中的画面便是桥以前的模样。

波黑,莫斯塔,1994年

© Josef Koudelka | Magnum Photos

玛格南摄影师约瑟夫·寇德卡(Josef Koudelka)曾明确地表示,“十五年里,我没有为别人工作……从不接受任何任务,从不为了钱而拍摄。”那么,他是为何会被这部电影吸引,并答应跟组拍摄,记录幕后花絮呢?

希腊。

© Josef Koudelka | Magnum Photos

《尤利西斯的凝视》是对荷马史诗《奥德赛》的诠释与演绎(尤利西斯正是奥德修斯在罗马神话中的名称)。在古代的故事中,主人公在外漂泊十年,只为从战场归家,回到苦等的妻子身边。安哲罗普洛斯则把故事设成充满史诗感的百年巴尔干纷争,部分取景地便是昔日南斯拉夫的断壁残垣。

左:贴在大学建筑墙上的海报。

罗马尼亚,布加赫斯特,1994年

右:西奥·安哲罗普洛斯执导电影《尤利西斯的凝视》外景拍摄。

罗马尼亚,康斯坦察,1994年

© Josef Koudelka | Magnum Photos

影片的无名主人公“A”先生是一位希腊电影导演,住在美国几十年后,决定沿着希腊、阿尔巴尼亚、马其顿、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塞尔维亚的路线追根溯源。A便是这里的尤利西斯,感受敏锐,偏爱哈维·凯特尔(Harvey Keitel)充满诗意的演技,正在寻觅在巴尔干半岛上拍的第一部电影的一些丢失胶卷。

西奥·安哲罗普洛斯执导电影《尤利西斯的凝视》外景拍摄。

罗马尼亚,康斯坦察,1994年

© Josef Koudelka | Magnum Photos

影片或许最应该被理解为一部三重史诗,因为有三段旅程相互交织——“A”对个人经历的回顾是主线,另外还有巴尔干半岛的历史以及电影发展史。在这个意义上,安哲罗普洛斯可被视为现代的荷马,他是叙述者和作者,给我们呈现走在探索之路、也是流放之路上的主人公的史诗与悲剧。

阿尔巴尼亚,科尔察,1994年

© Josef Koudelka | Magnum Photos

要想理解寇德卡跟拍剧组的动机,流放是个关键的概念。

作为一名艺术家,寇德卡的身份认知深深受到被他称为个人“持续流放状态”的影响,他为人所知的才能,正是以直白而富有表现力的方式提炼出流离失所时的身体、心灵和精神状态。多年来,他的作品已经成了巴尔干搬到和中欧政治社会动乱的象征。

罗马尼亚,1994年

© Josef Koudelka | Magnum Photos

他对于吉普赛人以及其他少数民族的摄影记录跨越边境,聚焦被边缘化、被迫“流放”的社群。所有作品都是他背包走在路上,在每一个地方短暂逗留的期间完成的。此番意义之上,《尤利西斯的凝视》中的那场远航,也反映着寇德卡透过镜头所进行的永不停止的发现之旅。

上:南斯拉夫,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1994年

下:前拳击手。

罗马尼亚,布加赫斯特,1994年

© Josef Koudelka | Magnum Photos

影片《尤利西斯的凝视》中,所有人物都被过去的回忆所困扰,这体现在不时出现的倒叙和穿越时光与历史的切换。寇德卡在自己的作品中也加入了类似的层次。

在片场时,他总在摄制现场的边缘徘徊,显然对于记录影片制作的技术细节毫无兴趣,而是偏爱在留白的地方寻找素材——片场上的东西,幕间休息的演员,无处可去、只能睡觉的儿童群演。

前往阿尔巴尼亚的路上。

希腊,1994年

© Josef Koudelka | Magnum Photos

除此之外,他还常常把注意力调离摄制本身,转而关注片场周边逐渐显山露水的特定社会环境。这些照片就好比一个时间胶囊。因此,在定格的演员之外,我们还看到在布加勒斯特乞讨的男子,被内战蹂躏的前南斯拉夫小镇上充满子弹痕迹的路标,以及阿尔巴尼亚的难民收容中心。

吉普赛男孩。阿尔巴尼亚,科尔察,1994年

© Josef Koudelka | Magnum Photos

这些片刻彼此交融,在视野中忽隐忽现,仿佛转瞬即逝的回忆。旅途依然继续,记忆的碎片虽蓦然消失,却是故事的一部分,并未被忘却。

寇德卡的作品最终集结出版,书名为《Periplannissis: Following Ulysses’ Gaze》(Periplannissis:跟随尤利西斯的凝视)。“Periplannissis”是一个希腊词汇,意为漫游。

《尤利西斯的凝视》外景拍摄。导演西奥·安哲罗普洛斯与演员玛雅·摩根斯特恩。

希腊,卡里波,1994年

© Josef Koudelka | Magnum Photos

当时就职于玛格南图片社的阿兰·贝加拉(Alain Bergala)为影集撰写序言,这样写到对寇德卡作品的理解:

“慢慢地,随着岁月流逝,我们中的一些人开始梦想一部全新的、幻想的电影;以那些照片为基础,是一部虚幻、隐晦、超群的影片。当然,这意味着它在上映的时候,我们是最糟糕的观众,无法接受安哲罗普洛斯执导创作的非凡影像。无论多么真实与完整,没有一部电影能够拒绝它那通过梦幻的手法、将几张神秘照片组合起来而诞生的幽灵对偶,其中大部分还与摄制本身没有直接关系。”

从希腊到阿尔巴尼亚的路上,男孩试图搭顺风车。

阿尔巴尼亚,1994年

© Josef Koudelka | Magnum Photos

《尤利西斯的凝视》全片只有60个镜头左右,一般的影片若要达到同等的长度,至少需要1250个镜头。场景的铺展十分缓慢,人物顶着刺骨的寒风,在哀伤沉郁的环境中艰难前行。在一个核心场景中,驳船载着被拆开的大型列宁雕像,在水面上漂浮,以几乎难以察觉的速度沿着多瑙河行进,驶向远处的茫茫雾霭。

上:希腊边境的边防卫兵。

阿尔巴尼亚,1994年

下:吉普赛音乐人。

南斯拉夫,贝尔格莱德,1994年

© Josef Koudelka | Magnum Photos

寇德卡拍下了雕像的手被吊上船的场景。在安哲罗普洛斯和团队蜿蜒穿越边境,讨论还要跨越多少个国家才能返程回家时,寇德卡成了那个幽灵观察者,“通过梦幻的手法”创作出他的幻象(如贝加拉所言),用全然自我的方式,抓住影片静止到近乎缄默的能量。

在前往科尔察的路上碰到暴风雪。

阿尔巴尼亚,1994年

© Josef Koudelka | Magnum Photos

孩子们在被战争摧毁的街道上玩耍。

波黑,莫斯塔尔,1994年12月。

© Josef Koudelka | Magnum Photos

外景拍摄,由西奥·安哲罗普洛斯导演。女演员玛娅·摩根斯坦的一场戏。

罗马尼亚,1994年

© Josef Koudelka | Magnum Photos

玛格南图片社,传递影像力量,讲述真实故事。
官方微博微信:MagnumPhotos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