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大兴街一点不“大兴”,旧时风貌虽不再,但我们还是爱它!
原创: 卡卡 上海头条播报
"开大兴"大家都听过,大兴街你听过吗?不远处就是老西门,历经拆迁的大兴街,
如今是何风貌呢?作为老南市的顶梁柱,
大兴街的过去、现在又是如何的呢?
大兴街,建成于1908年,曾联结上海县城与旧南火车站,是清末明初出名的贸易通道。但来往行人鱼龙混杂,投机取巧的小贩成群摆摊,想顺便捎带些上海特产的客人,成了他们的主要目标。
时间长了,倒也真混出了“名声”:大兴街,卖假货,不正宗!“大兴”从此自成俚语。和它搭点边儿的词,总有些“上不了台面”。上海话讲来,是“坍招势”。
大兴街拆迁的消息满城飞,才让人想起,老西门边儿上,还有条200多米长的老街。同地域不同命。老西门熙攘依旧,大兴街却是萧条破败,俨然一副苍苍老者的模样。
然而,在老南市人心里,那份热忱记忆仍新。那是另一种带着烟火气的昌盛繁荣,也是属于老城厢的高光时刻。
旧时的记忆碎片,在每一个与老城厢相关的时刻见缝插针,汇成一股巨大的能量,给摩登的都市源源不断地供给氧气。当老南市人的鞋再度粘上大兴街的尘土,才知道,原本的市井风貌仍可窥见影子,只是增了一味摩登感,源自不远处的高楼和商场。几家欢喜几家愁。
远远望去,竟也不违和:市井、摩登2种极端面貌,竟碰撞地如此和谐。互不打扰,各自昌荣。
1
美食
“
围着大兴街的餐厅,来来去去,而网红就这么几家。
”
/ 陈师傅包子铺 /
怎么算,陈师傅包子铺也开了十几年了。老街美食排行,它算有名头的。常有人起个大早就为了第一锅包子,鲜香汁浓又料足,就吃一个热乎劲儿,一整天都舒坦。
皮子满满的空气感,馅料的香气从一个个气孔钻出来,怯生生的,让你闻到一丝立马就飘走。老城厢的人都爱这一口,和师傅默契地交货结账,随后一溜烟地跑去上班。心机有点重。遇上熟人还能唠两句,新搬来的租客,全然不知道这一家包子铺的存在。
/ 香港老铺,宁波糕团 /
香港老铺、宁波糕团,是另一番别开生面的风景。装修现代,根是扎稳了的。妙在走得不急不慢。每一个时刻都不缺人流,但每次只三三两两而已。
小青年顺手带几盒回家,长辈吃了说好,就自己有了主意,结着队来这里买,吃一股新鲜劲儿。时间长了,新鲜就成了日常。
/ 麦子香面馆 /
实惠大碗,鲜香勾魂,服务热情,让人忘却了它苍蝇馆子的格局。虽说陈旧昏暗,但人就喜欢一个劲儿往里钻。常有老爷叔坐定吃面,从国家大事开始,再扯到哪家鸡毛蒜皮的小事。获取别处听不到的情报,来这儿碰运气准没错。开放厨房连通大堂。浇头多样,腔调哈浓,让人激增唾液。这里是阿姨们的战场,一双双技艺精巧的手,从炒浇头到下面捞面,一气呵成。你只管点。
/ 素满香素食自助餐厅 /
但还是要给麦子香面馆敲敲警钟,素食餐厅的网红指数蹿升地可相当快。2层的空间,宽敞明亮,环境是奔着“做精品”的格调去的。
二楼还有包厢,圆桌子坐得下十个人,人均不过30块,东西却是随便拿,上海话又叫,“亏本生活”!蔬菜、蒸点、炒饭、凉粉、粥品…从中式炒菜跨越到粤式点心,花样真比想象中多!
开在大兴街的餐厅,还是要接地气。东西要好吃,还要实惠。否则,淘汰就是眼前的事儿。/ 耳光馄饨 /
大抵是因为第一家店开在弄堂里,习惯了热闹的烟火气,耳光也选址老城厢旧址,轻巧地做出了口碑。装修是现代多了,味道还是老配方。
2
卖场
“
无论过去还是现在,卖场始终是能嗅出地方兴衰的蛛丝马迹之地。
”
/ 诚食生鲜农产品卖场 /
农产品卖场,老南市区的市井氛围最浓郁的地方,要感受老底子大兴街的烟火气,建议直接来这儿。也不好说东西到底正不正宗,但凭街坊多年来积累下的交情,做生意的也不好做坑骗的那档子事儿。/ 吉买盛 /
分属于同一条街的两侧,占地7000多平的吉买盛,已成为许多人“三点一线”的其中一点。进入卖场是满目商品,这里三天两头搞促销,不少阿姨妈妈和服务员混得不比邻居生,哪里又出新折扣,总能第一时间知道。也是大兴街居民的生存之道。
3
建筑
“
建筑的破败翻新,陈旧好坏,无需现形,全刻在南市人心里。
”
/ 大兴街115弄小区 /
沿着大兴街连接陆家浜路的交界点,就能找到大兴街115弄小区。老南市人转了一大圈,到这弄堂里记忆一个劲儿涌出来。那些个“旧时回忆”,后来拆迁的拆迁,翻新的翻新,想不到“最真的”也竟只有这一处。
阿婆在这里住了60年了,从少妇熬成了老奶奶,至今也有了第三代,一家人住在不到30平米的房子里,是老南市变迁的见证人。她告诉我们,现在这个弄堂里的人家,也只有30-40户了,旧日闹忙不再,剩下满目萧条。对老南市人来说,弄堂里的一砖一瓦,抵得过别处的高楼洋房。独属于老上海人的江南情调,吃酒摆席也要问隔壁家借个房间,谈论家中大小事题都用不着关门的年代,既然回不去,也就无需再多提。心里却是有一大块地方留给这里的。/ 新式小区 /
沿着大兴街周边走,到黄家厥路、中华路、靠近文庙的那一块,大概就能看到翻新的弄堂了。就在我们探访时,也找到了“证据”。不同于以往巷弄该有的热闹,这些弄堂已变得很现代,穿上“新衣”后也裹上了寂静。据说现在也有不少小青年租房子住在这里,面积不大,租金便宜,还能感受老上海气息。
老弄堂添了新面孔,瞧,进闸门就是分类垃圾桶,在窄窄的通道里占了大半面积,勉强能过一个人而已。想到大家排着队挨个倒垃圾,或许又可以还原老底子的场景,边排队边聊家常。但想到年代已经改变了,陌生关系最安全。/ 海派城 /
老南市人的娱乐必去地,成立于1946年,这里提供搓澡、桑拿、麻将、舞厅多种娱乐活动,红红火火的年代,大家喜欢挤在一起凑热闹。如今这般气焰也都尽消了。
/ 文庙地带 /
文庙是多少小囡的儿时记忆,舌头尝遍了好味道,还是要回到这里:炸肉串、章鱼小丸子、西北狼烧烤、炸鲜奶...如今,正值工作日的下午,不少店家却已关门,也不知是否真的歇业了。
只剩下文庙菜饭还依然坚挺,依旧是一大碗几块钱的实惠价格。梦花街馄饨也搬迁,到了不远处的中华路,人流更大,但还是老街坊吃的多。
敬业中学,对过就是文庙,能沐浴考神的庇佑,想来也是件美好的事。若这些儿时“网红店”还在,那学子们的童年就更完整了。年华正好之时,要有美食作伴才好。
悄悄说,从这里望能直接看到外滩高楼。以前老南市人来这里憧憬,而今理想可能实现了,却也不再那么冲动和闹腾了。竟成了另一种遗憾。
4
行人
“
有关市井气息的一切映照,全浓缩在行人们的仪态中。
”
来往在路上的行人,也成了大兴街上的一道风景。穿着时髦的年轻人,和坐在门口晒太阳的老人小孩,又给人一种冲击感,让人不禁感叹截然不同的两种生活方式。
看到小孩纯真的眼神,不仅让我们想起当年的自己,也是这般在老城厢中长大。这份儿时记忆,已经成为我们的生命养分,时时刻刻浸润着我们的生活。
其实仔细瞧瞧,街上还存留着不少有意思的场景。比如,理发店里出现一位西装笔挺的爷叔,梳着“摩丝头”,陶醉地吹奏着萨克斯。但不同于往昔的热忱,我们收到的却是陌生的眼神,看来老城厢过去的光景是回不来了。
重走一遍大兴街,有什么根深蒂固,存在灵魂根儿里的东西,随着敲击而被撞开了。拆掉一座回忆之城,以更大的现代空间取代,从此“下只角”的标签是摆脱了,但过往热腾腾的欢闹日子也随之逝去,不也甚是可惜吗?如今这片冷清的废墟表面下,又埋藏着多少人的童年和青春?又有多少互不相识的人家,以人情作串联拉近距离,有来有往,有借有还?同济大学教授阮仪三曾说过,“老城厢中乔家路一带是最有味道的,这是上海市区内最后一块带有浓重的江南小镇特色的区域。”多说显得矫情。
但现代化的气息越来越浓,
自上世纪传承以来的烟火气,
到这里,怕是真的要断了。
编辑 | 卡卡
摄影 | 小威
原标题:《大兴街一点不“大兴”,旧时风貌虽不再,但我们还是爱它!》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