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评展|名家手稿里的岁月与温度,小中见大的比利时当代艺术

丸子,陆林汉,钱雪儿
2019-11-16 09:22
来源:澎湃新闻
艺术评论 >
字号

“澎湃新闻·艺术评论”(www.thepaper.cn)评展栏目,以亲身的观展体验和独立的视角,评点近期展览。

11月“艺术周”的上海汇集了众多当代艺术展,但上海图书馆远离了时髦,“馆藏名家手稿展”让读者在书写的字里行间中感受岁月和温度;上海油罐艺术中心的“凸面/ 凹面:比利时当代艺术展”在大规模的宣传下,以小而精的作品打动着艺术爱好者;此外,Prada荣宅的个展“后窗”则因展厅的独特性使得作品被建筑风格所冲淡。

本栏目欢迎投稿,投稿邮箱:dfzbyspl@126.com,邮件标题请注明“评展”。

妙笔生辉——上海图书馆藏名家手稿展

地点:上海图书馆第一展厅

展期:2019年11月8日—11月27日

票价:免费

点评:在种种五花八门的时髦作品和“八仙过海”的业内人士之中,要遭遇真正的艺术作品,是件多么奢侈的事。而走进看似冷清的手稿展,阅读字里行间的岁月和温度,也是一件奢侈和幸福的小事。

评星:四星

上海,11月“艺术周”的一整个星期,错过了蓬皮杜、西岸博览会、ART021、PSA两场建筑展、余德耀美术馆等所有当代艺术展览,却在星期六中午,走进上海图书馆的“名家手稿展”。

午餐时间,展厅安静非凡,观展的人们,如珍惜一册好书那样灌注神情地阅读手稿——茅盾《林家铺子》与《珍雅儿》(《简爱》译稿)、柯灵《路亭》、戈公振《世界报业考察记》、贺绿汀《游击队之歌》曲谱、翁万戈《莱溪诗草》、夏衍·《祝福》电影剧本、张乐平《三毛流浪记选集》封面设计稿、徐匡迪·《讲学笔记》等等。

顾廷龙·致王同愈函

在顾廷龙写给外叔祖父王同愈的一封信中,记有当年顾廷龙缮写王同愈手批《说文检疑》后的治学心得,或为顾廷龙现存书信中年代最早者。这封信也揭示了一些不为人所知的历史故事。

展品,来自上海图书馆三楼的中国文化名人手稿馆,是一处每周只开放两个半天的特殊阅览室。上世纪50年代至今,历经几代馆员努力,汇集近9万件手稿著录。巴金、茅盾、夏衍、老舍、冰心等一大批现当代名家名作手稿收藏在此。

柯灵《路亭》

读一位位名家点涂,如探入他们内心,一浇胸中块垒。在《路亭》中,柯灵写道:“别看它破陋寒伧,貌不惊人,在长途跋涉的劳人心里,这却是沙漠中的一掬清泉,人生道上的一个站驿。”读来,只觉在匆忙日常与展览切换中,偶遇的手稿展,也是一间“路亭”。作家的心与手,就是驿亭中的清茶一盏。

几天前,刷到一段视频。在“上海艺术周”某展会现场,一位笔者认识的某CG(计算机图像)公司前顾问,已摇身一变,成了艺术顾问。视频中,他正立于贵宾身侧滔滔不绝。其实,这位顾问无论对CG还是艺术的理解,远不及他开口时的自信。可想而知,在种种五花八门的时髦作品和“八仙过海”的业内人士之中,要遭遇真正的艺术作品,是件多么奢侈的事。而走进看似冷清的手稿展,阅读字里行间的岁月和温度,也是一件奢侈和幸福的小事。(文/丸子)

凸面/ 凹面:比利时当代艺术展

展期:2019年10月31日-2020年1月12日

地址:上海油罐艺术中心

票价:60元

点评:展览从“小”入手,呈现比利时艺术家在创作中并不依赖于宏大的哲学、抽象和概念模式,而是展现了对可感知的日常世界进行精准、细致观察的能力。在观展体验中,则有着在不经意间发现的趣味性。

评星:四星

展览是比利时当代艺术群像展示。“人们认为,存在于外在与内在之间、外界观察与自我审视之间的二元关系,定义了当今我们身处的现代社会。这关系不仅决定了比利时艺术家在当下的创作面貌,也可在中国艺术家和知识分子处理艺术的方式中找到共鸣。”策展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这样说道。

在展览中,可以看到,很多比利时艺术家的创作中并不依赖于宏大的哲学、抽象和概念模式,而是展现了对可感知的日常世界进行精准、细致观察的能力;这种能力及创作方法与中国艺术家有许多相似之处。

其中,最为观众所熟知的是弗朗西斯·埃利斯,他以行为作品著称,并于去年在外滩美术馆举办个展。此次他带来了油画《上海,1997年6月24日》,该作品既是一种平行而亲密的思考过程,又是艺术家的旅行游记,记录着他行动之外的想法。但不得不说,这件作品并非是令人印象深刻的。

托马·勒桦,《飞不起来》

在笔者看来,展览中最精彩的要数一些体量较小的作品,从“小”入手,达到展览所需传达的效果。托马·勒桦的作品《飞不起来》散落在一楼的展厅中,稍不留意便有可能踩到。作品描绘的是球类和鸟“对撞”后的各种状态,以鸟类悲惨的结局讽刺了一把人与自然的关系。艺术家雅克·沙利耶所展现的“小”则更加令人难以察觉。一是苍蝇,没错,是苍蝇,镶嵌在他精细仿制的著名绘画作品上,以此传达了戏仿与原创、自我风格确立与风格流派历史等概念,也以此嘲笑了一把艺术。

Mark Manders《铁椅子上的粘土人像》

贝林德·德·布鲁伊克的作品《不朽:双生子之二》是一棵用蜡翻制而成的倾倒巨树,其残缺枝干无比平滑,裸露的表面看起来就像是人的皮肉一样,作品暗示了人类的精神肉体脆弱又强大的辩证关系;若斯•德• 赫勒伊特与哈拉尔德•蒂斯作品《头像》看似描绘着某些人物,但近一看却又平平无奇,一旁的作品介绍中叙述着他们波澜不惊的生平故事;而进入一个看似还在布展的区域内,一个铁椅子上的粘土人像又会给你一种不同的惊喜……

展厅中,这些作品或内敛、或张扬,呈现着艺术家作品的相互对话。在观展体验中,则是在不经意间发现的趣味。(文/陆林汉)

李青个展:后窗

时间:  2019年11月07日-2020年01月19日

地点: Prada荣宅

票价:60元(需预约)

点评:在这样一个展览中,艺术家似乎试图将个人的、私密的叙事与更为宏大的、关于城市的叙事相连接,只是,后者似乎没能走出荣宅的后墙,而前者的紧张感又被宅邸内强烈的建筑风格所冲淡。

评星:三星半

从荣宅改造完成开放以来,这座具有浓烈个性色彩的建筑里已经举行了数个展览。和美术馆的那些白墙空间不同,荣宅的建筑本身已经具有丰富的叙事,无可避免地介入到每一个展览中,进而成为每一次策展的线索。此次李青的个展“后窗”自然也不例外。

“后窗”的命名来自希区柯克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拍摄的同名悬疑电影,影片中,摄影师杰弗里斯因为摔断左腿在家静养,只能靠在窗前闲看邻居们的日常生活来打发时间。在这种无意的窥视中,他意外目睹了一桩谋杀案的发生。在影片中,“窗”成为故事的框架,而在个展“后窗”里,李青同样试图构建某个具有电影感的故事。他将荣宅想象成一个有人活着幽影居住的空间,在舞厅、卧室、浴室、练歌房等房间留下人的痕迹,去串联起一个故事。

展览现场

如果说荣宅以往的展览都是试图与建筑的历史去展开对话,那么李青的作品是将自身融入或是隐藏到了建筑之中。“卧室”的墙上挂着几幅小画作、照片与明信片,一侧的老式收音机里播放着过去的音乐。在“卧室”后面的“浴室”里,一面展示着不同版本的《洛丽塔》,另一面则陈列着从杂志和报纸上剪下来的人物照片,人物的肖像被吸油面纸所覆盖,不同人的身份似乎在这一举动中被抹去了差异性。走进“练歌房”,电视屏幕上正播放着卡拉OK视频,歌词中的私人独白和画面上的变化的风景形成对比,让人突然意识到这并非真实的寻常私宅。

展览现场

在一楼的幽暗走廊里,透过一个小小的窗口能够看到后面房间的“切片”。被这场景吸引的时候,突然身后传来一些仿佛来自惊悚片的声音片段,它们来自头顶上的一台有些隐蔽的收音机,不知是否在呼应电影《后窗》的情节。

“窗”无疑是展览的重点。李青的“窗”替代了荣宅里原本窗的位置,在这些窗里,你能够看见上海不同年代风景的重叠,或是杭州郊区风格独特的民居。“窗”的意象往往具有窥探的意味,并且伸向更远的世界,但是这些窗似乎最终还是沦为房间的装饰,自身的位置成为了它们的终点。在这样一个展览中,艺术家似乎试图将个人的、私密的叙事与更为宏大的、关于城市的叙事相连接,只是,后者似乎没能走出荣宅的后墙,而前者的紧张感又被宅邸内强烈的建筑风格所冲淡。(文/钱雪儿)

    责任编辑:顾维华
    校对:张艳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