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神木拆老街建仿古建筑?市委书记:不存在破坏文物建假古董
本文图均为 神木新闻微信公众号 图
陕西是文物大省,近期关于当地文物保护的话题颇受舆论关注。
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今年11月11日,深圳市古村之友古村落保护与发展促进中心通过官方微博@古村之友 发文《陕西神木古城将拆除老街兴建仿古建筑?不可理喻!》,关注了神木当地古城拆建话题。对此,神木市委书记杨成林11月13日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神木古城改造不存在破坏文物和建假古董,古建筑保存完好。
微博话题“神木市拆老街建仿古建筑”从11月7日发布以来迅速获得了148.5万的阅读量,该话题最早由旅游博主@刘拓pku 发出。
上述@古村之友 所发文章介绍:“近日收到志愿者和网友发来的消息,陕西神木古城正在进行旧城改造,将拆除十字老街沿街的老房子,在原址重建仿古建筑。”
文章援引@刘拓pku 的说法称:“在微信公众号(神木新闻)上看到了神木老城即将改造的消息(发布于8月21日,《神木古城整体规划图出来了!(内含现在古城风貌图)》),从效果图上看,所有的沿街铺面房都将被拆除重建,如果这是真的,那简直是不可理喻的事情……神木是陕西最富的县,八年前第一次在城里拍摄时,真是惊为天人,更感慨神木如此富裕,历史风貌又如此完整,以后应该就无虞了吧……神木是陕北保存最好的古城之一,房屋质量之高,装饰之精细,可以说是长城沿线县城之最,其遍布全城的精美影壁,在全国都可算首屈一指。这样完整的古城,稍微整饬下风貌不和谐的房屋即可开发旅游,若是因为开发,反而拆掉了最有价值的部分,可谓滑天下之大稽,希望有关部门能予以解释。”
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该话题发布之后引起了不少网民的注意。例如,湖南大学建筑学院柳肃教授转发微博并发问:“这么漂亮的影壁应该打包申报文物保护啊!当地文物部门知道吗?”知名历史博主@遗产君,转发微博并强调:“要保护好。”
报道还援引古城居民张建平的说法:由于自家的房子年代久远,破损严重,对房子进行修复改造是张建平谋划了很久的一件事,在得知政府要对古城危旧房进行改造后,他主动上门联系工作人员到他家进行实地查看,一起商量改造事宜。“我家的房子是100多年的古建筑,听父辈们讲述是我老爷爷修的,我们希望把它恢复原貌,修成一个完整的四合院。”古城居民张建平说。
报道表示:古城保护建设工作是神木市今年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采取业主自行改造,政府适当补贴的方式进行改造。据统计,神木古城大约有1100余户危旧房需要进行改造,改造面积近8万平方米。古城改造建设北起古城北路,南至古城南路,东到东兴街,西至古城西城墙,共分为两种改造类型,分别是古城四街沿线改造和除去历史文化建筑之外的危旧平房,分别给予3000元/㎡和1200元/㎡的补贴。
报道透露:目前,古城四街改造区域电力、通讯等架空线路以及供水、供热、供气、排洪、排污等管网设施布局全部入地、入网(地下管网),拓宽了古城空间,破解了城市上空“蜘蛛网”难题。古城保护建设工作除了要完善城市公共设施功能配套建设,还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修缮沿街建筑立面,恢复古城风貌,唤起城市记忆。
古城保护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相关负责人白虎强介绍:这次古城改造的基本原则就是保护历史、尊重历史,整体性保护,按原址翻建,将神木古城打造成明清时代具有神木文化元素的古建筑。具体时间范围为从2019年8月开始至2020年11月30日止,以后政府不再给予改造补贴,对于资金的发放,我们将按照进度分期拨付补贴资金。
13日晚间,神木市委书记杨成林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介绍:神木市方面以弘扬传承神木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力争把文化旅游产业培育成神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建设与文化旅游资源禀赋相适应的文化旅游强市。
对于网上流传的“神木古城将拆除老街兴建仿古建筑”的说法,杨成林对澎湃新闻记者表示:神木古城改造不存在破坏文物和建假古董,古建筑保存完好。
根据杨成林的提示,澎湃新闻记者查询发现,神木市政府官网13日下午的刊文《我市旧城居住环境逐步改善》透露了神木旧城改造过程中的一些细节。文章透露:为了保护神木旧城,自1998年以来,已经停止了对旧城的新建、翻修和改造等审批。随着时间的推移,旧城区危房增多,住房安全隐患日益加大,交通出行不便,水暖气污等基础设施配套严重滞后,火灾隐患极大。旧城居民要求改造的呼声很高,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连续多年建议对旧城区危旧房屋进行修缮改造。解决这些长期形成的问题成为旧城区居民所急所盼。为回应群众期待,2019年,神木市决定对旧城危旧房和基础设施进行修缮改造。
神木市官方介绍:旧城区内有危房1000余户。按照“自愿、保护、参与”的原则,由居民自愿提出改造申请,在政府推荐的多家有古建资质的施工企业中自主选择,原址翻建,专家全程指导。对有历史遗迹的大门和影壁等,要原貌保留,保持其历史风貌和建筑特色。对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神木市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名人故居、23处历史建筑经上级部门批准后,由政府出资加强保护。据了解,目前已收到住户改造申请353份,正在实施危旧房改造23处,基础设施建设已初步完善,古建筑保存完好。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