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南极行·记者日志|“魔鬼西风带”初体验:今天你吐了吗?
这一海域主要位于南纬45°到60°附近,在强劲西风控制下,形成了世界上最强劲的洋流“西风漂流”。该区域没有大陆阻隔,海水流速极快,洋面风浪较大,行船危险系数较高,给我国南极考察队带来不小的挑战。
甲板外的海风开始咆哮。风力让人很难站稳,海面的颜色由碧蓝变为深蓝发黑。 船舱内,不断有瓶瓶罐罐掉在地上的声音从各个房间里传来。
“广播通知:我们已正式进入西风带,请全体考察队员不要出船舱在甲板逗留,注意安全!”
在船舱内已经开始收拾行李的队员们,一边把易碎品和重要设备放在安全的地方,一边竖起耳朵听着广播。
我们都知道,“避不开”的西风带终于来了。
对于第一次去南极的我来说,对西风带又怕又期待,怕自己晕船反应大,吐成个狗;期待的是终于能看看传说中的西风带到底是什么样子。
风浪一大,船就开始摇晃。由于西风带的风向和涌浪的方向不停变化,船身的摇晃变得越来越没有规律,有的时候左右横向摇摆,有的时候却是船头向下的纵向颠簸,船身最大横摇角度达到18-19度。
科考队员老蔡的描述很生动:“我们现在就是在失重和超重两种状态之中不停转换。”
而且不是单纯的失重和超重,而是东倒西歪的失重和超重。
平时“高朋满座”的气象预报室也进入了“紧急状态”。不少曾经喜欢来气象预报室聊天和关心下天气的队员们也都因为晕船出不了船舱门,三位气象预报员必须24小时值班,实时观测西风带期间的气象。
曾经“保证”自己西风带不晕船的预报员小李也吐了两次,躺在床上昏睡过去。本来想采访下他的呕吐感受,结果叫了他好几次都没醒来。
只有女预报员露露吃着晕船药,满面憔悴地盯着最新的西风带气旋图,判断我们未来大约几天能穿过西风带,未来气旋如何变化,风浪情况如何……及时协助船长调整或确定行驶线路。
把各种设备放在安全的地方之后,我睡了很长的一觉。
面对船的摇晃,我倒没有特别明显的反应,就感觉头特别沉,晕晕乎乎,只想躺下让身体随着船身摇摆,迷迷糊糊就睡着了。
起来之后已经晚上5点半。本来还是很困,硬挣扎起来,感觉风浪丝毫没有减弱,还有增大的势头。从船舱的上铺下床,摇摇晃晃下了半天。
没有胃口,还是硬着头皮去食堂吃点晚饭。到了饭点的食堂却只有寥寥数人,曾经需要排队的汤面和红焖羊肉都剩了大半盆无人问津。
不是吃不下,就是怕吃多了不消化。队员们在船上不停摇摇晃晃,感觉吃下去的食物也在胃里晃荡。
食堂的桌子上已经铺好了防滑桌垫,咖啡机上面也给大家准备好了晕船药。餐厅没有了以往的欢声笑语,队员们大多匆匆扒拉一口饭,就赶紧回船舱床上躺着。
一位老科考队员说,在驾驶室待一会,看着“雪龙”前方,有助于缓解晕船。我照着做了,果然晕船反应明显好多了。
在驾驶室能看到迎面而来的浪,不时让“雪龙”号船半个船头都没入其中。“雪龙”号像一条巨龙顶着狂风,在海面上勇猛冲闯。
船头激起的近20米的浪花,甚至打湿了位于“雪龙”号第七层驾驶室的玻璃。
夜间风浪变大,头又变得晕晕沉沉。下到二楼去找张医生拿点晕船药,敲了敲门, 发现张医生也正因晕船而呕吐。简单关心了两句,上楼才想起来,原本要拿的晕船药忘得一干二净。
又是一夜摇摇晃晃、昏昏沉沉睡了过去,做了一场很长的梦,其他细节都忘了,就记得吃了一顿火锅。
经过了一夜的颠簸,大家多多少少都适应了一点。10日一早,大家见面相互问候对方的话,也从“你吃了吗” 变为“你吐了吗”。
中午食堂特别供应了玉米糊糊粥,清淡易消化。我喝了两大碗,吃了一个梨,炒菜一点没动。
自诩从不晕船的科考队员小丁,当真丝毫没有晕船的反应,兀自在摇摇晃晃的餐厅吃了两大碗饭菜。
“进西风带以后,食堂的好菜都没人抢了,原来来晚了就没有的好菜,现在管够。”小丁一边擦嘴一边“幸灾乐祸”地说道。
“今天下午开始风浪就变小了,我们这次过西风带的第一波大浪区基本已经过去了。”预报员麦哥公布了最新气象预报。
听到风浪逐渐要减小,大家明显心情偏好。我也和小丁开起了玩笑。
“食堂马上就恢复正常了,你得等下次过西风带才能享受没人和你抢饭的vip待遇了。”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