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除了后半夜不准孩子玩游戏,我们还能做点什么?

2019-11-08 17:5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在防沉迷游戏、保护未成年人的这条路上,能够有的规则,都已经有了。

我们还能为孩子做一点什么呢?

近日,国家新闻出版署下发《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除此前报道的未成年人单次游戏充值不得超过100元外,《通知》还要求严格控制未成年人使用网络游戏时段时长。规定每日22时到次日8时不得为未成年人提供游戏服务,法定节假日每日不得超过3小时,其他时间每日不得超过1.5小时。

尽管我们都知道,这样依然难以根治青少年的游戏成瘾。就和这一代父母在少年时,曾经遇见过的校园周边杜绝三室一厅的往事一样。

可除了规则,我们还能做点什么?

可以做的很多,千万别说无能为力。

游戏厂商或许可以多做一点事

不是说怕孩子拿父母手机、用长辈身份证号码来破解防沉迷系统吗?为何不能用人脸认证呢!每一次登录游戏都要刷脸,总能又杜绝一批吧。

或许有人会说,如果我长得嫩,刷脸被误判了咋办?我想说,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就不能做点牺牲吗!何况长得嫩,本就是好事,有得就有舍嘛。

何况,这只是极其少数的特例罢了。

或许有游戏公司会说,频繁的刷脸会影响到游戏体验!那么,你觉得麻烦大可以不玩。如果想玩,又何惧刷脸。

如果所有的游戏都要刷脸了,大家也就扯平不扯皮了。

游戏厂商或许还可以多做一点事

不是说有很多游戏厂商不守规矩,尤其是一些小程序里,大量免验证、无防护的小游戏,在肆无忌惮的肆掠吗?

友商这时候就应该出手,该举报就举报。至少让小游戏们,没办法成为孩子的游戏避难所。

同样也在做游戏的腾讯,也该继续发挥微信一发火,连自己人都灭的精神,对于自家平台上的小游戏,早点上“手段”,做“规范”,这才是科技向善。

至于那些大型游戏,友商应该有强烈竞争精神,你懂的。

游戏厂商或许又能多做一点事

游戏不仅仅要防沉迷,保护学生的视力,留够学习的时间,还应该能够在孩子必然倾心的游戏兴趣上,在自己游戏里多一点有用的东西。

甭一天到晚就是各种爆乳美女、血花飞溅,您甭学昆丁·塔伦帝洛的暴力美学,多来一点潜移默化的东西不更好!

有些有古代人物的游戏,已经在挖掘人物故事、昆曲演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说它作秀也好,化解舆论压力也罢,至少人家开始去做了。

总比还在那里氪金、伤肝,天天叫嚷着“渣渣辉”、“是兄弟一起玩”之类的无脑游戏要好得多。

至于怎么做?打败这些无脑的,用有用有意义的游戏占领市场,就好了。

游戏厂商或许还要去做一点事

从去年开始,大家一直叫着嚷着要做功能游戏,然后呢?貌似后来没太多消息了。

其实,一些想法真的不错,比如小游戏里的《子曰诗云》《历史人物知多少》,手游里有《肿瘤医生》《家国梦》《纳木》。

有很多科学实验,本身就可以在触摸带来的沉浸感中达成;有很多文化经典,本身就可以在游戏的代入中其中。

都别说什么《我的世界》教育版,这么低调的游戏。有多少人是在玩《三国志》系列游戏里记住了三国历史、熟悉了《三国演义》;在《大航海时代》系列游戏里,把全球各大城市和古迹的地理位置……

上述都是经典游戏,而且是数十年畅销,这难道还不够刺激起冲动吗?非不能也,实不为也。为了赚快钱,跟风走偏分,游戏厂商们早把底线给丢掉了,是该重新捡回来的时候了。

突然,想起了《头号玩家》里的结尾,为了让大家都能从虚拟世界里走出来,每周那个全球爆款都会停机维护一下。

其实,后半夜直接拉闸,也挺好的。

国外服就按时差来呗。

张书乐 人民网、人民邮电报专栏作者,互联网和游戏产业观察者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