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最丑陋的形象演绎最原始的真情
以“新青年、新故事、新力量”为口号的“浙江国际青年电影周”(Zhejiang International Youth Film Festival)10月30日至11月17日在丹桂飘香的杭州举行。我应约为电影周写了8篇电影短评,今天开始陆续发出,期待同道指点。
《审判日》是入选2018年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埃及电影,讲述一个痊愈了的麻风病人和一个被人遗弃的孩子寻找自己亲人的故事。有不少影评人认为,作为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入选影片,《审判日》太过简单原始了些,不够艺术。而我的感觉恰恰相反,正是影片那种原始而不矫饰的风格给了我巨大的震撼。
《审判日》的两位主角是非职业演员,尤其是饰演主角贝沙伊的拉迪·盖玛尔,就是一个真正的痊愈了的麻风病人。他们那种本色表演非常真实,具有极大的震撼力。几十年来,从没有看到银幕上出现过外形这么丑陋的人物形象。更重要的是,拉迪·盖玛尔把贝沙伊被人歧视的痛苦神情演绎得入木三分,因为这就是他自己的人生经历。我可以断言,任何一个演员,都不可能演得这么深刻、感人。
从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开始,影坛曾经有过启用非职业演员的风潮。《偷自行车的人》《罗马十一时》是其典型代表。虽然影片缺少戏剧冲突,演员表演不够专业,但演员的本色表演带来的极度贴近现实的写实风格,却震惊了世界影坛。由此人们看到,不加粉饰的原始真实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审判日》讲述的是两个被抛弃者的故事,一个麻风病人和一个孩子。抛弃他们的父母和歧视他们的社会,显然欠贝沙伊和奥巴马很多,但影片并没有停留在简单的谴责和自怨自艾上。我很惊讶地看到,影片的结尾居然是贝沙伊原谅了他的哥哥,和奥巴马一起高兴地回到哺育他们成长的麻风病院去。他终于明白,他们这样的怪物在正常社会里始终是异类。只有那些被抛弃的人,才是他们真正的家人。这种超越偏见、超越仇恨的理解包容理念,是影片最值得赞赏之处,恐怕也是戛纳电影节看中本片的主要原因。
电影发展到今天,技术已经成为举足轻重的元素。但是,剥离了技术元素,电影中还有多少真情存在,实在是要打个问号的。《审判日》能够入围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能够获得电影界的好评,说明了这种最原始的真情,同样是有一定市场的。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