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寻访身边的榜样 | 法学院“85后”教师冯煜清:遇见有趣的灵魂

2019-11-05 12:0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晓东,你看,前面是我们法学院的冯老师!

啊?我看到了!我跟冯老师一起打过篮球呢,感觉是一位非常平易近人的老师!

是的呢,冯老师会照顾到课堂中的每一个细节,而且他有一颗“有趣的灵魂”,真正让我们快乐学习。

晓东晓南口中的这位

既有趣又有才华的老师

就是今天小编要带大家走近的

东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冯煜清

人物简介

冯煜清 1987年生,法学博士,副教授,院长助理。江苏省法学会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东南法学》编辑,SSCI期刊《Law and Society Review》《Hong Kong Law Journal》外审专家,“人民法院司法大数据研究基地”执行副主任。

研究方向:法律社会学、民事诉讼法学、司法大数据。

主要科研成果:近5年公开发表论文10余篇,包括在《China Journal》《Law and Social Inquiry》等SSCI期刊发表论文5篇,主持省部级以上课题2项,其他课题4项。入选2012-2015年香港政府博士研究生奖学金计划(Hong Kong PhD Fellowship Scheme)。

他不仅是潜心科研的研究学者

更是受学生尊重的老师

正如同今年“吾爱吾师”颁奖典礼中

给他的颁奖词所言

“温文尔雅、渊博风趣”

下面就请随小编进一步了解

这位年轻的“85后”老师吧!

偶遇法律 钟情一生

冯煜清是理科出身,高考保送至南京大学文科强化班,机缘巧合下选择了法学。大四面临着升学问题,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他无意中读到了民诉法学专家吴英姿教授写的关于法院实证调研的文章,立刻被法律人看待问题别具一格的视角、分析问题理性全面的方法迷住了,“像打开了一个新世界的大门”。

冯煜清当时就暗下决心,今后一定要研究这门“非常有意思的科学课”。幸运的是,他成功考上了吴英姿教授的硕士研究生,开始专攻诉讼法。

在硕士研究生阶段,冯煜清的学习并非一帆风顺,相反,由于自己并不是法学出身的,基础不是很扎实,第一次研究生研讨课时就被老师严肃批评。但他并没有气馁,而是对自己做了一场透彻的反思,戒骄戒躁,努力查文献看资料,付出比别人多两到三倍的精力去学习,花更多的时间去弥补自己的缺失。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法学道路上最大的困难不是艰涩难记的法典法条、深奥莫测的逻辑演绎,而是如何认识自己的不足。”

冯煜清博士阶段师从香港大学的贺欣教授,2013年,刚刚接触法社会学,他在贺欣教授的指导和鼓励下,把自己之前的调研内容写成了一篇论文,抱着尝试的心态向牛津大学主办的第八届中欧法学年会投稿,出乎意料的是,论文被年会接受,他本人还被邀请去牛津大学做论文发言。

第一次在国际上发言,当时在读博士二年级的冯煜清非常紧张,台下坐着的都是只读过其文章却从没见过本人的杰出法学者,他心里突然有一种“举目无亲”的感觉。尽管担任评委的哥伦比亚大学的Liebman教授给他提了很多尖锐的问题,但他最后还是得到了会议论文评奖一等奖的第一名。会议结束后,会议方举办了一些交流活动,在交流过程中,无论是认识的学者还是不认识的学者,都很友好地与他交谈,并向他表示了祝贺,冯煜清在他们身上感觉到学术圈的温馨,也认识到只要自己真正努力去做学术,就会得到认可和尊重。这极大地激发了他的热情,在此之后,就一发而不可收,他逐渐喜爱上这条学术科研道路,也慢慢地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一直走到了今天。

基层调研 实地研究

冯煜清在课堂上常谈到基层实践调研的经历,在问及基层实践调研与学术研究的关系时,他很兴奋地说:“我非常喜欢基层的那种环境,包括那种生态啊,那种工作的感觉,那些一草一木,都让我觉得如鱼得水,包括我博士期间研究信访,后来研究司法制度、研究调解,我觉得基层让我很快乐、很纯真、很淳朴,而且就在这种很简单的环境下,能够发现一些社会运行中间相对比较本质的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尤其是在纠纷解决这个层面上,你会发现中国法治的很多东西确实是能够在基层找到它的原型、它的根源。”

从整个法学学术层面来讲,实证研究和教义学研究或者规范研究长期处于一个竞争冲突的状态,但是近年来,它们有融合的趋势。现在无论是教义学研究学者,还是实证研究学者,一个共识就是文本与现实二者不可偏废,需要有机地结合。冯煜清也不例外,他不仅关注文本上的法律,还关注行动中的法律。

为研究涉诉信访,6年前冯煜清曾赴北京调研实践,刚到位于南四环的最高法立案庭时,由于当时长着一副学生脸,与访民交流时并不太能得到对方的信任,因而难以找到问题焦点进行切入。苦恼之余,他想了一个办法——与访民同住,即让一个访民介绍,住在南四环附近主要面向访民的一个民宿,通过和同住在里面的访民深入交流,慢慢地获得对方的信任,得到一些时政素材资料。

但是民宿条件特别恶劣,整个房子都是上下铺,三伏天只有一个电扇吹着。然而光吹电扇又有感冒之虞,于是他要求民宿老板给一床毯子,老板就拿了一床黑心棉的破棉被,他整夜整夜睡不着,只能在附近又租一间房子,前半夜和访民聊聊天,后半夜就借口出去在附近房子里整理资料,每天都有种日夜颠倒的感觉,一天只能断断续续睡四五个小时。

然而,就是这样的艰苦过程,给他带来了极大的快乐和重大的收获,后来在涉诉信访方面,冯煜清发表了不少文章,很多都得益于这个时期打下的基础。

授课风趣 亦师亦友

学习法律的人都知道民诉法是一门相对比较枯燥的法律学科,让学生上好这门课并非易事,教师备课需要付出很多努力。就冯煜清而言,在初次备课的时候,一堂两个半小时的课需要花十个小时来准备,除了教材之外,还要阅读很多其他的文献材料,尽可能把问题讲授全面。

成为老师的第一年,冯煜清时刻担心自己准备不充分,早上九点五十上课,前几天都要备课到凌晨三四点钟,然而上课的时候却一点都不困,在冯煜清看来,面对坐在底下求知若渴的学生们,于台上侃侃而谈很令人兴奋。他总会耐心听取学生对课程的意见,例如哪些地方需要改进,课堂情况得到了很多很好的反馈,他也渐渐积累起了教学经验,备课也日臻成熟。

每年,他都会根据最新理论的实践成果和前一年学生提出的建议,对整个课程进行大幅度修改,如每年修改和增加30%-50%的PPT,调整课程大纲,并对上课内容、作业布置,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积极性等问题进行较大调整和尝试。

冯煜清上课时的援引案例来源非常广,实务只是其中一部分。“因为我自己很喜欢搞研究,而且可以说有一点整个生活都被科研‘侵占’了的感觉,所以我经常看到什么东西,脑中会跳出来‘这是不是可以作为一个案例啊’什么的。我想说,从法律人的角度看,我们要有一双发现生活的眼睛,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很多细节能够给你很多灵感,甚至能够帮你在法学研究的领域中走得更远”,他说道。

身为年轻一代的教师,冯煜清认为,除了在涉及专业学术方面的时候应该严格严肃之外,在其他时候,应把大家当成朋友一样交流。冯煜清一直希望和学生处于一个平和友好的氛围中,用自己的行动无形中去感染自己的学生,所以他会要求自己做一个有正义感、正派的、有勇气的人。

在获评为“全校十大最受欢迎老师”之一后,冯煜清依旧保持着他一向的谦逊说道:“非常感谢同学们的厚爱,我得到这个奖,非常惊喜。我想,直到我退休的那一天,我仍然会记得这个在我教学生涯中非常有纪念意义的时刻。不过,从我本心来说,其实受不受喜爱,受不受欢迎并不重要,我希望大家能够真的从这门课上收获些什么,而不是把自己的时间、自己的生命浪费掉,这个才是最重要的。”

院系荐语

冯煜清老师是一个胸中存正义,腹内有乾坤的人。他热爱党的教育事业,具有家国情怀,志存高远。他专业敬业、理性缜密,谦逊务实、正直自信,学识丰富、敢于担当、乐观豁达、富有爱心,是法学院年轻教师中的佼佼者。

——法学院党委书记 毛惠西

潜心科研重实践 善于教学育英才

作为一名法学学者与老师

冯煜清已经充满信心

手秉天平和剑 胸中永存正义

斗志昂扬地求索并前行

新媒体工作室

往期精选 Editors' Choice

文字 | 陈睿毅

原标题:《寻访身边的榜样 | 法学院“85后”教师冯煜清:遇见有趣的灵魂》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