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身边的榜样 | 广州押运中心:永做国家“流动金库”的忠诚卫士

2019-11-02 13:0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广州押运中心(以下简称押运中心)是人民银行系统内第一家实行集约化押运改革、专职从事押运工作的单位,2005年筹建,2007年经人民银行总行批复成立。押运中心的“老押运人”们,默默地坚守在保卫押运一线,一干就是10年、20年、直到退休。在这份坚守和执着中,铸就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押运精神。

艰苦工作环境,铸就特别能吃苦的押运精神

上世纪50年代以来,发行基金火车调运工作一直使用P62型车厢,俗称“闷罐车”。因P62型车厢为通用型铁皮车厢,装载过农药、化肥、石炭、粮食等各种货物,押运人员在车厢里经常要戴口罩工作生活。夏天车外30多度,车内就能达到50多度。有时从东北押运到南方,一趟任务要经历温度的显著变化,对人体的适应能力是极大的考验。2008年南方雪灾期间,押运中心三批人员分别在株洲、九江、向塘编组站滞留10多天,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押运人员就靠着捡货车上掉下的煤炭取暖,融冰取水,坚守岗位,没有一个叫苦叫累,直到完成任务。

严寒中补给押运生活用水

准军事化管理,铸就特别能战斗的押运精神

由于发行基金押运任务的特殊性,单位实行准军事化管理。全体人员在接到上级调令后,即使是休假状态,也必须立即聚得拢、拉得出。押运人员经常是第一天完成上一趟任务,第二天又出发执行下一趟任务,有时候几个月在家的时间加起来不超过半个月。对未执行任务的人员,日常要组织开展队列、体能训练,培养令行禁止意识、纪律意识,锻造坚定的意志力。2011年3月,在执行南昌至广州的押运任务途中,车厢门被卡住不能关闭,几名押运人员一起拉门,此时车厢门却突然合拢,一名押运人员由于手靠在门边拉门,来不及反应,拇指被夹成粉碎性骨折,血流如注。为了完成任务,他拒绝下车治疗,经过简单包扎后,忍着疼痛,23小时之后完成任务,他才到医院住院治疗。

沙尘暴中的押运警戒

服务大局,铸就特别能奉献的押运精神

押运中心最忙时一年有286天在外执行任务,人均每年200余天在火车或汽车上执行押运任务。为完成押运任务,很多押运人员不能照顾老人、小孩,不能陪伴妻子。2008年9月,刘平同志在执行成都至广州的押运任务时,刚到贵州南宫山,父亲去世,因刘平同志为长子,家里人特别希望他能够即刻返回。但职责就是使命,押运任务高于一切,刘平同志强忍悲痛,直至第三天完成任务后才回家处理父亲后事。就是靠着这样一种奉献精神,押运中心十多年如一日,立足41人的有限力量,采取连续作战、节假日出动、合理调配人员等方式,完成了全国总量十分之一的发行基金押运任务。

原标题:《身边的榜样 | 广州押运中心:永做国家“流动金库”的忠诚卫士》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