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国博韩天衡艺术展开幕:“万毫齐力”呈现人机互动新体验

澎湃新闻记者 王诤
2019-11-02 09:54
来源:澎湃新闻
文化课 >
字号

10月31日,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主办;中共宁波市委宣传部、中共上海市嘉定区委宣传部、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上海韩天衡美术馆、上海韩天衡文化艺术基金会等联合协办的“守正求新——韩天衡艺术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南2、南3展厅开幕。

在现场展示的“前言”中,韩天衡将此次展览定义为个人“学艺七十多年的汇报”,并用 “守正、求新”这两个语汇定义此次展览的特色。在他看来“守正”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坚守和继承,而“创新”则并非是轻率狂妄地否定传统,“它是艺术适应时代而作出的变化。”与此相应,展厅正中一幅巨大的“涛声”形象地诉说出艺术家从上海滩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气魄,据说是他运起三十二斤的墨笔,“跃然纸上”挥就。

在“涛声”近旁,一套名为“万毫齐力——书画智能动态展示”的装置通过大屏幕,不断动态展现着书画作品的创作过程,且创作速度能够根据观众的互动来智能调整,也吸引了大量观众驻足观看和参与互动。

“万毫齐力——书画智能动态展示”装置

近距离感受勾勒之美:“下笔挥毫如江中摇橹”

中国传统书画的收藏和展示往往以成品结果呈现,观众较少能看到作品创作的过程。而书画之美不仅在于成品,也在于挥毫间笔墨流转的创作过程。而“万毫齐力——书画智能动态展示”智能装置使笔墨“活”了起来,通过大屏幕生动地展现了在作品创作过程中,笔墨的动态勾勒之美及用笔发力技巧,纤毫毕现地使观众领略到书法绘画作品中一笔一画的创作过程和韵味,感受韩天衡先生“下笔挥毫如江中摇橹”的艺术理念和技巧。

另外,该智能装置通过人机互动,能够实时感知观众与屏幕的距离,并基于此实时调整视频的播放速度。当观众和屏幕离得越近,笔触的移动就越慢,观众越能够清晰地深入研究作品的细腻笔法;而当观众逐步远离屏幕回到原位,笔触的移动又会逐步加快至正常速度。这样一来,观看和研究的主动权就交由观众掌握,想重点仔细看哪一部分都可自由选择。在此过程中,不仅普通观众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书画的文化艺术创作价值,书画爱好者和专业从业人员也能够获得“隔空”交流切磋技艺的机会。

整个“万毫齐力——书画智能动态展示”智能装置的展示包含12幅作品,除序章“水墨轻舞”外,还有“鹤寿”“不逾矩不”“妙造自然”“惜寸阴”“海纳百川”“忠诚清廉”“一竹有节对联”这7幅书法,以及“幽兰图”“墨竹图”“青篁怪石”“王者之香”共4幅水墨画,在投影玻璃上形成了一种不同于传统宣纸效果的特色晕染。作为传统文化展出结合人机互动智能技术的首次亮相,以科技融入文化,让文化活起来,带给广大观众耳目一新的感受,也充分体现了 “横如千里阵云,隐隐然其实有形,点如高峰坠石,磕磕然实如崩也”的书法美感。

韩天衡在现场表示:“非常高兴我的作品能够和智能技术相结合,将书画水墨的艺术更有活力地呈现在大家面前。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和智能技术正在帮助我们的中华传统文化在传播上变得更加丰富,个性和生动。这样的展示未来还有很多可以进步和值得探索的空间。”

韩天衡在配有专业摄影摄像设备的投影玻璃上进行创作。

人机互动复原创作过程:“精确捕捉并呈现名家运笔的‘小动作’”

韩天衡之子、韩天衡美术馆艺术总监韩回之在展出现场告诉澎湃新闻记者,父亲之前就一直认为历史在前行,艺术要发展,社会有期待,群众有需求,“因此艺术家的艺术理念与艺术风格不应该静止、凝固,而要与时俱进,不断求新。”这套“万毫齐力——书画智能动态展示”装置正是由韩回之和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电子电气工程学院教师王益涵以及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副教授陈玲历时半年,共同开发创作的。在这个配合紧密的跨界团队中,韩回之近年来于研究书法绘画篆刻艺术的同时,也是知名的传统文化推广策展人,王益涵日常从事嵌入式和智能系统的相关教学、科研工作,此次主要负责人机交互装置的研发,而陈玲多年来深耕影视多媒体领域,主要负责内容呈现上的工作,包括拍摄和后期制作。

韩回之介绍说,最开始整个团队在长期策展和对观众的观察中发现,书画等传统文化作品往往作为收藏品被束之高阁,人们只能看到成品,而无法感受和了解创作过程中的美感。“而事实上,对于名家作品来说,珍贵的价值不仅在于作品成品收藏,也在于创作过程中体现的艺术技巧和思考。在以往的展出中,观众往往是通过作品的结果来反推研究创作者的创作过程,这对专业素养要求很高,而忽略了普通观众的观看感受,也不利于当下书画艺术的传播和普及。”

“中国书法和绘画最大的特点是‘落笔无悔’,它是无法修改的,这不像是达·芬奇画《蒙娜丽莎》,或者说西方油画是可以通过一层层覆盖。中国绘画书法在创作之前,不管是胸有成竹还是偶或为之,作品本身都具有某些必然性,那就是老先生们长期以来通过实践,通过思考规律而产生的一些习惯,这个习惯过往常常被人忽视掉,或者没法被纪录与观察。我们现在就是要通过细腻的分解,解读出名家‘习惯’的奥妙。”韩回之说这是他领衔开发这套装置的目的。而具体的操作,则是他们邀请韩天衡在配有专业摄影摄像设备的投影玻璃上进行创作,将创作过程进行高清和高速的录制,充分记录挥毫时笔端的运动轨迹,录制速率达到每秒100帧。

在过往的谈艺录中,韩天衡曾将个人书法创作的心得归结为四大要诀,八个字:所谓“圆健”“平奇”“疏密”“风神”。韩回之介绍说现场展示时,在人机互动装置中以激光雷达作为传感器,探测人与展示屏幕的距离,并据此智能调整展示视频的播放速度,“走进观看区域后播放时0.5倍速,再往前就是0.25倍速。运笔这事各人都有各自的技巧和想法,在提、按、转、捺的过程中会产生一些精妙的微乎细微的‘小动作’,这套装置就是可以精确捕捉并呈现出这些‘小动作’。”

韩天衡是中国当代公认的兼擅书法、国画、篆刻、艺术理论及书画印鉴赏的通才。有评论就称“他的篆刻奇崛、瑰丽、多姿;他的书法宽博、堂皇、雄浑;他的国画清奇、洁莹、恣肆。”此次“万毫齐力——书画智能动态展示”装置呈现的是其书法和绘画作品的创作过程,韩回之解释说“篆刻的采集视频要比书、画困难很多,而且书画的采集视频可以从纸张的视角来呈现,而不是从人的主观视角从上往下看,我们现在是从下往上看。”在他看来,这也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未来,开发团队还将继续探索在传统文化展出中,更加全面、新颖的与智能技术相融合的创新呈现,让传统文化焕发更多的活力,吸引越来越多的关注者和爱好者,彰显绵延数千年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和底气。

展览上的韩天衡(右)、韩回之父子

此次“守正求新——韩天衡艺术展”共展出韩天衡先生的近350件精品力作,其中包括书法、绘画、篆刻、杂件及艺术专著140余种,作品创作时间从1960年至2019年。整个展出将于11月24日闭幕。

    责任编辑:陈诗怀
    校对:施鋆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