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让母亲河碧水长流!山西汾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见闻

2019-10-31 08:0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汾河在万荣县汇入黄河。魏永平摄

山西日报记者康梅芗报道:“一定要高度重视汾河的生态环境保护,让这条山西的母亲河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两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山西时的殷殷嘱托言犹在耳;两年来,省委省政府把汾河的事时刻挂在心上抓在手上,汾河——这条山西的母亲河正在改变着模样。

千里汾河,始出管涔,终入黄河,纵贯我省6市27县。深秋时节,记者从汾河源头——宁武沿河而下,循汾河一路蜿蜒,听两岸百姓心声,感受汾河曾经的沧桑和今天的巨变,体味三晋儿女立志让母亲河再现秀美风光的决心和勇气。

从重工程治理到重生态修复,从以政府集中投入为主到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不仅是一种理念的变革,更是一种发展方式的变革

秋日,北方的天空格外高远,阳光下远远近近的山峰层林尽染。汾河源头,泉水喷涌,汇聚一川河水清澈见底。宁武县治汾指挥部办公室总工、曾获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的王荣,这位大学毕业就开始和汾河打交道至今快30年的治汾人无比欣慰。他告诉记者,从大学毕业的那一天起,他的人生就和汾河联系在了一起。经过这么多年的治理,目前汾河宁武段径流量达9760万方,在吴家湾汾河出境流量为19.8立方米/秒,源头水质达到Ⅱ类。

汾河在宁武境内长达42公里,流域面积占到宁武国土面积的70%。作为汾河的发源地,30年来宁武大规模进行水土流失治理和保护,汾河流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森林覆盖率从上世纪80年代的23.9%提高到现在的45.4%。说起汾河源头的变化,王荣最直接的感受就是:“水质越来越好,河道两边的小煤矿都关停了,山上以前裸露的黑口子现在都被绿色覆盖了,汾河正在回归河流本来的样子。”

我省汾河全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启动以来,宁武在2018年启动汾河源头生态治理工程,包括源头两侧生态堤岸、潘家湾湿地治理、汾河宫家庄段生态堤岸建设。在县城西南30公里处的工地现场,记者看到,汾河支流北石沟河生态堤正在进行铺设防铅丝笼。王荣介绍,工程今年年底全部完成。

对汾河的治理我省一直没有停止。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先后实施了4次大规模的汾河治理,结束了汾河干流部分河段连续12年断流的历史,流域地下水位开始止降回升,但流域生态环境仍未得到根本好转。

为从根本上解决汾河流域水生态问题,近年来我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做出了对汾河流域实施生态保护与修复的重大决策。2015年7月,省委省政府印发《汾河流域生态修复规划纲要》;2016年4月,水利部与省政府联合批复《汾河流域生态修复规划》;2017年1月,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山西省汾河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条例》;2018年9月,省委省政府印发《以汾河为重点的“七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总体方案》,形成了汾河流域生态修复三管齐下、系统推进的治理格局。同时,创新汾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体制机制,组建中交汾河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推动政府市场两手发力。

汾河流域生态修复工程密集启动。

汾河中上游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工程去年在古交市启动。该市水务局总工程师王丽军介绍,工程建成后与汾河市区段贯通,河道渗漏补给量从10万立方米增加到42万立方米左右,实现构建汾河二库到古交完整连续生态带的目标,也加大了晋祠泉水地下水的补给。目前项目可研报告已经批复,近期全面开工。古交市第二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同时启动,目前反硝化滤池土建施工已经完成,今年12月底投入使用。工程建成投入使用后,古交市生活污水将全部达标排放。

9月19日,汾河百公里中游示范区先行示范段项目开工。汾河百公里中游示范区涉及太原、吕梁、晋中3市7县(市、区)。先行示范段项目长13.5公里,流经小店、晋源、清徐3县(区),被誉为太原城市空间规划的重要生态廊道。项目建成后,自然景观和生态湿地将大大改善汾河流域水生态环境,提升中部盆地城市群整体形象,对“七河”生态保护与修复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临汾市尧都区汾河吴村段生态修复工程是省级重点项目,总投资4.4亿元。10月23日,在工地现场,记者看到几台大型机械正在施工。尧都区水利局局长杨文明告诉记者,这个项目最大的特点是创新融资模式,采用PPP办法撬动社会资本参与;创新征用方式,采取征租结合的办法进行征地;创新运营模式,项目建成后,将整治好的部分土地返还当地农民,既保护了生态,又发展了经济。

汾河入黄口水生态修复及保护工程将建设人工湿地1.35万亩,项目总投资5.56亿元,被列入汾河流域生态修复治理规划。万荣县水利局党组副书记赵卫国告诉记者,今年以来,他们5次对接中交汾河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对项目进行考察磋商,7月3日县政府同该公司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目前正在编制可研方案,争取今年通过立项审批。

一路走来,汾河静乐段生态综合治理工程、汾河一坝综合治理工程、汾河新二坝蓄水工程、新绛浍河水生态修复工程、万荣庙前村断面水污染防治重点工程等紧锣密鼓进行中;中游核心区蓄水工程已建成并蓄水试运行,实施了汾河干流堤外湿地蓄水工程,汾河太原段碧波荡漾;汾河下游重点围绕汾河干流防洪体系建设的河津新绛段、稷山城区段治理工程正在实施中。

汾河,在阵痛中酝酿着蝶变。

实施河湖长制、水资源统一调度机制,启动“清四乱”专项行动,多管齐下多头治理,清洁了水质,改变了环境

万荣庙前村紧邻汾河入黄口,岸边醒目地立着山西省河长公示牌。

王勇,万荣县荣河镇庙前村村委会主任,也是一名村级河长。王勇一天的工作从巡河开始,巡河范围20公里,对他这个村级河长来说,天天巡河,风雨无阻,虽然很辛苦,但他仍然乐呵呵,“这是我的职责和义务”。他说,自从推行河长制以来,不仅他有责任,村里的每个党员都有责任,现在村里老百姓保护汾河的意识可强了,如果发现有人倒垃圾,老百姓马上就会制止。

万荣县河长制工作办公室主任解晓斌解释,实施河长制以来,万荣设立了县乡村三级河长,今年又组建了专职巡河员和保洁员队伍,每3公里设一名专职巡河员,对县域境内的3条河流进行巡河。“清四乱”百日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县境内汾河河道全部得到了清理。“那些天,我们没有休息日,现在正在组织回头看,并把这项工作作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

48岁的侯进强是庙前村的一位巡河员,也是长年在黄河上打鱼的人。他说,他已经当了3个月的巡河员了,对他来说,边打鱼边巡河让他增加了一份责任,“保护河流是一件好事,河流变好了,鱼也多了呀”。

河湖长制的实施为河流的生态修复立起了一道保护网。今年我省着力构建“河湖长+河湖长助理+巡河湖员”工作模式,目前全省近万名巡河湖员上岗,市、县、乡、村各级河湖长和巡河湖员积极主动巡河、护河、治河。省水利厅河湖长制工作处处长崔哲峰介绍,我省从去年以来对河湖“四乱”问题集中整治,实施“携手清四乱保护河湖生态”百日会战行动,沿汾河干流源头到入黄口,对乱占、乱采、乱堆、乱建问题进行整改,将行政调查和司法检察调查有机结合,变“分头治水”为“联合治水”,进一步加大了对非法排污、设障、采砂、围垦、倾倒废弃物和侵占水域岸线等各类涉河湖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河流水质明显提升。

为了让汾河水量丰起来,我省探索建立汾河流域水资源统一调度机制,通过万家寨引黄工程、和川引水枢纽、北赵引黄联接段工程向汾河干流补水。10月16日,在省万家寨水务集团头马营出水口,记者看到远道而来的黄河水奔涌而泻。宁武分公司经理苏平告诉记者,今年1月至7月,他们共引水1.27亿立方米。汛期过后,补水从9月25日开始一直会持续到年底。省水利厅河湖管理处处长李赣介绍,自2017年起已累计向汾河补充生态水12.91亿立方米,累计调引黄河水6.66亿立方米,2019年向汾河引黄河水4.9亿立方米。

治理水污染,科技手段功不可没。浍河是汾河的一级支流。10月20日,在浍河河道,新绛县水利局总工程师王凌云指给记者看,河道里种植的鸢尾草、千屈菜、芦苇等都是可以净化水质的水生植物。他告诉记者,为了治理浍河水污染,他们采用了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的方案——上游自然湿地降解+EHBR膜强化处理+下游人工表流湿地进一步降解,今年7月、8月浍河水质由原来的劣V类净化到V类水质标准。

在新绛县西横桥村污水处理站,运营部部长裴一飞介绍,村里所有生活污水经过处理后达到类地表Ⅳ类。目前浍河沿岸建起了7个污水处理站,沿岸所有村庄生活污水经过处理后才可排往浍河。

汾河的水质在慢慢改变。

依据省生态环境厅8月份以来的汾河流域治理情况周报,万荣庙前村汾河入黄口断面氨氮达到Ⅴ类地表水水质。

古交市环保监测数据表明:今年1月至8月,扫石桥断面水质全部达标,其中3月、5月为Ⅱ类水质,其他月份为Ⅲ类水质。

而一直与汾河比邻而居的新绛县龙兴镇桥东村59岁的村民薛喜才感受最明显:“以前可呛呢,河里的水浇了地会形成一层厚厚的膜。现在没有了,也闻不到以前那种味道了,村民们早晚都要去汾河边遛个弯。”

河清草绿,鱼虾回来了,鸟儿也回来了,两岸百姓开始感受到母亲河带来的勃勃生机

温青山是临汾市尧都区吴村镇邰村的党支部书记。这几天,47岁的温青山特别忙,村里围绕乡村旅游发展规划正在招投标,忙着与国内的几家大公司对接。说起村里的发展,温青山可兴奋了。邰村是离汾河直线距离最近的村子,人多地少,许多人靠外出打工维持生活。他说,挨着汾河近,之前除了脏乱臭没有沾上半点光,现在可有盼头了。

温青山和村民的盼头就是汾河吴村段生态修复工程。工程建成后,他们将依托汾河湿地公园打造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民宿、农家乐等,带动农民增收。邰村的地理条件得天独厚,往南10分钟车程到尧庙、往北10分钟到大槐树公园。为了配合乡村旅游的发展,去年10月村委会一班人去河南安阳考察艾草产业。今年3月份,村集体利用200亩的荒地发展艾草种植,村里许多人都争着种。他笑呵呵地说:“现在村里的老百姓活得可带劲了。”

一条河流在带动周边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在改变着流域内的生态,提升着两岸人民的生活质量。

静乐。汾河穿城而过,小小的县城在秋日的天空下格外明丽、舒朗。10月17日,记者见到该县水利局局长吴星亮时,他可兴奋了,因为就在前几天,静乐汾河川国家湿地公园通过了国家验收。这对静乐来说,是一件大事,更是一件喜事。

静乐汾河川国家湿地公园紧邻管涔山山脉,汾河河道南北延伸20公里,连接境内的东碾河、西碾河、鸣河等7条支流,恢复并有效保护了汾河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站在汾河大桥上向南望去,清澈的河水在阳光下闪烁着、流淌着,河面上不时有水鸟掠过,沼泽地里金黄的芦苇、菖蒲等各种水草摇曳着,与周边色彩斑斓的山峰遥相呼应,犹如一幅美丽的油画,赏心悦目。吴星亮说,生态的明显好转为野生动植物的生息繁衍创造了条件,公园里金雕、黑鹳、野鸭等各种鸟类数量明显增加。

绿水青山不仅美了静乐人,也引来更多人到这里旅游。在县城边的天柱山下,记者遇到了几辆从省城太原来的旅游大巴。64岁的刘青峰和老伴相携出游,他乐呵呵地说:“早就听说静乐是个好地方,你看这水多好呀,还有这山,真是太美了。”

万荣县庙前村,汾河入黄口。夕阳西下,宽阔的水面波光粼粼。岸边的钓鱼人在夕阳下勾勒出生动的剪影。

王显乡程家庄村村民赵荣生喜欢钓鱼。他说,自己在汾河边钓鱼已经有两三年了,以前的汾河是没有鱼的,这几年汾河水好了、鱼虾也回来了,一到节假日河边挤满了钓鱼的人。说罢,他让记者看他一下午的收获——3条活蹦乱跳的鱼。

62岁的李佳是古交市一家事业单位的退休干部。记者遇见他时,他正在汾河公园散步。他说每天来汾河边转一转已经成了他生活的一部分,尽管他家离汾河并不近。在他看来,曾经的煤灰粉尘变成了绿水青山,特别是这两年,汾河水越来越清了,公众的环保意识也增强了,“环境这么好,我们都有责任维护”。

同样,宁武县化北屯乡大昌村49岁的村民马爱香说:“我们这地方现在可好了,有山有水,家家都通了自来水,老百姓也不下河洗涮了,吃的都是绿色食品。”说着,她还指着房檐下晾晒的大南瓜给记者看。

汾河在变,两岸人民的生活也在变。采访中,记者深深感受到这种变化蕴藏着的一种绿色发展的力量,感受到一种生态自然的美好带给百姓的幸福。

原标题:《让母亲河碧水长流!山西汾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见闻》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