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依托区块链,北京互联网法院实现全国首例执行“一键立案”

人民法院报
2019-10-30 21:19
法治中国 >
字号

近日,北京互联网法院在一起执行案件中,依托司法区块链“天平链”,将智能合约编入链中,成功实现全国首例调解协议的自动执行立案,区块链智能合约技术真正实现落地。

该案系一起网络侵权纠纷,原、被告经法院主持调解,达成调解协议。调解协议内容为:被告于2019年10月16日之前支付原告赔偿金33000元。同时,北京互联网法院告知原、被告双方,如被告在履行期内未履行义务,将通过区块链智能合约技术实行自动执行。

调解书生效后,该案的当事人端、法官端均出现“智能合约”字样以区别于普通案件。10月17日,被告仍有20000元赔偿金未履行。原告仅需点击“未履行完毕”按键,该案即直接进入互联网法院立案庭执行立案中。立案庭审核后,立案成功即进入执行系统。当事人信息、执行申请书、执行依据均不需要人工填写、上传,通过区块链智能合约技术自动抓取,“一键点击”即可完成执行立案。

据了解,以北京互联网法院为主导建设的司法区块链“天平链”,是首批通过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备案的区块链,该权威性证据平台解决了电子证据存证难、取证难、认证难问题。区块链智能合约构建和流程包括多方用户制定智能合约(如调解书)、部署智能合约、达到条件触发合约执行。本案中,通过调解书中约定的履行条件,部署线上合约节点,并通过当事人确认履行情形,触发不同的执行动作。如双方确认履行完毕,即触发生成履行情况报告,履行结果上“天平链”存证;如双方确认未履行完毕,则触发生成未履行报告,自动生成执行申请书、自动抓取当事人信息、自动抓取执行依据、自动执行立案、自动生成执行通知书、报告财产令。

据介绍,智能合约在司法区块链的融合与应用,可发挥出多方面的作用:突破语言局限性,避免语言漏洞造成的双方误解,作为计算机语言的代码具有精准和唯一指向性;减少人工干预,推动执行更加智能化、公开化、透明化;实现办案减负增效,进一步促进简案快执、难案精执,减轻司法资源压力;促进司法便民,实现了执行“一键立案”。

北京互联网法院院长张雯表示,区块链智能合约技术的落地应用,能够实现链上数据与链下司法信息系统的深度融合利用,有利于打破信息孤岛。该项区块链技术司法应用的创新实践,也是北京互联网法院进一步方便当事人,巩固“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成果的创新举措。

“智能合约创新执行模式我们酝酿了很久,从实践到落地,法官们一直扎扎实实地开展工作,才等到这起执行案件的顺畅运行。遇到难题解决难题,期待新技术给执行工作带来的颠覆性改变,我们也将继续对互联网司法模式进行创新探索。”张雯说。

(原题为:《区块链智能合约技术落地应用 北京互联网法院实现全国首例执行“一键立案”》)

    责任编辑:徐笛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