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四位诺奖新晋得主独家答澎湃:科学无国界,对中国非常期待
这四位科学家分别是美国生物学家威廉•凯林(William Kaelin Jr.)和格雷戈•塞门萨(Gregg Semenza),瑞士天体物理学家米歇尔•马约尔(Michel Mayor)和迪迪埃•奎洛兹。
马约尔和他的学生奎洛兹在1995年发现了人类历史上首颗太阳系外行星,为此斩获了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凯林和塞门萨则因革命性地发现细胞在分子水平上感受氧气的基本原理而摘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帮助对抗贫血、癌症等疾病。
凯林对中国的期望值很高,认为中国未来将继续在科技方面扮演领先角色。他也基于过往突破性科学发现的规律做出了忠告,不应将科研投入与短期应用挂钩,需要接受早期基础研究的不确定性。
塞门萨认为科学需要两方面的素质,一是创造力,一是敢于质疑的自由思想。这些都需要从小培养,一个鼓励创造力和自由思想的教育系统尤为重要。
马约尔与中国天文学家合作已有超过30年的经验,他反复强调科学无国界。
奎洛兹赞同教育体系和国际合作的重要性,必须要在刺激和培养科学文化上下大力气,科学家们也正为这样的理想化世界而奋斗。
论坛由上海市人民政府主办、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发起,主题围绕“科技,为了人类共同命运”。据悉,共有44位诺贝尔奖科学家,21位图灵奖、沃尔夫奖、拉斯克奖、菲尔兹奖等杰出科学家参与其中。
以下为对话实录:
澎湃新闻:相信在这里科学家们能感受到中国对于科学的热情,中国近年来也在天文物理和生物医疗这些方面投入很大,我想请问各位,你们对于中国近期以及未来在国际科学合作中扮演的角色有哪些期待?
威廉•凯林:正如这几天我们所谈到的,科学显然需要全球的努力,科学家也在致力于成为全球公民。全球都已看到中国在科技方面投入显著,因此我们对于中国的期待值非常高,中国会继续在科技方面扮演领先的角色。
我只有一点提醒,就是很多国家近来出现了将科技投入与所谓的“可交付预期”挂钩的倾向,换言之,你的科研成果怎么能在短期内投入应用。
但我相信我们四位科学家一致认为,真正给我们带来革命性改变的发现,其实都是源于在一些好奇心驱动的基础研究上的投入。
当你投资这类研究的时候,你就要明白不会有确定的结果,也不会有确定的时间表。但我们一再观察到巨大的、革命性的发现都是这么产生的。所以,我觉得要靠两条腿走路,在早期基础研究和应用科学上同时投入,才能推动科技向前。
格雷戈•塞门萨:我觉得科学有两个重要的层面,一个是创造力,一个是敢于质疑。如果你墨守成规,就永远无法发现真正的新东西。
突破性的科学需要自由的思想和自由的行动,这当然要从小培养,因为此时尚未形成定势。一个鼓励思想自由和创造力的教育系统,才能鼓励科学发现。
米歇尔•马约尔:早在30多年之前,我就有幸和北京天文台的中国天文学家们一起合作。这就是科学之美,科学无国界。我们和来自于俄罗斯、中国、欧洲、南美的科学家一起合作,因此我想再强调一下科学是没有国界的。
迪迪埃•奎洛兹:我赞同上述所有的观点。科学无国界,必须要在刺激和培养科学文化上投入足够的力量。这要从非常早期的教育做起。
如果你想获得发展科研项目所需的大量信息,你就需要到处交流,不受限制地开展国际合作。这就是科学的理想化世界。在脚踏实地的同时,我们也在为这样的理想化世界奋斗。
若欲触及人类知识的边界,必得动用地球上所有的大脑。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