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艺术的夏天?这个新裤子和黄渤都参展的艺术博览会长啥样

2019-10-31 20:5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这是 Figure 的第 230 支 原 创 视 频 ▼

 

1989年,中国当代艺术元年。

 

中国美术馆油画人体艺术大展布展|贾国荣摄

这个称谓的由来之一,是当年在北京举办的两个现象级画展「油画人体艺术大展」和「中国现代艺术展」——它们分别是中国美术馆第一次大规模公开展览人体艺术和现代艺术。

「油画人体艺术大展」当时门票售价二元,展期18天,观众总人数达21万左右,绝对的史无前例。回望当时的社会情绪,这不仅仅是一个艺术展,更承载了突破文化禁区的意义,影响了一个时代人们的艺术审美。

1990年代,看画展逐渐成为一线城市青年最时髦的文艺活动,却始终苦于无法突破「小圈子」。《无敌幸运星》中的周星驰和吴君看画展的经典桥段,极尽挖苦讽刺之能事,正是当时大众对这种「附庸高雅」的小资行为的普遍看法。

30年后,艺术展变了。

在朋友圈刷屏的网红艺术展越来越多,在艺术展上打卡拍照、购买周边产品成了新的时尚,驻足欣赏画作却成了观展者花时间最少的事情。

我们更急于打开前置摄像头,跟随指示牌移动,站在出口搜索附近奶茶店。一些艺术展甚至干脆在地上贴出最适合拍照位置,分不清我们是来看展,还是我们就是「迷惑行为展」本展。

画院老学究们见此景象,怕是要皱眉高呼:「艺术已死!」

但在策展人鲍栋眼里,有不一样的答案。他说:「这就说明大家需要通过艺术来获得自我认同,一个好的社会必然是这样的。中国全民的社交网络就那么几个,主要是通过发图的方式,这是一个必然的结果。」

即使经过不止30年的当代美学教育,在鲍栋看来:「中国大多数人不知道艺术,艺术是干什么的。有趣,比懂更重要。」

最著名的798艺术区,十年前几乎是每一个来北京的文艺青年都要来一瞻真容的圣地。2009年,首届「北京798双年展」,策展人提出当代艺术要参与中国的社会自主性进程——翻译过来,就是艺术展也要「接地气」,开始整体性地奔向本土大众。

布展

今年的「北京当代·艺术展」已经是第二届,虽然名为「艺术展」,实质却是艺术博览会。它同时又是市民气息十足的「北京惠民文化消费季」重点活动之一。不免让人联想到主办方是想借着「买买买」的东风,帮更多参展的画廊找到实力买家。

但办博览会也是件难事,很难逃脱不上不下的尴尬状态。一道无形的帷幕降临在观众与画作之间,画作里的人物就像没写作业时出现的班主任,总是让看客连介绍铭牌都没看完就被潜意识催着快速溜走

 我们当然不能苛责,说这是大众的问题。因为对于大部分年轻人而言,对艺术的了解可能就止步于美术音乐课被数学物理占用的某一个青春的夏天。他们可能连三原色是哪三个还没记清楚,再被朋友拖着逛展时,最基础的名词构成已经是后现代主义,动辄就是Deconstruction(解构主义)、Materialism(物质主义)……

搁谁谁不怵啊。

反倒是来看艺术展的中老年人,大多一副扫地僧的派头。他们会安静地坐在画前的椅子上,慢慢欣赏眼前的画作。一位老人说自己也爱炒股,但是艺术与股票不同,艺术永远带来的是快乐,要是搞其它的,就会陷入到得失里。

从某种程度上,正是艺术自身的魔力,让在行业寒冬中的人们,依然在努力破解困境。

让更多的公众参与到艺术中来,是「北京当代」的核心出发点。五大单元中的「众望」即是为此专门打造的公共艺术板块。

《木工师傅的边角料》|作者 庄辉和旦儿

公共艺术是与公共景观环境、文化环境紧密相连的艺术类型。本次展览中共有18件公共艺术作品,涵盖雕塑、装置、摄影、公共绘画等艺术媒介。主办方也专门设立「众望-公共艺术奖」与专项奖金,将由业内专家和大众媒体共同评选得出。

在鲍栋眼里,观看布展的过程,比展览更有意义。他说:「这是一个从小说回溯到字典的过程。」

为了印证他的想法,我们采访了一些参与布展的工作人员,问问他们的想法。

答案是,没有想法。

一位工人抱怨不值,「开展才三天,干活就得四五天。」

一名刷墙的女工以为是要搞什么服装展出。

另一个穿黑色T恤的保安,接过麦克风,不自觉地开始发笑。他说:「艺术?应该就是有钱人的一种爱好哈哈。」末了,他若有所思地感叹道:「有时候我觉得它离我很近,有时候又觉得离我很远。」

他就站在艺术展的门外,但他不理解里面的人潮在为了什么而涌动。

跨界

演员黄渤也是此次「北京当代」受邀参展作者之一,其作品《忘不了》的灵感来自他参与的记录观察类公益节目。在主办方的邀请下,他希望通过这组艺术作品,让艺术与社会、与人产生更多实际的关系,引起公众的认同或思考。

黄渤作品《忘不了》

而刚在综艺《乐队的夏天》夺冠的「新裤子乐队」也在受邀参展之列。

左|新裤子乐队庞宽

不蹦迪的新裤子有很多音乐作品是为不成功的小人物发声,而他们的经典画作形象,也以这样的人间故事为客体。

这就无怪乎他们的作品更容易引起大众共鸣。一时粉丝拥趸云集,如同彭磊庞宽的个人作品发布会。

但对其他参展艺术家来说,看着一边是非艺术原因的人头攒动,另一边是观者在他的杰作面前哈欠、摇头、或者面无表情,心中是何种滋味?

策展人

如何平衡各方,就需要考验策展人能力了。

策展人一词源于英文「curator」,全称展览策划人,是指在艺术展览活动中担任构思、组织、管理的专业人员。在西方语境中,「curator」通常是指在博物馆、美术馆等非营利性艺术机构专职负责藏品研究、保管和陈列,或策划组织艺术展览的专业人员,也就是常设策展人。

策展人不仅需要很强的专业知识背景和对艺术深入、独到的理解,而且还需要全面的社交能力、组织能力来筹募经费和统筹人事。可以说,策展这个活儿不好做。

左|鲍栋

「我们的作用呢,不仅是一个交易平台,它还是要去引领交易。」鲍栋说,「把两个圈子连起来,一个是艺术,一个是艺术圈外的大众。」

艺术博览会不同于艺术展,必须有成交才能覆盖成本——这也成了考核策展人能力的重要指标。他们是一个艺术作品实现其商业价值的关键一环,但也是事了拂衣去的最容易被大众忘记的一环。

他们需要将有共性的作品集以强化其特色式地聚起来,完成一个导演加制片人的工作。从前期到后期包装,一环都偷不得懒。

「美只是结果,重要的是背后的生产,对劳动、劳作,对看不见的部分的尊重,才是最关键的。」

不过,关于「北京当代」,鲍栋并未多谈商业化部分,他更愿意将其定义为「一本杂志,不同版块,有人可能就只喜欢其中一个版块,可以,没问题」,或者「当成一个娱乐,可以去喝咖啡、逛逛街」,再或者,当做「一个共同的节日」。

「艺术」不仅仅是小圈子的事,「任何人过节的方式,自己定义」。这是所有策展人热切盼望的未来,希望今日的侘寂是烟花未至天空的宁静。

撰稿:康宸玮

编辑:许   静

校对:张   帅

- END -

© Copyright Figure Studio

版权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