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吃东西、乞讨、外放声音…今后坐地铁严禁这些行为!网友:公交火车也应施行

2019-10-27 17:1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地铁里吃东西、手机追剧外放声音、车门关闭后扒门……这些广为诟病的行为都上“乘客行为黑名单”了。

图:稀里马哈

近日,交通运输部发布了《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与服务管理办法》,对乘客在地铁内一系列行为进行规范。《办法》将于2020年4月1日起施行。

禁止警铃鸣响时强行上下车

《办法》共7章43条,包括总则、基础管理、客运组织、客运服务、乘客行为规范、服务监督与提升、附则等章节。

在乘客行为规范方面,《办法》明确了影响运营安全的10类禁止性行为,以及影响秩序的7类约束性行为,要求乘客在疏散时服从工作人员指挥和引导,提倡文明乘车美德等。

其中,10类禁止性行为包括:

拦截列车,提示警铃鸣响时强行上下列车,车门或站台门关闭后扒门;

擅自操作有警示标志的按钮和开关装置,在非紧急状态下动用紧急或者安全装置;

携带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放射性、腐蚀性以及其他可能危及人身和财产安全的危险物品进站、乘车;

攀爬或者跨越围栏、护栏、护网、站台门等,擅自进入驾驶室、轨道、隧道或者其他有警示标志的区域;

向轨道交通线路、列车以及其他设施投掷物品;

损坏车辆、站台门、自动售检票等设备,干扰通信信号、视频监控设备等系统;

损坏、移动、遮盖安全标志、监测设施以及安全防护设备;

在车站、列车内吸烟,点燃明火;

在运行的自动扶梯上逆行、推挤、嬉戏打闹;以及影响运营安全的其他行为。

使用电子设备不得外放声音

7类约束性行为包括:

在车站或者列车内涂写、刻画或者私自张贴、悬挂物品;

携带动物(导盲犬、军警犬除外)进站乘车,携带有严重异味、刺激性气味的物品进站乘车;

推销产品或从事营销活动,乞讨、卖艺及歌舞表演,大声喧哗、吵闹,使用电子设备时外放声音;

骑行平衡车、电动车(不包括残疾人助力车)、自行车,使用滑板、溜冰鞋;

在列车内进食(婴儿、病人除外);

随地吐痰、便溺、乱吐口香糖,乱扔果皮、纸屑等废弃物,躺卧或踩踏座席;

在车站和列车内滋扰乘客的其他行为。

《办法》还指出,乘客应遵守票务管理规定,持有效乘车凭证乘车,不得采取尾随、强行冲撞自动检票机等方式逃票。城市轨道交通因故中断运营时,乘客有权持有效车票要求运营单位按照票价退还票款。

同时,《办法》明确,具备条件的车站应设置无障碍卫生间、婴儿护理台、儿童洗手盆等服务设施,宜开辟母婴室,设置自动取款机、自动售货机等便民服务设备。

截至2018年底,我国内地(不含港澳台地区)共有24个省份的35个城市开通运营轨道交通,运营线路171条,运营里程5295公里,2018年城市轨道交通客运量约212.8亿人次。交通运输部指出,出台新规旨在推动提高城市交通服务质量,提升广大乘客出行满意度、获得感。

对此,网友表示:终于有明文规定了,还地铁族一片宁静。

曾有地方出台类似规定

据新华社报道,此前,曾有一些城市出台过类似规定。

“我平时上下班很少自己开车,都是坐地铁。”云南省昆明市的冯先生是一位中学老师,他告诉记者乘地铁时间准,优点多多,但出行少了路上“堵”,有时却添了心上“堵”。

冯先生说,地铁上乘客多,有乘客外放音频、乱扔垃圾等不文明行为让人心烦生厌,也给处于成长阶段容易模仿大人行为的孩子们带来了不好示范。

河北省石家庄市民张女士说,“乘坐地铁时想顺便休息一会儿,但有时会碰见有人不带耳机听歌看视频,外放声特大,真心是爽了自己个儿,烦了大家伙儿。”

一些乘客在地铁上外放音频等行为引发纠纷的事件也频见报端。2018年8月22日,北京地铁9号线上,乘客刘某因用扬声器听音乐,引发其他乘客不满。乘客郭某在制止刘某外放音乐行为过程中情绪激动,口角之后报以拳脚,致刘某眼镜镜片破裂,眼睛受伤。

据云南网报道,8月,昆明市交通运输局制定了《昆明市城市轨道交通乘客守则(修订征求意见稿)》并向社会征求意见建议。

守则拟规定,乘客不得在列车内大声喧哗、使用电子设备时不外放声音。违者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由城市轨道运营单位、交通运输行政管理部门执法机构或者公安机关依法处理,并按照规定将有关信用信息纳入交通运输和相关统一信用信息监管平台等。

北京市、甘肃省兰州市等地也出台了类似规定。北京市发布的《关于对轨道交通不文明乘车行为记录个人信用不良信息的实施意见》,将乘客“大声外放视频或音乐”纳入“个人信用不良信息的不文明乘车行为”。甘肃省兰州市印发的《兰州市城市轨道交通乘客守则》中提到,禁止乘客在车厢内外放音乐,违反守则将按相关规定进行处罚。

人民日报:守住边界,便守住颜面

新华社发表评论称:

良好的地铁车厢环境,关系着每一位乘客的乘坐体验。出台这一规范,是打造文明交通的必然选择,既符合大多数乘客的真诚意愿,也契合城市发展进步的现实需要。

纠偏不文明行为,明确的规定势必要比舆论压力和工作人员的劝阻都更有力。而规定中对于特殊人群特殊需求的考虑,也让人感受到法与情兼顾的“刚柔并济”。

管理上有尺度,执行上更有温度,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一规范落地之后会给所有人带来更好的体验!

人民日报则评论到:

地铁内使用电子产品不许外放,呼应了乘客的正当要求。地铁不是自家,一个人外放,一群人抓狂。你自嗨了,旁人不堪其扰,却只能自认倒霉。公共场合就该讲公德,外放既缺乏敬人,也缺乏自重,应在更多交通工具上推广。请记住:守住边界,便守住颜面。

对于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

这些不文明行为,

你的态度是?

原标题:《吃东西、乞讨、外放声音…今后坐地铁严禁这些行为!网友:公交火车也应施行》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