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手机闪光灯能闪爆气球?眼睛怎么办?记者实验揭秘,真相是…

2019-10-24 20:5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网传

手机闪光灯能引爆气球?记者实验揭秘

手机上的闪光灯每个人都用过,在光线不好的时候拍照,闪光灯必不可少,但近期网上却流传着这样一段视频,手机开闪光灯拍照能闪爆气球。

这段网络视频里,实验人员以气球和水杯作为支撑点,把手机调成了闪光灯打开的状态,然后将手机闪光灯对着气球,实验人员按下拍摄快门后,随着闪光灯的闪烁,气球瞬间就爆炸了。

对于网络视频里,气球被闪光灯瞬间引爆一事,市民们观点不尽相同。

市民:“应该不可能吧,一般照相机的闪光灯不会有多少温度,除非你长时间开着,拍摄着,灯泡上面的温度应该有。”

市民:“我觉得会的,强光的时候,可能瞬间会有这种可能,因为感觉强光都很刺眼。”

实验

多次闪光后气球爆了 原来温度是关键

为了验证这个网络视频的真实性,记者特意挑选了样式较为轻薄的气球。

然后将手机照相功能开启,并且打开了闪光灯,由于网络视频是按下快门后,气球瞬间闪爆,所以记者特意做好了准备。

可让记者意外的是,一次、两次、三次……虽然记者多次将手机闪光灯贴紧这款质地较为轻薄的小气球,可气球仍然没有被引爆。

那么,有没有可能是手机的问题呢?记者换了另外一部手机继续进行实验。同样,开着闪光灯至少拍了二十张照片,可气球仍然没有爆炸。

随后,记者先后用两部手机同时开启闪光灯,紧贴气球表面进行拍照,这次又会是什么结果呢?

【实验现场】

记者:“现在我们找来一个粉色气球,让其中一个手机保持常亮,另一个手机调到拍摄模式,再拍一次,看看闪光灯闪的同时,气球会不会有什么变化。

现在是我们拍的第十张照片,看看这次闪光灯闪下之后会怎么样。”

为了验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记者又找来了一个充气充得比较饱满的蓝色气球,重复进行了实验。可这一次,至少拍了三十张照片,蓝色气球都没有被引爆。

接下来,记者不断重复着开启闪光灯拍照的步骤,数分钟后,气球有了变化。

气球爆炸后,记者用手摸了一下手机,或许是由于一直在持续拍照,手机背部已经有些发烫。

市民:“光线问题和气球的那层橡胶皮 (气球)撑得越大,它那层皮就越薄,受到强烈的光,应该是瞬间受热,可能会发生爆炸。”

市民:“闪光灯热量造成(气球)里面气体膨胀爆炸的吧。”

记者查询相关资料后了解到,当闪光灯靠近气球后,在不断闪光的过程中,气球外表不断获得能量,温度随之上升,受此影响外表皮容易发生形变,从而导致气球爆炸。

看来

多次使用闪光灯拍照后

部分气球确实存在被引爆的可能

那么我们平时使用闪光灯拍照

又是否会对我们的眼睛造成影响呢?

专家:

气球被引爆属“热效应”非“光效应”

市民:“可能闪光灯会对眼睛有伤害,因为拍照的时候,闪光灯拍到眼睛的时候,的确会感觉眼睛一白一亮,瞬间懵了。”

市民:“每个人拍照都是用闪光灯拍,我觉得也没有必要担心。”

市民:“个人使用的距离,距离长一点一般没有影响,距离太近对眼睛有伤害,这个可能是有的。”

不少市民表示,在闪光灯闪烁的一瞬间,眼睛确实会有感觉,甚至如果光线特别强,甚至是大家专注的盯着闪光看,看久了之后还会有光斑在眼前挥之不去。

那么

手机的闪光灯真的

会对眼睛造成伤害吗?

昆医附二院眼科讲师 孙恒:“我看那个视频,手机闪光灯是直接接触到气球的。如果离开一点距离,是不可能引起爆炸的,那么是一个热效应,接触它引起的。闪光灯如果是短期内照眼睛,实际上是不会导致伤害的。如果是长期照射,比如说一直看闪光灯,那确实光线会汇集到视网膜上面去,而且汇集到视网膜最关键的部位就是黄斑,那么就可能会引起黄斑的灼伤。”

建议:

避免直视强光 外出佩戴墨镜

眼科医生说,平日里大家使用手机闪光灯拍照是安全的,大家完全没有必要担心。实验中,部分气球之所以会爆炸,更多还是因为接触之后的“热效应”而非“光效应”。

生活中,我们使用闪光灯拍照时,往往都会有一定的距离,而且闪光灯的亮度并不算大,比一般二三十瓦的LED灯都要小很多。

与闪光灯相比,平日里的太阳光、玻璃、建筑物的反光等,更值得我们引起注意,光线强时外出游玩,最好戴个墨镜来保护自己的眼睛。

昆医附二院眼科讲师 孙恒:“你用闪光灯的时间,最多一天,天天拍照也不会拍多久,是不是?可能加起来也就几分钟,但是太阳就不一定了,从早到晚,特别是户外工作的人,从早到晚都可能会接触太阳,那么紫外线反而是更需要注意的问题,所以出门我们都建议大家戴墨镜。墨镜有很多好处,第一它可以减少黄斑病变,我们说的老年黄斑病变,第二它可以减少白内障的发生。”

来源:昆明广播电视台-8099999

原标题:《手机闪光灯能闪爆气球?眼睛怎么办?记者实验揭秘,真相是…》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