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一座隐藏于闹市的古典歌剧院

2019-10-25 20:0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王昱

从常熟站的地铁2号口出来,沿着淮海中路一直向前走,车水马龙的嘈杂声和地表下微微传来的震颤,都让我忍不住怀疑自己是不是走错了方向,“上个月刚刚开幕的上音歌剧院真的就坐落这里吗?”

然而,手机定位却“执着”地引导我一直向前走。在淮海中路和汾阳路的交汇处,茂密的法国梧桐树背后露出了一座巨大的白色物体,一切不可思议的事情都在发生……

10月24日上午,上音歌剧院的主创设计师克里斯蒂安. 德. 包赞巴克亲临现场,带领记者一起去探秘这座藏匿在闹市区的音乐殿堂。

藏于闹市的秘密

淮海中路与汾阳路的交汇处是原法租界的中心区域,这里不仅是商业轴线与人文轴线交界处,也是现代建筑与历史建筑的汇集地。经过三年多的建设,9月15日,上音歌剧院正式在这里宣布落成。

刚刚落成的上音歌剧院位于淮海中路与汾阳路的交汇处。本文图片均为包赞巴克事务所提供

作为上海“十三五”重要文化建设项目,选址于上海最繁华地段的上音歌剧院,主要的目的是为了方便教学。紧挨着上音歌剧院的,便是沪上声乐的第一学府——上海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希望能打造一个符合国际标准的专业歌剧院,满足师生的教学、演出和排练需求,同时也希望对市民开放,吸引更多市民走进剧院,走近高雅艺术。

于是,在慎重的考虑后,上海音乐学院向法国著名建筑师——克里斯蒂安·德·包赞巴克递出了橄榄枝。

出生于1944年的克里斯蒂安‧德‧包赞巴克今年已经75岁了。他1969年毕业于巴黎美术学院,于1980年创立了克里斯蒂安·德·包赞巴克事务所。他是国际知名的建筑师和城市规划师,并曾在1994年荣获美国凯悦基金会的普利兹克建筑奖。

包赞巴克从1970年代起,就深入利用“开放街区”来实现都市结构更新。与当今许多标新立异的建筑设计师相比,他的建筑风格更加强调人们的生活空间质量和理解城市的角度,在他的身上,可以看到欧洲建筑学院派谨慎而务实的气息。

包赞巴克曾多次参与中国的项目建设,他已对这个遥远的东方国度不再陌生,中国二三十年的飞速发展也让他叹为观止,但上海在他眼里却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在这里,传统与现代既矛盾又和谐地共存。

俯瞰视角,可以看到上音歌剧院被包裹在周围的历史建筑之中

“7年前,我去苏州考察项目基地的时候,太湖边上还是一块荒芜的平地。7年后再去看的时候,那里已经变得跟曼哈顿一样了,城市的发展速度令人吃惊。“

“但上海的这块基地,既有现代化的摩天大楼,又保留着许多有历史的建筑和街道,既面向未来,又脚踏实地生活在历史之上,这种新旧融合的场景,在如今很多新兴街区已经很难见到”,包赞巴克告诉澎湃新闻。

然而,如何既和谐地与历史共存,又要在上海最繁忙的闹市区打造一座公共与教学兼容的高水准歌剧院,对包赞巴克来说也是个不小的挑战。

面向大众的世界一流歌剧院

落成后的上音歌剧院总建筑面积约3万平方米,为了同时满足演出和教学的需要,剧院内部包含了一个1200座的歌剧厅、4个排演教室、一个交流报告厅,还有地下车库和其他相关的配套用房。

从外观上看,整个剧院由两个建筑体块组成,通过大屋面的设计合二为一,主入口面向交叉的路口打开,由左、右、上三面向内凹的斜墙围合,形成了一个三维内向空间。

上音歌剧院正面

建筑外墙的立面采用UHPC镂空挂板,后面为玻璃幕墙。光线通过镂空墙面与玻璃幕墙在室内产生透明与不透明的过渡,营造出不同的空间效果。这种镂空的手法也是中国传统建筑元素“窗棂”的体现,同时,走到剧院广场外的人们可以透过玻璃看到内部丰富的空间,视线从而被引入室内,形成从室外到室内的自然过渡。

虽然整体建筑十分现代和摩登,但如果仔细看,可以发现建筑外墙的颜色和质感都十分接近历史街区其他建筑,四周还保留了原法租界特有的法国梧桐树等等,这也是包赞巴克想要的效果,与传统融合,与环境互动。

包赞巴克是一个充满想象力的设计师,他把自己的绘画天赋融入剧院的各个角落里。人们进入休息大厅时,抬头会发现一系列的水彩,色调的变化如同音乐的起伏,探索建筑的过程,也如同在欣赏一场美妙的交响乐。

上音歌剧院天花板上的水彩画
上音歌剧院交流报告厅

整个歌剧院的灵魂与核心必然是歌剧厅。包赞巴克围绕着歌剧厅布置了9个体量较小的功能空间(如排演教室、售票厅及入口接待大厅等,全部控制在18米的高度以下),将体量较大的歌剧院观众厅包裹其中,让其处在整个歌剧院建筑的中心位置。

踏入歌剧厅的一瞬间,就好像哈利波特穿越了九又四分之三站台,一头“撞入”古典的音乐世界。

金色与蓝色为主的马蹄形古典歌剧厅

“上海音乐学院告诉我们,他们希望音乐厅既要能够演出古典西方歌剧,同时又要能演出浪漫派歌剧等其他形式演出。几经研究磨合,我们决定借鉴古典歌剧院的形式,呈现出一个马蹄形的观众厅。”

“一个音乐厅或者歌剧院,就好比一件乐器,它的形式将极大地决定我们在其中所听到音乐的音质。为此,我们请教了专业声学专家徐亚英,天花板、侧墙的设计都具备了良好的声音吸收和反射的条件。同时,为了让观众席能享受到更完美的视听享受,我们在可视性上也做了一些改进。所有的楼座都略微向舞台侧倾斜,层层跌落,即便是最后一排的座席也可以看到台下的乐队指挥,甚至是乐队,更能清楚的看到舞台,” 包赞巴克解释道。

经过声学专家严格设计的墙壁

因为地处淮海中路和汾阳路交汇处,来自地铁一号线的振动,是整个上音歌剧院建筑设计时面临的最大挑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包赞巴克将整个观众厅和舞台区域的下面都抬高,放置在了弹簧上。通过弹簧的缓冲隔绝振动带来的干扰。

通过弹簧的缓冲隔绝振动带来的干扰

安藤忠雄也想成为这样的人

如今,在建筑界,追求标新立异和独特个性似乎成为一种潮流。许多带有强烈建筑师个人风格和视觉体验的作品受到大众热烈的追捧。

然而,从包赞巴克的作品中,感受到的却是来自传统艺术的温柔和内敛。

克里斯蒂安·德·包赞巴克

“我并不追求观众一看到建筑就能知道是自己的作品。这不是我设计的初衷。我的目的是作品能被大众接受,使用者能感受到快乐”。

“我觉得设计师不应该只有一种风格,或者说有什么一定要保持的原则。每个项目都不同,要针对客户的需求和每一个城市的人文背景和环境作出调整”。

“1997年,我受安藤忠雄的邀请到大阪参加一个建筑设计的交流活动。安藤忠雄当时说,‘我很喜欢包赞巴克的风格,他一直在改变,一直在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手法,做不同的设计,我也想要尝试不同的挑战,做出不同的作品。’”包赞巴克告诉澎湃新闻。

“虽然挑战新鲜事物会有困难,整个过程中需要很多的交流和沟通,但我很享受。就像认识一个新朋友,会吵架,会和好。我喜欢尝试不同的挑战,我希望自己的每个设计都是不同的。”

从摩天大楼到古典歌剧厅,从单体地标性建筑到城市规划,包赞巴克的作品并没有刻意地留下个人鲜明的标签,每一次设计都是全新的艺术创造。2013年,他在里约热内卢参与的艺术之城作品,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可以转换成歌剧院的音乐厅。 2014年,在纽约的One57的完成的摩天大楼, 高300米,共包括20层的超豪华酒店和135套豪华公寓,可以俯瞰中央公园 和壮丽的纽约天际线。

目前,克里斯蒂安·德·包赞巴克还赢得了中国苏州市的苏州湾文博中心设计的竞赛,将在苏州美丽的太湖边10万平米的基地上建造整个新区的标志。

夜幕中的上音歌剧院呈现出一种含蓄之美

“艺术不应该有一个固定的标准,设计师不应该给自己设立所谓的‘底线’。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因地制宜设计出符合环境和城市的作品,给公众带来快乐的体验。”

“我要打造的并不是一个人一辈子只去一次的建筑地标,而是每个人每天都可以去自由自在享受音乐的地方”。包赞巴克说道。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