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书店写作计划01 | 那些在单向空间的年轻人
编者按:无论过去还是现在,书店都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奇妙空间。在书店里,我们可以看到人类文明一步一步走来的足迹,也可以看到对于未来一点一滴的想象,书架之间,古往今来,无数的思想在这里聚集,让过去与未来的连接变得更加自然。透过一家家书店,能够唤起我们对于未来的想象力。
从2016年开始,为了与更多对书店感兴趣朋友一起探索书店的秘密,我们开启了“加油!书店”这样一趟看似热闹却又充满了孤独的未知旅程,一年一季,风雨无阻,今年已是第四季。在今年的活动中,“加油!书店”活动主办方广西师大出版社将联手澎湃新闻·湃客,共同邀约对实体书店发展这一议题较感兴趣的作者、学者、读者等,亲身走进书店进行观察、体验与访谈,并用文字记录当下实体书店最真实的一面。
文 | 阿威
单向空间东风店的“虎子”,️书传 供图
单向空间花家地旗舰店关闭后,新店搬到东风乡并重新开张,杭州单向空间开业并举办了第四届单向街文学节,似乎预告着单向空间从北京模式进入杭州模式。
那些在单向空间的年轻人,有些人继续快乐工作着,也有些人流向了不同的地方。这一篇,是回忆并述说那些在单向空间的年轻人。他们是读者,是工作人员,也是守候所谓的“图书馆就是天堂”的人。
说起单向空间,不得不说起灵魂人物许知远,许知远三个字,若隐若现的潜伏在我脑海已经很多年了。那时候,我还在理想大厦做切配的时候。一度想穿越车流人海去寻觅那间叫做单向街的书店。有一次看到信息,说那间书店从圆明园迁徙到朝阳大悦城还是什么地方的时候。我还特意去寻觅了一趟,结果是未觅得其处而返。
之后,离京一载,再次北返。在一家书店打杂,无意中看到《那些忧伤的年轻人》,不是现在的精装本,而是简装本,躺在书架上,很长时间都没有唤起阅读兴趣。后来经不起考验,还是翻开第一页看下去,后来经不起诱惑,便常常去花家地参加活动,期待可以偶遇许老师。
一来二去,许老师没怎么偶遇上,倒认识了在单向空间工作的店员,慢慢的,也了解一些彼此之间的故事。毕竟是局外人,所以有了这篇局外人的唠叨。大家要是想全面了解单向空间早期的历史,可以阅读丫丫姐写的系列文章“我在单向街书店的日子”,该系列文在“做书”公号连载。
阿青,来自广州潮汕,在单向街工作室实习,我是在“佩拉宫的午夜”线下读者见面会认识他的,他拿着相机在拍照。阿青,我了解的不多,他有一篇文章,《一位潮州青年:站在过去和未来之间》。看到题目,想起阿伦特的《过去和未来之间》。阿青在文章中写道:
总算有一天,青年察觉到了他们的存在,开始探究起自身来。凭着被这个时代力量与自己浅薄认知所共同构筑的自我意识,一开始总想着反抗些什么,后来却也坦然了。
随着年岁渐长,偶尔总要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一边是过去,一边是未来,青年就站在现在,面临抉择。
同样面临抉择的是一位叫书传的工作人员,他在单向空间上班,已经有好多年了,书传长得很清秀,瘦高的样子。书传,之前好像在边疆工作。他很勤奋,也很好学,利用在单向空间调班的空余时间,坚持去北大听课,坚持到万圣书园看书,到醒客做功课。
花家地搬到东风乡的时候,有心的又有创意的他,在进门的一处开辟了“读者图书交换角落”。
图书可以成为互动交换的载体,人们的故事也可以有模糊互动的断篇。单向空间,有两位小高,一位小高是许知远的御用摄影师,是录制单读音频的摄影师,一位小高是单向街公众号运营工作者。单向空间之前有文艺现场活动,在十三邀或艳遇图书馆节目之后,好像没怎么看到摄影师小高的身影了,可能是他们的摄影团队都撤掉了,也可能是小高另谋高就了。而另一位运营小高,在一次《新京报·书评周刊》举办的“四十年四十本书”的现场活动忙前忙后,我走过去问:你现在在这儿上班了?小高笑笑说,他们来找我,自己也就过来了。小高在自己的公众号连续宣布着一家在两年后开张的书店,似乎在给自己打气,也是彰显内心深处的意愿。听说,书店明年可能会在中原的某个城市出生。
从单向空间挖过去的人,有一位比较传奇,身边的朋友经常提起,故事的主人公叫萧轶。萧轶来自南昌,是一位影响力颇高的文艺青年,有说他是贴吧以及豆瓣上的大咖,也有人说他毕业之后多年不务正业不上班。萧轶经常写作,有文章刊登于《经济观察报》,许知远阅后萌生敬意,亲自到南昌请他到北京单向街上班。故事的版本五花八门,我也没有向他核实过。
“你们这里有《今天》杂志么?”我问,他站起来小跑回库房抱着一堆《今天》出来,放在前台,我边挑边跟他聊天,知道他是杨子。
杨子除了平常上班,赶上有活动,还得加班帮忙引导活动现场的读者。
慧姐,当时好像是单读Classic出版项目负责人,后来听说这个项目停了,微在团队也是那个时候解散的吧。后来,慧姐出来做了荟读馆。
单向空间的采购总监朱思远,我在一次春节阅读推荐书单文章里遇到他说他最近阅读的一本书:“今年春节要出去旅行,我给自己选的旅行读本是《介入的旁观者:雷蒙阿隆访谈录》。这是一本既有些沉重的思想读物,同时相对来说他也轻松,毕竟是访谈录形式。独自一人出去越南旅行,我希望自己可以静心思考,同时也与书中角色对话。”
朱思远,杭州人,毕业于南方某学校,在万圣书园采购总监梁军的手下工作,之后去了孔夫子旧书网,后来单向空间采购离职,朱思远便到单向空间任采购总监。
第四届单向街文学节活动期间,出版人董秀玉老师在逛了单向空间杭州店后,对该店图书采购的品质赞赏有加。
单向推荐近代中国士人学者档案,阿威 供图
在单向空间杭州店,有两个单向推荐必读书架:一个西方知识分子名单;另一个是近代中国士人学者档案。有人说,这是向万圣书园致敬。
从单向街走出来的丫丫姐,在做书的一次活动上吐槽许知远说,你看看,我们的图书怎么没有万圣书园好,吧啦吧啦一大通。活动结束后,一位男生走过去笑着说,我就在刚才你吐槽的那家书店,两人相视而笑。他们互相说着什么,可能是单向空间的老故事,也可能是万圣书园的新故事。
2019年9月17日凌晨
在Z17开往哈尔滨的火车上
作者简介:阿威,生于1989,广西博白客家人,曾在万圣书园上班,现在中图网工作。个人公众号“游子三月三”。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