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马上评丨诺奖得主站台微商:套路被看穿了
2019年诺奖热潮正在退去,可就在近日,随着《中国人给诺贝尔奖交了多少智商税?》等网文热传,关于诺奖得主来华“走穴”“捞金”的争议,也在舆论场持续发酵。
在“思想经济”火热的背景下,外国诺奖得主越来越受到青睐。他们受邀出席各种活动、开设工作站或实验室、成为企业顾问或者合伙人。他们在华参加一场活动的报酬,可达到上百万元。其中,不少活动与科学无关,诺奖得主们的演讲也时常被听众吐槽干货不多。
诺奖得主来华,无疑是中国社会开放程度不断提高、内外交流氛围持续改善的注脚,也是中国在全球范围内吸引人才的反馈信号。
对那些诺奖得主而言,正常的学术交流、出场也是“凭本事赚钱”。不只是在中国市场,诺奖得主在印度也会受到明星一般的夹道欢迎,而即使在德国等国家,诺奖得主出场演讲的费用最低也要5万欧元。
就眼下看,网上舆论反映的诺奖得主收“智商税”,针对的其实也是个别得主。
以2013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兰迪·谢克曼为例,这位来自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教授,于2019年8月21日起开始担任起某微商品牌的科学顾问。该微商集团的主营业务则包括:丰胸、减脂、私处护理、护肤补水、纳米美颜仪、水光枪、减肥茶、冻龄胶原蛋白等,号称只要女人想要的,该品牌商都能生产。
这样的开挂式走穴,并非孤例。2006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克雷格·梅洛,在获奖之后的12年中,曾经来华10次,他还于2018年11月14日为“保健品传销帝国”天狮集团站台。
不仅是走穴,有的还搞学术注水。他们在中国身兼数职、开设多个工作站,甚至荒唐到有些县级医院居然也有“诺得主奖工作室”,学术自然不可能在这种“工作站”搞的,无非成了当地的政绩,成了资本市场上的“泡沫”。
走穴多了,他们在公众眼中的形象,也会变成另一种廉价的“明星”。
对商家来说,请诺奖得主为自己品牌站台,做顾问乃至代言,有时候是为了利用诺奖权威获得消费者信任。但诺奖得主钻研的领域细之又细,让他们跨界站台的效果有时也是逆反的。
若只是为了获取一个昂贵的卖点与噱头,不惜拉诺奖得主来配合演出,“你情我愿”的双赢交易背后,也是在透支自身信誉——割消费者的韭菜,一时的确很爽,可消费久了、收割多了,也会被人看穿套路。
如今,网上出现了质疑声音,媒体也起底起了部分诺奖得主的“别样生财路”,这本身就说明,中国民众正越来越清醒地看待诺奖得主站台。这也会成为将诺奖得主来华拽回“思想交流”轨道的重要拉力。
所以说,无论是诺奖得主还是很多企业,也得看到公众在该问题上越来越理性的态势,合理开发“思想经济”,也更多地珍惜羽毛。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