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中国直升机极简史

2019-10-23 19:1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以下文章来源于拉上窗帘 ,作者techerw

拉上窗帘

飞机与游记,文章全原创

我国直升机一直是“官办”,由中航工业旗下的“哈飞”和“昌河”两家承担。虽说两家耗费了大量的研发经费,但与固定翼飞机甚至汽车比起来,毕竟还算是“成绩斐然”的。

建国前

我国的直升机之父是朱家仁。他1926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毕业,1945年研制成功了中国第一架直升机“蜂鸟”。

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1949-1958

在老大哥的帮助下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直升机主要依赖苏联。解放军先后装备过米-1和米-4。1958年,哈飞按照苏联送来的图纸开始仿制米-4,叫做“直-5”。到1980年停产时,直-5共生产了558架。虽质量不佳,但直-5是我国当时航空工业的“拳头产品”,有86架被作为“外援”送给了“好朋友”。

图:当年的拳头产品 摄影:拉上窗帘

直-5到目前为止还保持着“我国产量最大的国产直升机”记录。它使用活塞发动机,起飞全重超过7吨。虽能力有限,但可搭载一部212吉普车。在原子弹试爆、珍宝岛反击战、西沙海战和邢台地震救灾等很多场合,都有它的身影。

1959-1969

直升机“大跃进”

中苏交恶后,因已具备了直-5的独立生产能力,所受影响并不大。但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和随后的“文化大革命”对直升机事业影响很大,盲目自信导致了直-6的失败,甚至导致了直-7下马。

图:“文革”时代的直-6 摄影:拉上窗帘

1966年,我国开始研制“直-6”。技术人员将直-5的尺寸扩大,很快就完成了设计。该机使用株州生产的国产“涡轴-5”发动机。1969年底,直-6实现了首飞。但因质量不佳,伤亡严重,终未量产。直-6最大的意义,是弄明白了“大飞机不是小飞机放大”。

1965年,我国还自主研制过“延安2号”轻型直升机。该机于1975年试飞成功,未量产。

1970-1980

左右逢源的时代

1970年,中苏关系缓和后,我国开始从苏联引进米-6(米-26前身,超大型直升机)和米-8直升机(12吨级,全球使用最广泛的直升机)。

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进入蜜月期,中国因此可以从西方引进直升机技术。从七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中国一口气从法国购买了云雀、海豚、羚羊、超黄蜂四款直升机。并挑选其中的“超黄蜂”和“海豚”,分别仿制成功了“直-8”与“直-9”。一直到现在,这兄弟俩还是我国国产直升机的顶梁柱。

图:直-9的民用版H425 Airliners图片 摄:Michal Hergott

哈飞在1980年引进直-9,1992年试飞成功。1973年我国购买了14架超黄蜂,1989年昌河飞机工业仿制的直-8交付部队。

1980-1990

最大的收获

但很幸运的是,那个时代没有武器禁运。1984年7月,我国从美国购买了24架黑鹰直升机。

图:哥伦比亚配备的黑鹰直升机 Airliners图片 摄:Fred WIllemsen

而且,最大的收获在株州。因为在引进海豚的同时也引进了Turbomeca的涡轴发动机,使得株州的技术水平直接提高。株州对于世界各国发动机的吸收学习,成为了我国直升机工业最宝贵的财富。

1990-2000

新一轮“苏式”与“仿制”

因中美关系恶化,中国转向苏联(俄罗斯)购买大中型直升机,开始了新一轮苏式直升机购买过程,其中最主要的是米-8/17/171系列。中国当时最需要直升机的地方是西部,因此连同黑鹰在内,这些直升机主要作为军事用途部署在了西南地区。

图:全球使用最广的米-8直升机 摄影:拉上窗帘

到目前为止,中国服役数量最多的依然是米-17/171系列直升机,据称超过200架。

1996年,直-11通过了国家技术鉴定,开始批量生产。直-11系仿制法国AS350直升机(外号“小松鼠”),它是全球最受欢迎的小型通用直升机。小松鼠起飞全重只有2.2吨,比4.1吨的直-9还要小。因为小巧灵活,可胜任于狭窄空间。

图:直-11的原型“小松鼠” Airliners图片 摄:Roberto BianchiPiti

2000-2008

真正的新时代开始了

进入21世纪后,我国开始研制专业的武装直升机。2012年,著名的“武直-10”公开亮相。武直-10的出现,结束了我国使用通用直升机作为武装直升机的历史,开辟了中国直升机的新篇章。

图:武直-10直升机 Airliners图片 摄:Dmitriy Pighugin

但因为中国并不对外侵略,没有坦克可打,所以这种“打架能手”应该不会大规模部署。中国最需要的,依然是中型和重型的通用直升机。

虽然武直-10在2012年才公开亮相,但其主要研制工作是在21世纪的头些年,所以可以算做2000-2008年期间的作品。

2008-现在

军民携手,突飞猛进

2008年以后,我国直升机事业受到了重视,出现了“军民携手,突飞猛进”式的发展。

军用方面,我国在直-9的基础上研制了武直-19(2010年),在直-11的基础上改装了武直-11(2015年)。与武直-10一起,构成了“中、小、轻”的武装直升机梯队。

直-20 陈肖/摄

今年的国庆阅兵,传说许久的“直-20”终于出场,这款“30年磨一剑”的“抗把子飞机”吸收了“黑鹰”的精华。若质量可靠的话,肯定将结束我国中型通用直升机的进口历史,并承担起对全部国土的护卫任务(救灾,警戒,投送,侦察等)。

民用方面,2013年,中航工业与昌飞公司推出了AC313。它的起飞全重达到了13.8吨。虽说比直-20没有大太多,但它有三个发动机,未来提升空间很大。

图:AC313源自法国大黄蜂 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因为与欧洲直升机公司(原法国宇航,现空客直升机)的长期合作,哈飞现在也进入了民用直升机市场。中国、法国、新加坡三国合作的EC-120“蜂鸟”直升机项目,目前发展势头良好。

因为看好中国的直升机市场,空客还直接在中国建设了工厂。2019年7月,空客设在青岛的产线已下线其第一架H-135直升机。

更有中国企业采取“暴力”方式图谋发展。2012年,重庆通用航空产业集团收购美国老牌直升机公司“恩施特龙(Enstrom)”,直接将美国直升机变成了中国直升机。

图:日本自卫队现使用中国飞机 Airlines图片 摄:KS-SJST Spotters

军用方面:

1996年,中国在引进俄罗斯现代级驱逐舰的时候,曾随舰引进过“卡-28”反潜直升机。

2010年,中国还曾引进9架卡-31预警机,但据称因性能太差并未在航母上部署。

民用方面:

为配合海洋石油等作业,中信海直、东方通航等曾引进过AS332、EC-225、S-92等中大型直升机。近10年来,我国各通用航空单位还大量引进了罗宾逊(美国)、奥古斯塔(意大利)、贝尔(美国)、欧直(现空客)等公司的直升机。

图:我国金汇救援引进的奥古斯塔直升机 摄影:拉上窗帘

据估计,目前我国民用直升机约有1400架左右,相信很快会超过法国而位居世界第二。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拉上窗帘

文章略有删改

《航空知识》2020年度订阅

预订开启

点击此处 立即预定

风上风云|云端故事

航空知识

原标题:《中国直升机极简史》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