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高迪建造了巴塞罗那的外形,萨丰书写了巴塞罗那的灵魂

2019-10-23 19:0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1964年,卡洛斯·鲁依兹·萨丰,出生在伊比利亚半岛的海滨之城——巴塞罗那。

这座充满历史印记和艺术气息的城市,拥有两千多年的文明,它是西班牙第二大城市,也被大作家塞万提斯称为“世界上最美丽的城市”。

 1        

 萨丰和他的巴塞罗那

 

【巴塞罗那 蒙锥克山】

大多数人对巴塞罗那的了解,想必是1992年第25届奥运会、是伍迪·艾伦的电影,是巴萨和梅西,是毕加索、达利、高迪……

特别是建筑大师高迪,整个巴塞罗那城进几乎就是他的作品。从街道上的路灯和椅子、上流社会的礼拜堂和私家府邸,到学校、公园……巴塞罗那随处可见高迪留下的作品,其中有七处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每年,数百万游客来到巴塞罗那,只为一睹高迪建筑的风采。正因如此,巴塞罗那也被称为“高迪之城”。

 

【高迪 奎尔公园】

而大多数人不知道的是,高迪也许建造了巴塞罗那的外形,但萨丰写出了巴塞罗那的灵魂。

 2 

旧物触发的儿时梦

萨丰从小非常爱看书,从漫画到小说,从《美国队长》到《悲惨世界》,只要是他手指能碰到的书,他都要拿过来读。和其他爱书的孩子不一样的是,萨丰总是好奇:一个好故事到底是如何写出来的?从哪里开始,又如何被讲述?

 

在这个问题的带领下,萨丰从狄更斯、雨果,读到了大仲马、巴尔扎克。读得越多,心里的疑问就越难回答,这些故事像捕兽器一般死死抓住他的心。每个故事都如此独特:狄更斯的多线推进,雨果的美丑对立,大仲马对人性的剖析,巴尔扎克理性且多角度的观察……它们精巧、复杂,像被作者施了魔法似的令人沉迷。

萨丰为此着迷,渴望有一天能搭建起自己的文字宫殿,希望它像每日看见的高迪建筑一样,设计精巧、结构复杂,令人炫目。

 

一次偶然的机会,萨丰经过了一个旧货市场。在采访中他回忆,那天傍晚的夕阳似乎格外浓烈,市场也无比热闹,他驻足在满地旧物前,看得出了神:发黄的老照片,记录了20世纪初的巴萨罗那街景;一堆旧衣物,显示出前主人不俗的品味;许多有些年头却不失光泽的银器,仿佛在夕阳里述说着古老的寓言;还有相框、旧电视、墙纸、一扎一扎的信件……

他突然陷入了一种遐想:

那些玩过的玩具、戴过的饰品、用过的钢笔、听过的唱片……每一件物品都曾在一段时间里目睹或参与了一段历史,如今,它们只是沉默地隐藏在小巷的角落里,在日落时分等待某人来将它带走。

 

在这个市场之外,还有很多曾经被珍爱后来又被遗忘的东西,不知最终去了哪里。带着某人的回忆和气息、对某人来说独特而重要的物品,在时过境迁后,有没有可能都被收藏在某个神秘的地方?它们沉睡着,等待被人重新发现的一天。

那些错综复杂的小巷里隐藏的,刻满了岁月痕迹的木门和花窗、斑驳却不失色彩的墙面以及杂货铺主人沧桑的眼神,似乎都在等待被述说。

 

 3 

欢迎来到“遗忘书之墓”

在萨丰眼里,所有东西都拥有见证时光的灵魂,对自己而言,最能够承载时光印记的,就是曾读过的书。

 

儿时阅读的感受再次涌上心间:一本书的前一位读者是谁?他的人生是否因为这本书而改变?书里的记号是什么意思?如果一路追寻,会不会发现另一个故事?

就这样,一个想法出现了:

也许,假如这是真的——在家乡巴塞罗那错杂的小巷中,在某一扇沉重而繁琐的大门背后,有一座古老而庞大的图书馆;当一本书从人们的视野和记忆中彻底消失后,那本书就会出现在那里。那儿是书的坟墓,也是灵魂与遥远记忆的栖息处。

也许那里还应该有个名字,叫做:遗忘书之墓。

每一个踏入遗忘书之墓的人,都会在这里找到一本属于自己的书。这本不知何人在何时留下的遗忘之书,会与你的命运产生共鸣,诞生出新的故事。

 

这个构想深深吸引了萨丰,他开始搭建这个被旧物触发的“宫殿”,结合巴塞罗那这座城市的谜团以及西班牙内战的历史背景,不断涌现的情节和线索在他脑中缠绕纠结,逐渐构筑出一个宏大而神秘的世界。

这座文字“宫殿”的地基是包罗万象的巴塞罗那城。奎尔公园、对角线大街、圣家堂、加泰罗尼亚音乐厅、兰布拉大道、蒙锥克山……所有地方都拥有数不清的秘密和回忆。

发生在其中的故事将横跨20世纪初期至中期,从西班牙内战到佛朗哥独裁,涉及一系列发生在巴塞罗那的黑暗传奇。

 

萨丰要在这样宏伟瑰丽的文字宫殿中,写出世间的记忆、毁灭、复仇、背叛、权力、人性、魔鬼、战争、创伤、命运、禁忌之爱、死亡预言、黑暗秘密、神秘主义……

 4  

宛如迷宫的文字宫殿

不得不说,萨丰是个非常有野心的作家。在动笔之初,他便想好这个迷宫般的故事恐怕会需要四部作品才能彻底呈现。

 

2001年第一部《风之影》上市,萨丰曾在采访中透露,他设计的是一个“中国盒子”式的故事。所谓“中国盒子”,是一种类似俄罗斯套娃的魔术道具,一层套一层,大盒套小盒,只有打开最小的盒子,你才能看到盒子里到底装了什么。

第一部《风之影》的故事从小男孩达涅尔走进“遗忘书之墓”开始,逐渐揭开半个多世纪前,西班牙内战期间一段令人无法忘怀的悲歌。7年后,萨丰完成了“风之影四部曲”的第二部——《天使游戏》。

如果说,《风之影》是整个故事的入口,读者只需要跟着男主角达涅尔行动就能打开“中国盒子”的第一层,那么《天使游戏》就像是把读者直接推进了这个迷人精巧的盒子里,你必须自己探索和判断,由自己决定事实的真相为何。

在这个浓郁的哥特风格的故事里,现实与幻想交错,天堂与地狱重合,主角的叙述未必是可信的,他只是说出自己看到、听到和感受到的东西,一旦主角诉说的故事与周围人的所见所闻出现裂缝,你就不得不面临选择。《天使游戏》可能是四部曲中最黑暗的一本,男主角戴维·马丁也成为贯穿整个系列的重要角色。

2011年,“风之影四部曲”的第三部《天堂囚徒》问世。故事发生的时间是《风之影》事件结束之后的圣诞节,第一部的主角达涅尔发现仍有谜题尚未解开,在调查的过程中,西班牙历史上最血腥、最黑暗的时期——1936年至1939年的西班牙内战——的秘密渐渐浮现,所有线索统统指向漩涡的中心——关押着无数冤魂的蒙锥克监狱。

《天堂囚徒》像一座桥梁般联系起了前两部小说,同时又为系列的最后一部,也是故事的最高潮做好了充足的铺垫。所有的碎片、所有的记忆都在这里汇集,萨丰得意洋洋、信誓旦旦地跟读者保证:一切谜团都将在下一本书中得到解答。

 5   

如期而至的巨大成功

2017年12月,期待已久的第四部《灵魂迷宫》,终于和读者见面了。

一夜之间,这本书几乎摆满了西班牙所有书店的橱窗。此时距离《风之影》出版已经过去16年,在世界各国粉丝早已对“遗忘书之墓”的全部线索和人物都挖掘透彻的时候,萨丰就是有办法再一次颠覆之前所有的故事——在原有的框架之外再加上一层“盒子”。

“狡猾”的萨丰,让全世界的读者都为之震惊,也为之鼓舞。精彩的反转不仅收束了前三本中所有的伏笔和线索,为每一个人物都安排了精彩的戏码,还揭开了全系列最大的真相——西班牙史上一个真实的黑暗事件(涉及剧透,不多介绍)。

《灵魂迷宫》在西班牙、法国、英国等欧洲国家迅速发酵,进而一路高歌凯旋,占领了北美大陆的图书市场。完结的终章没有辜负读者长达16年对“风之影四部曲”的等待,同时也让萨丰实现了儿时种下的文学梦。

 6 

跨越16年的出版大事件

萨丰用16年时间完成了惊为天人的2594页“风之影四部曲”,也完成了梦想中那个精致、复杂、吊诡又黑暗的“中国盒子”,而此时,萨丰早已成为世界级西语文学作家。

 

有趣的是,和高迪在事业之初备受质疑一样,其实萨丰写完《风之影》后四处投稿,但始终无人问津。最初的《风之影》,是他自费出版后仅凭借口碑在英法德美等国家迅速扩散,才收获了千百万读者的喜爱。

这是挫折,但也是一种幸运——高迪遇到了奎尔伯爵,萨丰则遇到了全球超过3000万爱读他故事的读者。

据维基百科的记录,仅第一部《风之影》一本,便在全球售出了1500万本,翻译成超过40种不同语言,它也成了萨丰当之无愧的代表作。

“风之影四部曲”更像“粉丝收割机”一般,据可查的数据,全球总销量早已经突破3000万册,被维基百科收入“畅销书”的词条中。

整整16年,与其说萨丰在写作,不如说他在一砖一瓦地建造他心中的那座迷宫——在入口大厅,你可以看看墙上挂着的照片,阅读照片人物背后的故事,紧接着,萨丰会给你打开迷宫的三扇大门,而每扇门都通往一个幽深曲折的黑暗秘密,呈现出不同的世界。

但只有你翻开书本,走进故事,才能切身体会真实世界和虚幻世界的交织。你循着微光耀处小心翼翼地前往,时而迷失在半个世纪前的巴塞罗那,时而穿过昏暗的街灯来到古旧书店;偶尔在“四只猫”咖啡馆待到清晨,但转眼就能走进蒙锥克监狱无比阴冷的地下室。

 

就像高迪用象征和隐喻的手法,来解释建筑与自然之间的共生关系,萨丰则将故事里的人物放置于真实的巴塞罗那城——让书中的达涅尔、戴维·马丁、费尔明、伊莎贝拉和现实中的人们一同穿越历史,一同经历苦难。他们就是巴塞罗那小巷咖啡馆里的用餐者,是住在米拉之家里的房客,是海上圣母大教堂里的信徒,也是森贝雷父子书店橱窗前流连的爱书人。

如果说,高迪用设计塑造了巴塞罗那的外形,那么萨丰则是用文字书写了巴塞罗那的灵魂。

 

 7  

 

完整的“风之影四部曲”将首次登陆中国

时至今日,中文读者们终于也能一睹这座迷宫的憾人风采了。2019年6月,简体中文版的《灵魂迷宫》将首次登陆中国,不仅如此,前三本也将经仔细修订,最后会以完整的“风之影四部曲”的形态出现在所有中文读者眼前。

无论你是翘首期盼了16年的萨丰老粉,还是第一次听说《风之影》的新读者,都欢迎一起步入这座庞大的迷宫,感受这个故事给你带来的绝妙阅读体验。

“风之影四部曲”[西]卡洛斯·鲁依兹·萨丰 著,范湲 译,上海文艺出版社2019年10月版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