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上海老牌科研院所牵头绘制机器人国家标准

澎湃新闻记者 杨漾
2019-10-21 15:28
来源:澎湃新闻
能见度 >
字号

第83届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大会正在上海举行。享有“电工领域联合国”美誉的IEC是电气电子和信息技术领域全球公认的标准制定和合格评定机构,与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信联盟(ITU)并称为世界上最具权威性的三大国际标准化组织,IEC大会是其最高级别的会议。

本届IEC大会向与会专家开放9条技术参观路线,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近日随与会代表一同走进技术参观点之一、创建于1953年的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上海电科所),了解中国机器人标准化之路。

步入位于上海电科所的国家机器人检测与评定中心(总部)整机实验室,十多台来回挥舞的工业机械臂“关节”嗖嗖作响,技术工程师以此检测工业机器人的安规、通信、性能、功能安全、环境适应性等指标是否符合标准。实验室另一半区域内的服务型机器人则相对安静,正在进行清洁机器人自主充电、平衡车耐久性等测试。一款机器人产品进入市场之前,来到国评中心“体检”各项性能、安全指标、电磁兼容是否符合规定,通过认证后可获得一张“中国机器人认证(CR)”独特标识。

取得橙色CR认证,意味着机器人产品在安全性和可靠性等方面得到国家权威机构的认可,是产品符合标准规范的的标志。

国家机器人检测与评定中心(总部)整机实验室。澎湃新闻记者 杨漾 图

“机器人认证并不是国家强制性规定,完全是市场自愿行为。国内机器人生产出来之后如何检测认证是不是合格的、安全的?需要建立一套规则。”国家机器人检测认证联盟技术委员会主任、国家机器人标准化总体组检测认证工作组组长郑军奇对澎湃新闻说道,目前中国在机器人检测认证领域标准化方面的研究成果,在国际上走在前列。“中国是全球最大机器人市场,今后所有国外机器人进入中国会慢慢应用中国标准,中国机器人国家标准也会借助IEC大会平台积极与国际对接,逐渐成为国际标准。”

但就在几年前,中国尚未建立机器人标准体系,更没有系统的认证体系。中国多年蝉联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应用市场,工业机器人密度不断提高,但机器人使用过程中的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看似安全的机器人,可能在功能安全、电气关键零部件、信息安全、软件质量、操作系统等方面存在隐患,不断壮大的市场规模和产业规模急需成立一个标准化组织构建我国机器人领域的标准框架。

国际上,标准作为机器人产业国际竞争的技术依据和有效手段,被各发达国家放在产业战略的重要位置。各国在机器人产业领域的竞争不单是技术和市场的竞争,更是机器人标准的竞争。

中国机器人领域标准化工作由此提速。2015年,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组建了国家机器人标准化总体组,并由上海电科所作为总体组秘书处之一,负责协调机器人领域各标委会、行业组织协调开展机器人标准化工作。成立伊始,上海电科所联合机器人领域的相关行业组织、高校、科研院所的技术专家梳理了我国机器人相关的标准,主导制定了《国家机器人标准建设指南》。该指南于2017年5月发布,成为国内机器人领域的最高层级的框架性指导文件。同年,上海电科所申请并被批准成为国家机器人检测认证标准工作组组长单位,负责检测认证方法标准的标准组织筹划工作。

三年多以来,由该所主导的我国自主机器人检测方法标准涉及安全、功能性能、电磁兼容、可靠性、环境、智能化等领域,现已经制定了3项国家标准,并有11项国家标准以及2项团体标准在制定中。

“国家机器人检测与评定中心(总部)”和“国家机器人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两个国家级机器人中心也落户上海电科所。国评中心在指导委员会指导下开展建设工作,指导委员会成员由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国标委、认监委、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行业专家等组成。上海电科所为国评中心总部承建单位,三个分部承建单位分别是广州机械科学研究院、中科院重庆分院和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目前,在上海电科所园区内已建成2个机器人整机实验室、4个专业实验室和5个关键零部件实验室。

国评中心机器人事业部总经理、上海电科所旗下上海添唯认证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郑海峰对澎湃新闻介绍称,四五年前,机器人的安全性和电磁兼容是国评中心检测认证中最注重的基础性要求,近两年的检测方向已逐渐从基础性要求延伸到区分产品优劣等级的机器人性能测试评价上。

国评中心2015年成立以来,已发出140多张CR认证证书。郑海峰回忆说,首批CR发证时,很多机器人产品的认证都经过较长的认证时间才获得CR证书,彼时,企业对标准的理解和执行、对标准符合程度的认识都还不够细致,测试过程中容易产生不满足标准要求的测试结果。对厂商来说,要在产品开发过程中同时兼顾国内国际标准和机器人应用要求是很纠结的事。经过几年的引导,国内机器人厂商的标准化意识增强,品质也随之提升。

在开辟标准化之路、利用标准规划机器人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后,上海电科所的另一个目标是提高机器人领域的国际标准化话语权。

郑海峰表示,国评中心自2016年开始就已经与国际六大认证机构签订战略协议,在一个产品完整测试符合IEC标准和GB标准同时响应的情况下,可以推动国际机构“一测多证”,也就是说,机器人厂商在通过国标认证后有望同时拿到进入海外市场的“护照”。

    责任编辑:李跃群
    校对:丁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