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夜读丨倍速时代,如何延长生命的进度条?

韩浩月
2019-10-17 21:50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评论 >
字号

前段时间有项调查,说八成青年追剧使用“倍速”。“倍速看剧”是时代产物,说明网上视频已经取代传统电视成为年轻人看剧的主流。观众不断后拉视频播放进度条,不仅意味着网剧质量变水,也标志着观众越来越没耐心,直接想要得到自己想要的,这种外露的欲望,成为年轻人的一种价值观。

比起“倍速看剧”,新近出现的“倍速生活”这个概念,信息含量要大得多,近八成受调查青年表示自己过着“倍速生活”,与“倍速看剧”的人数比例高度接近。电视剧可以倍速观看,但生活却不可以,无论你耐烦或者不耐烦,生活总得一秒秒地熬过去。“倍速看剧”给青年人带来快感,而“倍速生活”却恰恰相反,以无奈与痛苦居多。

现代人一天接收与处理的信息量,比古人一个月甚至更久时间所要面对的信息量还要大。社交软件可以把一个人一天24小时的时间都变成工作时间。为了满足社群动物的属性,人们还要不断通过社交媒体与认识不认识的人进行联系。商业机构不停谋划制造各种美好图景,刺激大家消费。“成功”的标准,被注入五花八门的定义……唯有倍速生活,大脑才能对付得了这些浮沉于生活水面上下的信息,没人敢慢腾腾地藐视生活节奏,否则很容易产生被抛弃的感觉。

过着倍速生活的年轻人,是18到35周岁的00后、90后、85后。其实在时代的裹挟之下,几乎所有在“当打之年”的人群,生活都是提速了的。

70后和大部分80后会感慨,自己的年轻时代生活节奏没这么快。70后的青少年时代,是在霹雳舞、录像厅、港台流行文化的影响下度过的。作为独生子女一代的80后,在娱乐生活方面除了延续70后的一些童年玩法外,也拥有着不少专属于自己这个年代的美好记忆。70后和80后进入社会,在承受高压的同时,仍然竭尽所能地保持着与传统生活方式的联系。

在70后、80后的心目中,童年,文学,成长,这些都成了他们生命的构成。对生活质量有明确的追求目标,对生活方式有着自己的坚守,使得这两代“老大哥”们,还有着充分的定力来面对多变的时代,在处理扑面而来的信息轰炸时,多少还有着几许淡定。

一名出生于50年代的公众人物曾表达过这样的愿望,他期待未来的青年,可以在大学毕业之后,不那么快踏入社会,而是要有几年晃荡的时间,花费最少的金钱,用于读书,旅行,寻找人生意义,在准备好之后,再努力为自己为国家奋斗。后来的年代,只有少而又少的人实现过这样的愿望,在不断加速的时代列车面前,没人敢错过离自己最近的那班车,仿佛一旦错过就会永远错过。

极少数“望车兴叹”的人离开了“站台”,走向了发达、繁荣、文明的城市生活的背面,平均每年有上万人来到终南山,他们当中有诸多人选择了在这里隐居,搭茅草屋,烧柴火做饭,把城市人的24小时过成48小时、72小时……有人羡慕,有人不屑。羡慕和不屑者,都是过着“倍速生活”的人。

过着“倍速生活”的年轻人,不是惧怕压力,而是担心没有选择。“倍速”其实不是最可怕的,它容易激发斗志,促进效率,提升合作,只要找对找准方式方法,一样有人在倍速时代,活出自己的节奏,把生活尽量掌控在自己手里。

但没有选择却让人恐惧,这等于把所有短跑、中长跑、马拉松选手全都赶在了一条赛道上。到某个时间点时,有人跑过临界点刚刚开始兴奋起来,有人则无力、绝望到再也迈不动一步。一个理想的时代,应该是允许不同年轻人群体选择不同生活节奏的时代。

改变,不妨从个体做起。如果不得不倍速生活,那不妨在不同时间节点,以最低或最高的倍速前行,把时间与精力最有效地利用好,把“延长生命的进度条”当成一个最大目标来追求。敢于藐视并掌控生活节奏的人,或能得到另外一种意义上的成就感。

    责任编辑:程仕才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