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70年,致敬科技追梦人 | “航天之父”钱学森
-钱学森
孩童时光聪慧初现
钱学森
祖居浙江杭州
1911年12月11日生于上海
父亲钱家治按照“继承家学,永守箴规”八字论辈取名“钱学森”,“学”是辈分,名字“森”,繁茂之意。钱家祖辈是丝行大亨,富甲一方。从钱学森曾祖父开始,丝行生意开始落败。
钱学森幼年其父钱家治,字均夫,生于1882年,清末秀才,曾就学于杭州求是书院(浙大前身)。1902年考取赴日公费留学生,入东京高等师范学校史地科,学习教育、地理和历史。
1908年春毕业,此后留日考察。1908年底回国,任浙江两级师范学堂史地科主任教员。母亲章兰娟出身于富贵之家,祖籍广东潮州。外公章珍子曾任两广盐运史,后回浙江经商,富甲一方。
接受新式教育的父亲
毫无疑问对钱学森的
成长成才之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钱学森和父亲1913年2岁的钱学森
随父母迁回杭州居住
父亲钱家治担任浙江省第一中学(现杭州市高级中学、杭州市第四中学)校长。
钱学森和母亲1914年,钱家治调任北洋政府教育部工作,年仅3岁的钱学森跟随父母从杭州到了北京,1923年9月,钱学森12岁,他进入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读书,一直到1929年夏,中学生活结束,钱学森准备考大学。
当时,京城有北大、清华等名校,钱学森却选择了国立交通大学,原因是:
“铁道救国”
是当时很多有志青年的梦想
而隶属于铁道部的交通大学
才有全国最棒的铁道机械工程专业
话说交通大学工科创建之初,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为蓝本进行教学,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购进成套教科书,被誉为“东方的MIT”。在当时,交大的理工科毕业生到欧美留学,无须再入学考试,足见彼时交大教育质量之高。
国立交通大学旧址1930年暑假
钱学森突然患上伤寒病
当时治疗伤寒没有特效药,钱学森死里逃生,活过来了。但不得不休学一年。因此,他是1929年上大学,却是1934年毕业的。
钱学森在读期间成绩优秀。当时大多数学生的平均成绩在70—80分之间,而钱学森每年的平均成绩都超过了90分。
1933年读三年级的钱学森参加水力学考试,老师给满分,但他发现自己将一道公式的最后一步“Ns”写成了“N”,因此主动请求老师扣分,最后老师把满分改为96分。
中学时代的钱学森1933年上半年
钱学森因成绩优秀
受到嘉奖并免缴学费
留美岁月学业巅峰
1934年
钱学森取得清华大学
第二届赴美公费留学生的资格
1935年8月,钱学森乘坐上海一艘美国邮政船,离开了动荡不安的祖国,望着白浪翻滚的黄浦江面,钱学森思绪如潮,他在心中默默地对自己说道:“再见了,我亲爱的祖国,你现在是豺狼当道,我要到大洋的彼岸学习最先进的科学技术,让你早日在东方复兴!”
1935年9月
钱学森进入麻省理工学院学习
1936年10月
钱学森进入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学习
成为美国籍匈牙利人科学家冯·卡门的得意弟子。师生二人在长期的教学过程和科研研究中,彼此磨合,留下了深厚的友谊。
学生时代的钱学森当时的冯·卡门先生是刚刚兴起的航空科学中的顶尖科学家,是动力学上的教授。初次和钱学森见面的冯·卡门对这位仪表庄重的年轻人倍加赞许。他提出了很多问题,不过都被才思敏捷的钱学森回答出来。
之后的几年中,钱学森先后获得了数学博士学位、航空工程硕士学位、航空博士等学位,并成为古根海姆航空实验室火箭研究小组的主要成员之一。
青年时代的钱学森40年代初
钱学森和航空科学家马林纳
合力发表了重要的研究报告《远程火箭评论与初步分析》,这一论文成为美国研制对地导弹和探空火箭的理论基础。
此外,钱学森还参加了美国核武器研制的“哈拉曼工程”。
五年归国路艰险归乡心切不放弃
其实
早在二战结束时
他就是犹如传奇一般的存在
曾在五角大楼自由出入达8年之久
他在美国是“领域神人”“顶尖天才”
就是这样一个人,在美国的20年时间里,一直坚持保留着中国国籍,他从来没有向美国保险投过一分钱。从1935年去美国,1955年回国,在美国待了整整20年。这20年中,前三四年是学习,后十几年是工作。
所有这一切都是在做准备
为的是日后回到祖国能为人民做点事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得知新中国成立的消息后,钱学森先生意识到民族解放、复兴在即,他决定要回国投身到祖国的建设中。钱学森相继辞去了在美国所有的职务,开始准备回国。那是20世纪50年代,面对一穷二白的新中国,钱学森为了回国放弃的是:
每月2000美元的讲师薪资
每月1600美元的研究所工资
每年5万美元的科研奖金
麻省理工学院终身教授的身份
以及美国绿卡
他曾幽默地说道:“我姓钱,但我不爱钱。”
然而谁曾想到回国的路如此艰难
他为此斗争了长达5年之久
这5年的时间里,他被逮捕过、被软禁过、被审讯过、被恐吓过、被跟踪过,买的飞机票被强制退票,美国联邦调查局时不时派人闯入他的家里搜查,他所有的信件和电话都要被检查和监听。
但在美国羁绊的五年中,他时刻不忘回国,甚至每一天都在准备着行李。由于美国政府的刻意压制,家中的生活条件很差,还要经常搬家。
钱学森和妻子蒋英好在妻子蒋英贤良淑德
抚慰了他那寂寥无助的心
妻子蒋英毅然辞退家中所有的女佣,一个人包揽了家中所有的家务活。
他在在教书之余,仍不忘继续研究自己的学术,并在1953年发表了《从地球卫星轨道上起飞》一文,1954年出版的《工程控制论》更是引起了行业领域的轰动。
钱学森在移民局听证会上为了回国他甚至直接与检察官当面对质:
检察官:“你忠于什么国家的政府?”
钱学森:“我是中国人,当然忠于中国人民。所以我忠心于对中国人民有好处的政府,也就敌视对中国人民有害的任何政府。”
检察官:“你现在要求回中国大陆,那么你会用你的知识去帮助共产党政权吗?”
钱学森:“知识是我个人的财产,我有权要给谁就给谁。”
1947年钱学森与清华大学王助教授合影
1950年7月,钱学森准备将整理好的八百公斤的书籍和科研笔记带回祖国,但遭到美国移民当局的强行拘留,并扣押了所有的资料和书籍。
美国海军部高级次长表示:
“钱学森参加了美国很多机密科研机构,无论走到哪里,他都抵得上5个步兵师,我宁可将这家伙击毙,也不让他回到中国!”
钱学森与法国核物理学家居里夫人的孙女海伦·郎之万会面
钱学森在美国遭到强行拘留的消息传回国内,举国震惊,国内多位科学家纷纷声援钱学森,谴责美国政府的做法太过极端。
中国为了让钱学森早日回国,也在时时刻刻地想着法子,在日内瓦召开的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的会议上,周恩来总理表示:
中国可以释放在朝鲜战场上
被俘的美国十一名高级将领
为了表示诚意,中国会先释放4名美国的王牌飞行员。然而,美国坚持不让步,声称并没有证据表示钱学森想要回国。
1950年,钱学森(左三)在加州理工学院古根海姆航空实验室
就在谈判无以为继的时候,全国人大副常委陈叔通忽然收到钱学森的来信,信中的内容是要求祖国帮助他回国。
原来钱学森通过美国的报纸看到了天安门广场上的陈叔通,而陈叔通正是他父亲的好朋友,于是便决定给他写信。
钱学森先是摆脱美国特务的监督
在写给比利时的亲戚家书的夹层中
留下了这封写给陈叔通的信件
右四钱学森陈叔通接到信后,立刻将信交给了周恩来总理,周总理以此作为美国当局扣留钱学森的铁证,美国只得以“驱逐犯人”的名义放钱学森先生归国。
1955年9月17日
钱学森先生终于得偿夙愿
携带妻子和一双幼小的儿女踏上了归国的路途,当年10月8日,钱学森先生终于回到他想念的祖国。
1955年,钱学森一家乘“克莱夫兰总统号”轮船回国
但是,对于美国政府以驱逐罪犯的名义将他放回,钱学森异常愤恨,他坚决表示,如果美国不就此向他道歉,他就永远不再去美国。
果然
在钱学森回国后的生命中
他再也没有前往美国了
1955年10月从美国返回祖国的钱学森(左)到达北京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吴有训等前来迎接
十年两弹成中国变强国
回到祖国的钱学森
开始了他一生中
最为光辉的历程
他迫不及待地投身到祖国的航空、国防建设之中。
1955年
钱学森参观了陈赓大将领导下的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在交谈中,钱学森坚持一定要发展中国人自己的导弹、火箭。
1956年
钱学森提出了《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书》,意见书中详细地阐述了中国导弹、火箭工程的发展、建设规划,这份意见书立刻受到党和中央的高度重视。
同年
毛主席在中南海接见了钱学森
毛主席的和蔼、亲切、平易近人, 都让钱学森印象深刻。在国家政府的扶持下,钱学森随后成立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
1956年毛泽东同志邀请钱学森赴宴
并坐在离自己最近的位置
那时的中国刚刚经历了14年抗日战争、3年解放战争以及3年的抗美援朝战争,紧接着而来的就是3年自然灾害,万里河山满目疮痍,千万家园一片废墟。
那个年代
我们的国家连一台洗衣机都造不出来!
为了让这些从未接触过导弹的学者们尽快的融入到导弹、火箭的建设发展之中,钱学森首先给分配过来的156名大学生和教授讲述了《导弹概论》,并亲自拟定空气动力学、发动机等相关专业的学习计划。
钱学森在授课六十年代
中苏关系迅速恶化
苏联将所有援华的科学家全部撤走,同时将支援中国的工业项目的合同全部撕毁。在这种极端困难的条件下,钱学森和众多学者一样,吃粗干粮、睡帐篷,他们同甘共苦。虽然国外技术死死封锁,但是钱学森的队伍也能攻克重重难关。
终于在1960年11月5日
苏联撤走所有援华专家的第17天
中国发射了第一枚导弹
东风一号当时在酒泉发射场的
聂荣臻元帅十分激动
他说:“这是我国军事装备史上的转折点! ”
1964年10月16日,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并在两年之后的10月27日,完成了中国装有核弹头的中近程,对地导弹的发行试爆实验,和中国原子弹、导弹相结合的实践,使我国的国防力量达到了世界尖端的位子,震惊了全世界。
聂荣臻(右二)和钱学森(右一)主持核导弹发射试验1965年,钱学森又向中国国务院提出了建设我国人造卫星的建议。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又步上了一个高台阶。
钱学森不光是我国航空科技、导弹火箭科技上的功臣,也是我国高端军事科技的奠基人。1998年,钱学森就关于军事科学做了系统的阐述。他说:“军事学是军事科技的基础理论,军事运筹学是技术理论,技术应用学是军事系统的工程理论。”
一本《工程控制论》
就是他报效祖国的底气,是智慧和汗水的结晶;
一纸《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书》
就是他报效祖国的决心,是对中国航空事业的长期规范和发展;
一句“外国人能干的,我们为什么不能干”
就是他报效祖国的动力,这是信仰的力量,更是必胜的信念。
从“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第一任所长到“中国第一个12年科学规划的综合组”组长,再到中国第一个火箭研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长。无数个日日夜夜
每一个寒冷的深夜
都有钱学森忙碌的身影
由于钱学森回国效力
中国导弹、原子弹的发射向前推进了至少20年
为了工作,他甚至把宿舍直接搬到了指挥所,幕天席地,他用有限的生命和科技的力量向全世界展示出中国的“最强音”。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工程和探月工程,站在钱学森和老一辈科学家的肩膀上,中国人得以仰望头顶那片更加辽远的星空。
“我个人仅仅是沧海一粟,真正伟大的是党、人民和我们的伟大国家。”
爱国之心永不磨灭
在荣誉面前
他不居功不自傲
始终坚持:“导弹航天是成千上万人的事业,不是一两个人能搞成功的。一切成就归于党,归于集体,而我只是党领导下的这个集体中的千分之一,万分之一。”
他倡导设立“中国科协青年科技奖”,甘当伯乐、愿为人梯。年近7旬的钱学森,多次提出辞呈,他请求“退位让贤”,提拔了一大批在卫星科学技术方面年富力强的科技干部,以积极的态度促进了科学界的新陈代谢。他认为,我们一定要“培养会动脑筋,具有非凡创造能力的人才”“社会主义建设需要更多的钱学森,国家才会有大发展。”“想到中国长远发展的事情,我忧虑的就是这一点。”不仅如此
超越了时代局限
超越了现实发展
他的目光早已超越了航天事业
他关注中国的环境建设,一直牵挂着在西北那块土地上的人民,一直在想办法用科学改变那里的环境,年迈的他每年都将所得的奖金捐给那边的沙漠治理事业。
他担忧中国的教育事业,他说:“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的模式办学,没有自己独特创新的东西。”晚年时代,钱学森和夫人蒋英甚至在晚年,他在电视上看到铺天盖地的外国汽车广告,他就说“泄气、泄气。”他的儿子钱永刚说中国汽车也是“外国心”时,钱学森更是气愤地连连发问:“这些人怎么了?人都干什么去了?现在生活水平高了,更有条件出成果,为什么还弄不成?”
这就是钱学森一个立体真实
有血有肉
无比爱国的钱学森
他的头衔有很多,他是航空工程硕士,航空、数学博士,他是加州理工大学的“杰出校友”,他是“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火箭之王”和“两弹一星”元勋。他的成就影响了中美两国,乃至整个世界。
但他最在意的
还是镌刻在心中的
那两个字——“中国”
大千宇宙
浩瀚长空
全纳入赤子心胸
惊世两弹
冲霄一星
尽凝铸中华豪情
霜鬓不坠青云志
寿至期颐
回首望去
只付默默一笑中
2019年10月15日星期二农历九月十七
2005年10月15日
青藏铁路全线贯通庆祝大会在拉萨举行2005年10月15日10时,青藏铁路全线贯通庆祝大会在拉萨火车站举行,宣告青藏铁路西宁至拉萨全长1956公里的路轨全线贯通。
1957年10月15日
中国第一座跨越长江的大桥--武汉长江大桥通车武汉长江大桥于1955年9月动工,1957年10月15日正式通车。全长约1670米,上层为公路桥(107国道),下层为双线铁路桥(京广铁路),桥身共有8墩9孔,每孔跨度为128米,桥下可通万吨巨轮,8个桥墩除第7墩外,其它都采用“大型管柱钻孔法”,这是由中国首创的新型施工方法。
原标题:《70年,致敬科技追梦人 | “航天之父”钱学森》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