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夜读丨感谢那些和“高铁外放”较真的人

敬一山
2019-10-15 21:44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评论 >
字号

视频截图

最近,演员@叶璇 发微博称,在深夜乘坐列车时,后排一男子大声播放视频。视频显示,叶璇试图与男子沟通让他小声,没想到男子突然骂道:“神经病!”

这一冲突呈现在网上,可以想象舆论是怎样一边倒的景观。因为其中的是非实在太明显,到了讲道理都显得多余的地步。可是让人无语的是,类似这种公共场合的外放侵扰,我们依然会时常遇到,相当长时间也没有绝迹的可能。

今年国庆小长假,我从北京坐高铁去江苏,也遇到旁边一个中年男子在大声外放视频直播。当时还隐晦地发了一条微博:“每次单独坐火车的时候都感慨,耳机真是一个伟大的发明,眼睛可以闭上,耳朵却不行。如果没有耳机赋予它闭上的自由,该被多少令人厌烦的声音蹂躏啊。”

我自己是那种很“怂”的人,即便像叶璇一样烦透了别人的外放,也只会戴上耳机,把所听音乐的声音放大一点,而不太会选择去和对方冲突。因为对这一现象内心悲观,觉得那么做的人,多数不是不懂得这么做不对,而是自控能力太差,或者一时无聊想引人注意,甚至以和别人冲突为乐。他们像个叛逆的孩子,没人搭理可能过会儿就关掉;有人去提醒,他们反要坚持久一点。就是这么恶心人。

当然,绝不是说去干预的人反而错了。对于像叶璇这样勇敢站出来反抗的,我很愿意表达敬意。社会文明水位,总是在冲突中提升的。每一次的冲突,都算一次文明的“说教”,哪怕能提醒到一个人、转变一个人,也算是功德。

对于这类外放行为,一直有呼吁制度严打的声音。少数城市已经在试点,地铁大声外放将被行政处罚或者计入征信,赢得不少点赞。但舆论场有认同感是一回事,现实能起到多大作用又是另一回事了。就像这次和叶璇冲突的那位农村大爷,事后在媒体道歉,还解释说自己不懂那么做是破坏公共秩序。这种自我辩护当然是很无力的,但如果告诉他,今后这么做可能会被计入征信,威慑力恐怕还不如被拍视频上网受谴责来的大。

还想说的是,这类行为虽然可恶,危害性毕竟有限,有时候戴上耳机就能躲过,实在忍不了去路见不平也挺好,但没必要在制度层面一再升级制裁手段。虽然提倡“宽容”已经是很容易被鄙视,但我还是觉得,一个社会多点宽容不是坏事。

如果说手机外放要惩罚,那高声打电话要不要惩罚呢?衣着肮脏身有异味要不要惩罚呢?—— 嗯,这不是韩国大热电影《寄生虫》里的桥段吗?在公共场合,不算严重却可能“冒犯”我们的言行有很多,如果都要“执法必严”,到底会让这个社会更好呢,还是更尖厉?

刚写完这篇,就看到有朋友发了这么一条动态:“高铁上的我太南了:左边的大妈开着外放在看青春偶像剧(还打打杀杀),右边大叔呼噜打了半小时,前面的人不甘示弱,刚刚开始外放学儿童英语了……”好吧,算我是“东郭先生”吧,这事真的太纠结。

    责任编辑:沈彬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