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美国文学批评家哈罗德·布鲁姆去世,享年89岁
《西方正典》是其在1994年出版的文学批评著作。哈罗德·布鲁姆一贯认为莎士比亚是西方经典中的核心人物,莎作是经典中的经典。莎士比亚的作品对人精神和审美层面的影响,在文学批评领域构成了永久性的挑战。
哈罗德·布鲁姆(Harold Bloom) IC 资料图在文学批评界的地位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汤拥华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哈罗德·布鲁姆在文学批评界的地位我们可以分三个方面说。第一个方面,布鲁姆是塞缪尔·约翰逊所代表的英美人文主义批评传统的最多产也最重要的代言人;第二个方面,布鲁姆是凭借海量的阅读对世界范围内的作家作品进行评论的最有公信力的权威;第三个方面,哈罗德·布鲁姆是精英主义的大学文学教育的象征和最后一个具有全球影响的人物。”
对于哈罗德·布鲁姆在中国的影响力,汤拥华说,布鲁姆那种敏锐的眼光、渊博的学识、直言不讳的作风、精准犀利的文字和那种强烈的道德感染力都称得上是文学批评家的职业典范,但凡做文学批评的人很难不受其影响。
“其次,当代文学理论与批评一直处于批判理论范式与人文主义批评范式的张力关系之中,这种张力本身就是批评的重要生长点。鉴于布鲁姆作为人文主义批评最大代表的地位以及他的作品被中国批评家阅读的程度,不管是以布鲁姆作为反面典型还是正面代表,引用他的说法都能够极大地刺激相关讨论。”
“再次,虽然特定的文学批评家会对特定的作家作品有自己独到的评价,但是任何文学批评都有从整体上把握文学世界的愿望,即以一个能够为绝大多数人认可的经典序列为基础展开论说,所以人们其实都需要求助于权威。布鲁姆虽然经常因其精英主义的趣味在某些具体的评价上受到质疑,但总体而言,仍然以其无可匹敌的修养、眼界与见识,在世界范围内赢得极大的信任。”
最后汤拥华认为,虽然布鲁姆主要是在“西方正典”的范围内工作,但他无疑是极具“世界文学”眼光的人物,对西方之外的文学传统也充满尊重,这也使中国作家更容易与其产生共鸣。
对中国当代文学、当代批评有深入内在的影响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张清华认为,哈罗德·布鲁姆是美国20世纪后半期以来最伟大的批评家之一,对中国文学的影响也非常大。“他的理论对中国当代文学、当代批评有深入内在的影响。他很多文章有先知,很多批评业绩非常了不起,既有哲学历史的高度,又能贴近内容文本,纵横捭阖。他是那种把文本批评做大、把理论做细的那种批评家,我非常喜欢。”
作家李洱也经常向人推荐哈罗德·布鲁姆的作品。李洱说:“他的《影响的焦虑》,他讲短篇小说的一些作品,我都读过,影响非常大。”
“布鲁姆是诗歌形式分析的大师,对如何通过分析意象和语言韵律演绎诗歌意义做出过对所有人都有启发的演示。 而且他在英语文学史有着贯通古今的功力,又不知疲倦地英语世界的文学巨匠做出有力有效的全球性推广,这都是今天普通文学学者难以企及的。”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比较文学教授、《影响的剖析:文学作为生活方式》译者金雯说,“但他的弱点在于对于文学研究的新方法比较抵触,刻意弱化文学受政治经济史和宽泛文化史形塑的过程,因此他的 ‘影响的焦虑’理论只强调文学作品之间的竞争和渗透,却无法论及文学与非文学写作之间的关联。”
中文版著作: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