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海啸到底有多可怕?
编者按:台风“海贝思”登陆日本后,目前已造成11人死亡,126人受伤,15人失踪。除了人员伤亡,日本部分区域已经断电,超过300万人从居住地中撤离。
日本气象厅12日晚称日本“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大雨”,呼吁民众“以保命为最优先”。巨大的雨量使得日本洪水泛滥,多地被水掩埋,大量群众正在等待救援。如此场景难免让人想到8年前的日本3·11地震,当时,日本东部近海区域发生地震,引发高达40米的巨大海啸,并导致了福岛核泄漏事故。
台风“海贝思”过后
台风“海贝思”正在慢慢退去,3·11地震也成为历史,但对于曾经身处其中的人来说,海啸的破坏力永世难忘,甚至会用到“地狱”“原子弹”这样的词。在3·11地震后,英国记者理查德·劳埃德·帕里历时6年走访幸存者,将这场灾难记述凝结为《巨浪下的小学》一书。本文从亲历者角度回顾海啸的巨大破坏性,选自《巨浪下的小学》一书。
《巨浪下的小学》
今野仁美第二天一早终于来到学校。那是2011年3月13日,星期日。
以往,从入釜谷步行过来只需要20分钟,可是这次仁美花了一个多小时才克服洪水和各种残骸的阻碍,沿着山脚下的路小心翼翼走到学校。沿路可见各种房屋的残骸——那些房子被海啸掀起后又重重跌落在地——倒扣在地上的支离破碎的轿车和货车,以及微不足道的家庭用品:鞋、湿淋淋的衣服、炒菜锅、茶壶和勺子。大片断裂的松树横七竖八地倒在地上,场面之混乱难以用语言形容。松脂的气味与黑色淤泥的腐败臭味混合在一起,给所有没有浸泡在水里的东西染了一层味。曾经矗立在这里的房子,全部被彻底冲走,一点残渣都不剩。
仁美终于艰难跋涉到新北上大桥旁内陆道路与河畔高速公路的连接处。这座大桥最北面1/3长度的桥面——跨度约200码——已经垮塌,消失在滔滔河水中,只剩下混凝土桩立在水中。公路从这里开始向釜谷蜿蜒而去,那是一个典型的日本村庄,低矮的混凝土建筑和屋顶上铺着瓦片的传统木屋混杂在一起。就在两天前,除了大川小学的屋顶,所有一切都还在这些建筑和周围种植的樱花树的掩映之下。
即使是今天,仁美第一个看见的也是学校,或者说是学校的轮廓。它被一堆棱角分明、相互联结的东西包裹着,那堆东西大小不一——树干、房子的托梁、船、床、自行车、棚屋和冰箱。一辆扭曲的轿车从楼上一间教室的窗户伸出一截来。远处100码的地方,一座单体混凝土建筑——村里的诊所——仍然立在那儿,这段路半中间的位置还竖着一座细钢条搭建的信号塔。可是,主街上的房子、通往主街的巷道及其两旁的住宅和商店,都已不复存在。
3·11地震后
釜谷周围是一个个小村子,更远处是一片片稻田,低矮的山丘,蜿蜒的河流,最后则是太平洋。远处河口处有一片海滩,深受冲浪爱好者和游泳爱好者欢迎,那里还有一片茂密的松林,既是防风林,也是休闲好去处。但现在,2万棵松树被连根拔起,卷到3英里外的内陆,在那里散发着它们独有的味道。村庄、小村子、稻田以及陆地和大海之间,其他所有一切都消失不见了。
没有照片能记录这种景象,连电视台也无法记录这场灾难的全景。毁灭的味道从四面八方涌来,有时候远超目之所及的范围。“那就是地狱,”仁美描述道,“一切都消失了。就好像掉下了一颗原子弹。”很多人都用了这个比喻,一点都没有夸张。只有两种力量可以造成比海啸更严重的破坏:小行星撞击或核爆炸。那天早上,长达400英里的海岸所呈现的景象,让人想起1945年8月的广岛和长崎,只不过水代替了火,淤泥代替了灰烬,鱼和淤泥的腥臭代替了烧焦的木头和滚滚浓烟。
即使是最惨烈的空袭也还会留下被烧毁建筑的残垣断壁,以及部分公园和树林,公路和铁轨,田地和墓地。而海啸没有放过任何东西,没有什么爆炸可以与它带来的超现实破坏力相提并论。它把整片森林连根拔起,再把它们抛到数英里外的内陆。它掀起路面的碎石,像舞动缎带一样甩来甩去。它把房子从地基处扯断,把轿车、卡车、轮船和一具具尸体抛到高楼楼顶。
3·11地震后
一个叫阿部良助的男人跟仁美差不多同一时间到达釜谷。海啸的时候,他的房子、妻子、女儿、女婿和两个外孙女就在村里。阿部当时在城里的一个建筑工地工作,回家的路也被洪水泛滥的公路和断桥阻断。他到达村子的时候,两名警察正站在村口。让他惊讶和气愤的是,这两名警察虽然一副犹豫不决的样子,但还是试图阻止他进村。他一开始还跟他们理论,后来直接放弃,只是径直从其身旁走过。
阿部、仁美和其他人都用了同一个词来形容海啸过后最初几天的景象:地狱(jigoku)。说到这个词时,他们脑中浮现的,不是传统意义上可怕的恶魔和骇人听闻的惨烈酷刑。日本绘画中有不一样的地狱——冰与水、泥与粪搅成一团的地狱,画中人物全都一丝不挂,被剥夺了所有尊严,散乱地躺在破败不堪的平原上。
“我还记得,”阿部说,“那些松树,还有淤泥和垃圾里露出来的孩子的腿和胳膊。”
阿部60岁出头,是村长,也是一个建筑公司的老板,他是个讲求实际、有行动力的男人。他开始把尸体一个个拽出来,摆在路边。一开始,他就用手硬拽,后来他又趟水回到车里,再返回时手里多了一些工具。有些地方不能用铲子,因为孩子的尸体被撤退的海浪冲到了一起,一个叠一个地紧挨着。
到了下午,已经有好几个人加入。这是一项充满未知的危险工作,因为没几处地面是牢固的。即使是在洪水退去的地方,脚下也是一层层湿滑、易崩塌的瓦砾。路面都是碎石,大部分都很锋利,表面还覆盖着污秽不堪的淤泥。男人小心翼翼地踏进这堆棱角锋利的瓦砾,拖出树干和断掉的木桩、弯曲的波纹铝板,撬开被冲毁的汽车车门。每当发现尸体,他们就会抬去桥对面的一个交通岛,今野仁美和其他守在那儿的女人则会摆放好,再用从河里提来的浑水冲洗尸体。“当然没有什么可以盖在尸体上,”仁美说,“我们从碎石堆里拖出一些床垫,然后把他们摆在上面,再用我们能找到的床单、衣服等盖住。”她们还会小心地从尸体身上取下标有姓名和班级的方形书包——日本所有小学生都会背这样的书包——就像处理这些孩子的尸体那样小心。
没有恐慌,甚至也没有什么紧迫感。不可能找到任何活着的人了,大家对此心照不宣。“没有人只顾着找自己的朋友或孙子,”阿部先生回忆道,“不管埋着的是谁,我们只是尽力拽出每一个人。所有男人都是一边流泪,一边干活。”
朋友、对手、邻居、同学、点头之交、亲人、老情人——全都从这摊淤泥里被拽出来。
3·11地震后
第一天结束时,阿部挖出 10 个孩子的尸体。他们大多数失去了衣服和名牌,但他认出了其中的很多人。
当天下午,有人对阿部说看见了他的妻子文子。他急匆匆地赶到入釜谷,她就在那儿,和他的女儿一起,两个人都没有受伤。“何止松了口气,”他说,“我简直不敢相信她们还活着。”可是,他的女婿和两个外孙女仍下落不明。
他在村里待了 3 个月,一直在淤泥里搜寻尸体。突然有一天,有人把他叫到一个地方,只见那儿摆放着一具具等待清洗的尸体。其中就有他 10 岁的外孙女菜樱。阿部一个人把她抬出来。她身上裹着厚厚的淤泥,阿部一开始没有认出她。
一周后,他们找到了菜樱 9 岁的妹妹舞,又过了一周,找到了她们的爸爸。“姐姐就跟平时一样,”阿部告诉我,“很安详,看上去就像是睡着了一样。可是一周后—唉,那种情况下,过个 7天就能发生很大变化。”说完他流下泪来。
3.11地震后
海啸未能波及距离此处 9 英里的内陆地区,那儿有一座室内体育中心,此时已经成为紧急救援中心。各家各户一家老小都睡在篮球场里,身上盖着借来的毛毯和方形折叠纸板。紫桃佐代美的大姐主动到这儿来寻找外甥女,想把她带回家。她是个精力充沛且令人敬畏的女人,她自己的家人都安全地生活在内陆。灾难造成了极端的混乱,但人不会凭空消失。找一个人能有多难呢?
大川小学。
五年级。
紫桃千圣。
但是在挤进体育中心的人群后,佐代美的大姐没有了自信。她发现有好几百人跟她一样,焦急地在一张张桌子、一个个避难所隔间和一块又一块布告牌之间搜寻。
几个小时过去了,她一无所获,有人建议她去另一个地方看看,孩子或许在那儿。想到这种可能性,大姐不由感到一阵恐惧,她没有勇气一个人去。她叫上另一个姐妹,一起开车去了那儿,那里的查询名单短得多,但只允许直系亲属进入。
于是,她又回去找到千圣的父亲隆洋,把自己的发现告诉了他。
隆洋很快找到佐代美。她正待在厨房制作最后一批饭团。隆洋对她说:“孩子他妈,你准备一下吧。我们找到千圣了。”
佐代美告诉我:“听到他的话,我当时就想动身出发。但我突然意识到可能需要为她准备点吃的,还要带些衣服给她穿,还有很多其他需要准备的东西,于是我又赶紧把这些东西都收拾齐整。”
可隆洋说:“你不需要准备这些。只要跟着来就好。”
佐代美对我讲述这件事的时候,已经过去两年了。她还记得自己上了车,却完全不知道要被带去哪儿,只是坚信即将与女儿团圆。
让她略感讶异的是,车子没有在收容避难者的体育中心停下来,而是沿着山路开到一个她非常熟悉的地方—佐代美和姐妹上过的高中,如无意外,千圣也将在这儿读中学。“他们在那里设置了接待处,”她回忆道,“隆洋和我的姐夫站在那儿,好像在看什么文件。他们让我待在车里。”
佐代美偷偷溜下车,跑进了学校,走进体育馆。
“30 年来我第一次到那儿去,”她继续说,“里面放着桌子和椅子。他们用塑料板把体育馆的一部分隔开来。于是,我探头往里看,只见地上铺着蓝色的防水帆布,上面摆放着一具具尸体,都用毛毯盖着。”
这时一个男人向佐代美走来,手里还拿着一双鞋。“那人问:‘有什么问题吗?’没什么问题。他手里拎着的是千圣的鞋。我看到鞋里写着她的名字,是我亲手写上去的。”
这时隆洋走进体育馆。他抱着一具尸体,并揭开了盖着的毛毯。
“别过来。”他对佐代美说。
“但我能看见。”她对我说。
她继续说:“他揭开了一条毛毯,接着点了点头,并对那儿的负责人说了些什么。看到这一幕时我心里想:‘你点什么头?别点头。别点头。’他们不让我进去,但我还是冲了过去。千圣就在那儿。她裹在淤泥里,全身赤裸。看上去非常平静,就像睡着了一样。我抱着她,把她扶起来,一遍遍叫着她的名字,可是她不答应。我试着给她按摩,想要她恢复呼吸。可是一点用也没有。我擦掉她脸颊上的淤泥,又清理出她嘴里的脏东西。她的鼻子里也有淤泥,耳朵也是。可是我们只有两条小毛巾。我不停地擦啊擦,毛巾很快成了黑乎乎的两团。没有其他东西,于是我只能用我的衣服继续擦。她的眼睛半睁着—她睡觉时通常也这样,睡得非常沉时就会这样。但现在她的眼睛里有淤泥,而我既没有毛巾也没有水,我就用舌头舔她的眼睛,想要清除掉那些淤泥,可是我怎么也舔不干净,淤泥一直往外冒。”
(本文选自《巨浪下的小学》)
《巨浪下的小学》
[英]理查德·劳埃德·帕里 著
尹楠 译
新经典文化·文汇出版社
6年追踪调查3·11地震:海啸并不是问题所在,日本本身就是问题
这是一次本不应该发生的悲剧,也是一个撕开日本社会精致表象的心碎故事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