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河北县情概览】衡水市枣强县

2019-10-13 10:0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河北县情概览

——枣强县

枣强县域面积892平方公里,辖9镇2乡和一个省级经济开发区,553个行政村,人口40万。枣强是河北省特色产业强县,冀东南区域性经济中心,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南部功能拓展区的重要一员。枣强处于京、津、济、冀、鲁、豫2小时经济圈内,又在大北京都市圈环境综合整治200公里核心圈外围,随着京衡、津衡、石衡、衡港、衡济五大通道打通,高铁、城际、轨道、高速、航空等互联互通综合交通网络形成,枣强将实质性与京津联为一体。

建置沿革

枣强县区位示意图

据《枣强县志(1989—2006)》记载,夏代,为冀州大陆地。商代,为棘津地。西周,位于冀州东部、兖州西界。春秋时期,为晋国棘津地。战国时期,为赵国东阳地。秦为信郡地,属钜鹿郡。西汉景帝二年(公元前155年),分广川县地置枣强县(县治在今王均乡东、西故县村处),属清河郡。汉宣帝甘露四年(公元前50年)属信都郡。东汉,省枣强县为广川县,属清河国。三国魏,复省广川县置枣强县,属安平国。晋时省枣强县入广川县,属渤海郡。北魏时并置枣强、广川二县,属长乐郡。太和十八年(494),割枣强、广川二县地置索泸县,三县都属长乐郡。北齐时,省广川、索泸二县,并入枣强县,仍属长乐郡。北周袭北齐制。隋代,复置广川县,改名长河,移属平原郡,而枣强(县治在今王常乡旧县村)先后属长乐郡、冀州和信都郡。唐武德初年,枣强属冀州,循属魏州。天宝初年,属信都郡。乾元初年,仍属冀州。五代后周废长河,专置枣强县。北宋初,建置如后周,熙宁元年(1068)省枣强县为镇,十年(1077)复置枣强县,属冀州,隶武安军节度。金代,属河北东路河间府冀州,仍隶武安军节度。天会十年(1132),县治由旧县村迁至刘马村,即今县城址。元代,属真定路冀州,改隶燕南河北道肃政廉访司。明洪武元年(1368),属真定府冀州,隶北平等处承宣布政使司燕南道,二年(1369)属如初,改隶山东等处承宣布政使司,二十九年(1396)属如初,仍归隶燕南道。永乐元年(1403),始定为直隶真定府冀州枣强县。清代,改冀州为直隶州,枣强属之。中华民国元年(1912)仍袭清制,本县属直隶省(省会在天津)冀直隶州。1913年,直隶省废府、州,一律改称县,各县隶于省。1914年,本县属大名道,后废道改省。1928年,直隶省改称河北省,废道,改为省、县两级制,各县直隶于省,枣强县亦然。1937年,河北省划为十七个督察区,枣强属第十四督察区。1938年8月,建立由共产党领导的枣强县抗日民主政府,属冀南行政主任公署第三专署。1940年夏,为适应抗日战争形势需要,以县城为界,枣强县分为枣南、枣北两个县。枣南县先后属冀南行政主任公署第三专署、第五专署、第六专署及冀鲁豫行署第六专署。枣北县先后属冀南行政主任第三专署、第五专署及冀鲁豫行署第五专署。1945年10月,枣南、赵陈县(原枣北县)两县合并复置枣强县,属晋冀鲁豫边区人民政府冀南行署第五专署。1948年9月,属华北行政区冀南区五专区。1949年8月1日,河北省人民政府成立,本县属河北省衡水专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领导。1949年10月,属河北省衡水专区。1952年11月,改属石家庄专区。1958年11月,本县与衡水、武邑、冀县合并为衡水县。1961年5月,衡水县又分为衡水县,冀县。原枣强县、冀县并为冀县。属石家庄专区。1962年1月,恢复枣强县建置,仍属石家庄专区。同年6月,复置衡水专区,枣强属之。1967年12月9日,衡水专区改称衡水地区,枣强属之。1996年7月2日,河北省人民政府根据国务院同年5月31日的批复,下达《关于撤销衡水地区设立地级衡水市的通知》。随之,枣强县由隶属衡水地区改为隶属地级衡水市,为其辖县之一。

文化旅游

三十六烈士墓

三十六烈士墓 枣强县有一座“三十六烈士墓”,长眠着抗日战争时期为国殉难的36位英雄。20世纪40年代初,在日寇发动“铁壁合围”对华北平原展开大扫荡的背景下,当时的枣强县县长郭鲁率县政府人员和县大队与敌人展开游击战,不想在景村被数倍于己的敌人包围。敌人装备精良,我抗日力量为敌击溃,共有36人被俘。为搜集情报,日寇把36名抗日志士掳至枣强县城,对他们严刑逼供,可志士们铁骨铮铮,无一屈服。1940年1月19日凌晨,他日寇把36名抗日志士押至县城东门外,残忍地用刺刀杀害,尸骨弃于事先挖好的大坑内。1954年4月,为缅怀先烈、告慰英灵,枣强县人民政府在原址上立碑纪念,是为枣强县抗日殉国三十六烈士墓。

通明宫遗址 位于张秀屯乡。据清嘉庆八年版《枣强县志》记载:“通明宫在东郭村开元至正元年建,明隆庆二年乡耆徐平等,建两廊十间,有邑人陈希南碑记,崇祯十一年重修。”原通明宫属元代寺庙建筑,建于1341年,几经增修,建有殿堂、阁楼、庙宇、亭台等建筑物共有七七四十九座,建筑群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宏伟。

董仲舒祠堂遗址 董仲舒,枣强人,西汉经学家、哲学家、教育家。他对《春秋》领悟深透。在继承发展传统儒学基础上。创立了新儒学。汉武帝采纳他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确立儒学为国家政治学说。从此开两千年封建社会奉儒学为正统思想之先河,历代封建帝王称他为“阐道醇儒”,世人称“董二圣”。董仲舒祠堂遗址位于枣强县王常乡后旧县村村西,始于明代,对于我们研究和探讨董仲舒儒学文化和明代祠堂建筑风格等提供了重要依据。

地方特产

马莲小枣

枣强营皮 枣强县自古被称为“裘皮之乡”,明初燕王朱棣征南夺天下,曾在这一带遍设营垒,所以就出现了大营的称谓。其所产裘皮以历史悠久、工艺精湛、品质优良而在国内外同行业中享有盛名。因其产地主要分布在枣强县大营一带,又称“营皮”。“营皮”的历史可追溯到3000多年以前的商朝。

马莲小枣 已有3000余年的栽培历史。据史料记载:枣强农林业生产发达,果品资源丰富,尤以红枣栽培多。据《史记游侠列传》记载,枣强有“棘津城”之称,汉朝时期已成为盛产红枣的地方,故因枣木强盛而得名“枣强”。马莲小枣是河北省名优特果树之一。1992年全省红枣鉴评会上被评为第一名;1997年河北省首届农业博览会获优质果品称号,省政府颁发证书;1998—2003年连续荣获河北省名优农业产品称号,并颁发认定证书;2000年荣获全国红枣交易会金奖。该产品已于2001年在国家工商局注册了“马脸”牌商标。

东方甘薯 是枣强县具有地方特色的名优农产品,薯块整齐、均匀,薯形较长,表面光滑,块根皮色为黄色,维生素及胡萝卜素含量多,含糖量可达30%,鲜食熟制均可,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

经济总情

2017年,枣强县完成生产总值106.2亿元,增长7.4%;固定资产投资116.9亿元,增长3.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2.5亿元,增长5.9%;全部财政收入11.9亿元,增长11.5%;一般预算收入6.8亿元,增长16.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3亿元,增长11.2%;外贸进出口61.4亿元,增长14.2%;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6416元、10761元,分别增长10.1%、11.2%。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