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浙江象山法院借测谎审结一起借贷纠纷:原被告均因说谎被罚款

澎湃新闻记者 姚似璐 通讯员 象法
2019-10-12 16:50
来源:澎湃新闻
长三角政商 >
字号

浙江象山法院借测谎审结一起借贷纠纷,原、被告双方均因说谎被罚款。该案审理时因双方各执一词,法官提议测谎,原、被告都答应,但都在测谎的预测试阶段就败下阵来。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10月12日从宁波象山县人民法院获悉,该院日前在宁波市检察院心理测试(即测谎)技术的支持下,认定并处罚了一起民事虚假诉讼案,原邓某和被告章某均违反民事诉讼中当事人应遵守的诚实信用原则,结合双方妨碍司法公正、浪费司法资源的程度不同,对邓某作出罚款2万元的决定,对章某作出罚款5000元的决定。

邓某和章某曾合伙经营销售房屋,协商解散合伙时,章某经过结算,向邓某出具了一份《账目明细》,载明双方合作至2018年8月31日结束,其应分给邓某50万元,加上另需还结邓某父亲的15万借款,总计65万元,于2018年农历12月底前分三期付清。

随后,章某陆续支付邓某45万元,并归还了邓某父亲的借款本金15万元。按照《账目明细》,章某尚余5万未归还。今年初,邓某将章某诉至法院,要求其归还“剩余借款20万”,并自起诉之日起至实际付清之日止按年利率6%计算利息。

庭审中,原、被告对“15万余款”的性质产生分歧:邓某认为章某已还的15万系其应得的合伙体应收款、提成等款项,故对方还需归还20万;章某则认为已还的15万系其向邓某父亲的借款。此外,章某还当庭出示了各种还款凭证,称将这些凭证数额相加后可得出真实的还款数额,即尚未归还的款项已不足一万。

双方各执一词局面僵持,承办法官提出测谎,两人一口答应。测试在宁波市检察院进行,工作人员在被测试人的手指、手腕等部位接上传感器,通过询问问题和检测被测谎人回答时的反应,判断其是否说谎。

但在预测试阶段,邓某不停打断工作人员,并以出门抽烟为由抗拒测试;章某则在预测试结束后就请求停止测试。测试中断后,邓某承认15万元的还款是章某向其父亲的借款,自己是为了法院能多判点钱而说了谎;章某承认自己在法庭上将已支付的60万款项虚假陈述为64余万元,是为了少还点钱。

经审理,象山法院认为邓某虚构《账目明细》中“15万元欠款”的款项性质,章某对已支付的数额进行虚假陈述,二人均违反了民事诉讼中当事人应遵守的诚实信用原则,遂作出不同程度处罚。最终,该案以调解方式结案,法院判决章某支付邓某因合伙经营产生的款项5万元,目前已履行完毕。

    责任编辑:谢春雷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