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天时地利人和!基普乔格为“破2”做了哪些准备?

陈国强
2019-10-12 16:52
来源:澎湃新闻
私·奔 >
字号

基普乔格在挑战中。

两年5个月之后,人类再次向马拉松2小时大关发起冲击,主角还是那个人——基普乔格、里约奥运会马拉松冠军、世界纪录保持者。

这次,基普乔格成功了!1小时59分40秒,人类极限的历史由他书写。

那么,基普乔格是怎么在这次比赛完成“破2”的呢?

基普乔格此前在上海。

极致和精细:“破2”团队真的很拼

竞技体育创造好成绩,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还有一点点运气。而这次基普乔格的挑战,外在环境的保障首先非常出色。

一.天时

说到天时,10月是全球马拉松赛事的旺季。一般而言,5-15摄氏度也是跑马拉松的最佳温度。

为了“破二”,这次基普乔格团队还有气象小组,密切关注天气,最终定在10月12日。比赛日维也纳的温度也刚刚好,上午时段的预测温度是10摄氏度左右。当地时间8点15出发,也符合一般大赛的惯例,不显突兀。

二.地利

说到地利,从肯尼亚到奥地利,只有1小时时差,对基普乔格来说,基本不存在倒时差的问题。

而这次选择的普拉特公园就是跑步圣地,类似于纽约的中央公园或者北京的奥森公园。

从赛道来说,这次的公园赛道一圈约9公里多,平坦的路面也能最大限度减少额外的能量和速度损耗,折返不多且沿途风光不错,不像上次F1意大利蒙扎赛道略显单调

三.人和

说到人和,这次基普乔格依旧有赞助商加持,准备工作非常细致,如赛道测试、兔子选拔、气象服务和训练团队。这次有41人入选兔子阵容,那真叫星光闪耀,大咖云集。

这支兔子“多国部队”来自肯尼亚、乌干达、挪威、美国、瑞士、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如挪威英格布森三兄弟,还有奥运冠军、知名选手,最后一批14人兔子中,有10人风尘仆仆从多哈世锦赛赶来。

这些兔子甘为“绿叶”,将分成若干组,按照队形进行配合,前后接力,轮流为基普乔格保驾护航。他们不仅要有精准的配速,进行“破风”,节省基普乔格的体力,还要在精神上给予他极大的激励。

此外,因为在公园举行挑战,届时也有吃瓜群众的围观和加油呐喊,对基普乔格也是一种激励和鞭策。

基普乔格的训练环境其实比很多人想象中的简陋许多。

不断被突破的男子纪录

从2017年5月以来,男子马拉松的变化其实挺大。

从全马看,今年柏林马拉松冠军是贝克勒,成绩仅仅比基普乔格去年同一条赛道创造的世界纪录慢了2秒。

半程世界纪录2018年、2019年刷新了2次,分别由基普乔格的同胞,同样来自肯尼亚的基普图姆和卡姆沃罗改写。目前半马纪录是58分01秒,比去年新创造的58秒18提高了17秒。

从洲际角度来看,2018年欧洲纪录、南美洲全马纪录都被打破,亚洲纪录则被打破3次,由3个不同的选手创造。

而从基普乔格个人来说,最近两年是他状态比较好的时候。2018年柏林马拉松他把世界纪录一下子提高了78秒;今年4月的伦敦马拉松赛,他第4次获得冠军,2小时2分37秒的成绩创造当时世界第二好成绩,刷新赛会纪录。

为了下半年的“破2”,他还放弃了卫冕柏林马拉松冠军的机会,进行调整训练。

基普乔格此前在柏林完成了对历史的突破。

这是最好的机会了

当然,对于基普乔格来说,这次“破2”也是最好的机会。

年龄上看,出生于1984年的基普乔格今年35岁,正是整个职业生涯高峰期的末期,有丰富的经验。虽然今年38岁的贝克勒也创造了好成绩,不过毕竟年龄不饶人,再往后,他的身体机能会不可避免地走下坡路。

从经验角度看,两年前,基普乔格有过“破2”的尝试和“初体验”,为这次挑战打下了基础。

从最小提高幅度看,“破2”成功需要在上次的基础上至少再提高26秒,这个26秒的提高幅度大约占全程2小时(7200秒)的0.36%,不到千分之四。

比较形象的比喻是,百米世界纪录(9秒58)要提高到9秒54。从配速角度看,基普乔格平均每公里的配速必须在2分钟52秒之内。

不过,马拉松“破2”目前只是“实验室”纪录,有兔子破风,并且在非竞赛条件下产生,但它的传播效应依旧很大,毕竟人类的意义就是不断挑战自我,突破极限。

(作者系上海体育学院体育、媒介与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

    责任编辑:腾飞
    校对:丁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