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融入长三角文化联动,第三届淮音艺术节规模扩至13个剧种

澎湃新闻记者 潘妤 实习生 傅一笑
2019-10-11 12:28
来源:澎湃新闻
文艺范 >
字号

10月9日晚,第三届上海(浦兴)淮音艺术节于浦兴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拉开帷幕。短短一个半小时,来自长三角地区的13个剧种的优秀演员带来各具风格的戏曲表演。上海淮剧团的《游湖》、歙县黄梅戏剧院的《民女名叫白素贞》、上海评弹团的《杜十娘》、江苏省丰县小凤凰梆子剧团的《用巧计哄元帅出帐去了》……多种戏曲展现风采。

相较前两届,此次艺术节的参演文艺院团进一步扩大,规模延展至“三省一市”,婺剧、黄梅戏、梆子、锡剧和甬剧等地方戏曲剧种都是首次亮相。本届淮音艺术节汇集长三角多家院团,持续拓展“大淮剧”联盟。

第三届上海(浦兴)淮音艺术节现场。

乡音难改:街道与淮剧团牵手合作

淮音艺术节始于2017年,连续三年,上海淮剧团依托于浦东新区的社区资源,在与浦兴路街道结对共建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合作,联合多家国有专业淮剧、淮海戏院团,共同推出上海(浦兴)淮音艺术节。

2015年,浦兴街道与淮剧团“结对共建”,对于缘起,浦兴路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汪爱明提到,这当时上海“文化东进”的大背景有关。浦东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经济快速发展但无论是上海市还是浦东新区的建设者,都感到浦东的文化在这场高速角逐中有所缺失。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与城市形象发展不匹配的现状,催生了上海“文化东进”。

文化东进,不仅仅是政策支持,还有队伍支持。汪爱明谈到,“我们浦东很缺乏专业院团,绝大多数都在浦西,市里面没有一家在浦东的,于是要求院团东进,选了九家院团,后来又加入了沪剧院。”

位于浦东的浦兴路街道抓住了上海“文化东进”的机遇,推出了一系列活动。而上海淮剧团最后结缘浦兴路街道也是有“缘”头的。浦兴社区,动迁三分之一人口为苏北后代,居民从小耳濡目染,分外喜欢淮剧。从二十多年前开始,上海淮剧团便到浦兴为铁杆淮剧戏迷们做了不少演出活动。

“所以不能说是一拍即合,也不是几经波折,冥冥之中是有缘的。”汪爱明说道。浦兴社区的人口结构决定了其相应的文化追求,也让淮剧这个正规、小众的品牌有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沪剧和京剧

再次创新:主动融入长三角文化联动

浦兴街道从去年便想要融入长三角联动,今年得以实现。第一届与第二届的淮音艺术节参与规模在上海与江苏,这一届扩展到了浙江省、安徽省,达到“三省一市”规模。这让街道与淮剧团都备受鼓舞,也让群众戏迷们有了更多的选择、欣赏、学习空间。

除了长三角院团的集中演出,还包括长三角地区淮剧票友赛、长三角戏曲专业论坛等活动。

上海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沈伟民赞许这次拓展:“我们现在提出长三角一体化,上海与江苏、浙江、安徽也推出长三角戏剧联盟的举措,要丰富这个联盟的内涵、扩大外延,关键要靠各个剧种一起把平台打造得更加丰富多彩。”

通过这几年多方的共同努力,淮音艺术节越来越受到戏剧界的关注,也越来越受到老百姓的欢迎。

以淮剧为主体,同时覆盖其他江南地区的剧种,淮音艺术节影响力正逐渐扩大。今年的艺术节特殊加入了小戏评比展演活动。此新单元意欲推动整个戏曲小戏的创造,也借此发掘更多优质的编剧人才。

“当然我还有更大的想法,我希望国内进行流域文化交流。”提起这个想法,汪爱明有些激动。在他看来,应该尝试找到各个地方母亲河流域上特色的地方戏曲品种,让它们互相之间进行交流互动,有了一定规模后,还可以“搞国际化”。

淮剧

评弹和梆子

扎根基层:走进社区、学校与敬老院

这届艺术节的活动安排上,兼顾比赛性与群众互动性是一大特点,本届淮音艺术节将于10月11日举行“三进”活动,同时走进浦兴路街道40多个社区、6所学校及敬老院。

届时,参与淮音艺术节现代题材小戏比赛的各个院团,都会在比赛之后被分成小分队,走进社区、学校、敬老院进行慰问与展示,“家门口看戏”,也体现了淮音艺术节扎根基层、为民服务的特点。

事实上,浦兴街道与淮剧团拥有包括“一个基地、一支队伍、一所学校、一个专场、一个节庆、一次合作交流、一本画册、一套文档”在内的“八个一”共建目标。在与上海淮剧团结队的三年多以来,浦兴社区群众有了专业演员的艺术指导,剧团的专业演出也有了更多群众的参与欣赏。

同时,浦兴社区与社区内三所学校搭起了紧密联系,街道出资建立了淮音戏曲专用教室,并聘请淮剧团老师定期至学校开展辅导;每年,街道还会举办一次淮音寻根师生夏令营,街道出资组织学校师生赴江苏相关点位,参观戏曲文化阵地,直接感受“乡音之源”。

目前,浦兴的文化团队仍是年龄偏大的居多,所以街道特别重视学校环节,想要通过“抓娃娃”带动家庭,通过家庭影响社区,为今后戏曲传承发展进行探索与示范。

未来,他们还计划进一步通过“多方组合、多元并措”,组建人口结构多样化的戏曲文化爱好群体。

    责任编辑:梁佳
    校对:张艳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