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揭秘1964年《东方红》:为什么说周恩来是总导演?
“东方曙光”场中的《北风吹来十月的风》,编曲李焕之,舞台背景由周恩来总理亲自设计
每场台本,周总理都仔细研究,甚至有时还亲自修改台词。比如万水千山那场,一开头的朗诵词原来是:“蒋介石背叛了革命,大屠杀开始,共产党人革命烈士的鲜血染红了黄浦滩头,珠江河岸,赣江两岸,大河上下直到长城内外……”周总理建议这里的两个岸,其中一个可以改为珠江堤畔。
总理都关心到这种程度,我们当时很感动。负责传达这些建议的导演团团长陈亚丁,好几次特别嘱咐我们,一定要好好搞。
大家公认周总理就是我们的总策划、总导演
《东方红》只有导演团,没有总导演这个职务,大家公认周总理就是我们的总策划、总导演。《东方红》的每一场、每一个细节,从歌词、歌曲、乐曲、朗诵词以及服装道具舞美等表演艺术手段的设计,都渗透着周总理的心血。每一次分场排演,他都亲自审看,有时在深夜一两点钟来到《东方红》排演现场,和编导们一起讨论,大到指导思想,小到具体词曲,都亲自参与。正式公演前预演过8遍,每次演出后,周总理都亲自主持座谈会,征求意见。
有一个遗憾,当时演出中不让照相,各部门也都节奏紧张,前台和后台几乎都没有留下工作照。
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周恩来年谱(1949-1976)》中显示,1964年9月中旬~27日,周恩来多次审查并约有关人员谈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亲自确定史诗的主题和重要情节,并审改朗诵词。(编者注)
用实景体现当时的历史细节
对于一些具体的场次、布景,周总理也都有具体指示。比如第一场苦难,有一个场景表现的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滩,码头工人正在搬运货物,对这一场景,周总理后来特别提出,那时候的上海滩,公园门口有“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演出时也应该加上一块,这才能更逼真地表现当时的旧中国深受帝国主义列强的欺侮。
那时舞台背景都是幻灯打出来的,当天演出完毕,工作人员连夜赶工重画幻灯片。第二天演出,这块牌子就出现在了公园门口。
1964年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节目单封面及部分演职员表
《游击队歌》是人民批准的作品
《东方红》中的歌曲大多高亢嘹亮,相比之下,《游击队歌》就显得轻快多了。曾经有人不同意把这首歌放进去,说它过于轻松,抗日、跟鬼子斗争哪有那么轻松?
周总理说,这首歌洋溢着革命乐观主义情绪,好听,群众爱唱,当时对动员学生参加革命起了很好的作用,是人民批准的作品。革命有的时候需要雄壮的东西,有的时候也需要轻松的东西,有统一也要有变化,革命是广阔的,革命的感情也应该是丰富的。
中国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要平均表现
之前的历史好表现,因为有各个时期的歌曲。比如《农友歌》唱“打倒土豪和劣绅,共产党是咱领路的人哪,”《大刀进行曲》唱“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全国武装的弟兄们!抗战的一天来到了,抗战的一天来到了!”这些都有具体的场景,好表现。但是建国后这15年,怎么表现?周总理说你们要好好研究研究。
当时导演团的提纲定了几点,其中有一个《志愿军战歌》要放在第六小场里。这一场是我执行的编导。因为我去过朝鲜,在朝鲜文工团学过一些朝鲜舞素材,所以胡果刚当时把我叫去,让我来编这部分。同时特别嘱咐我,领导的意见是,有两点一定要注意。一不能光表现志愿军,也要表现朝鲜人民军;二是一定要平均表现,不能重点突出哪一方。当时我就体会这是不是周总理的意思。
怎么能把两方表现得分量一样,让我有点犯难。当时在北京动物园附近的电影院,看了一个电影叫《高地相逢》,给了我一些启发。电影里先是表现志愿军怎么作战,再表现朝鲜人民怎么英勇,最后两方在高地上胜利相逢,跳舞欢呼。我说这个可以考虑。但是有个难题,音乐怎么办?
当时编导组是请上海乐团的著名指挥家黄贻钧给我写曲子,黄贻钧专业上很厉害,指挥过柏林交响乐团 。我就去找他。
过了一天他跟我说解决了。朝鲜人民军的战歌和志愿军的战歌可以同时做,两个旋律可以交织在一起,不偏不倚。因为两个曲子恰巧主调相似,都是mi为主。底声部是朝鲜人民军队战歌,高声部同时奏志愿军战歌。用这个音乐做背景编了一段高地相逢的舞蹈,跳完后的画面是,中朝两面大旗交织在一起。
后来我回想这个细节还是很重要的。演出后朝鲜大使馆看了很满意。如果这点不注意,光表现志愿军,人家肯定不高兴。这一点很像周总理的办事风格,他考虑得很细,还特别谦虚。
一个细节是:1964年前后,有26个亚非拉国家陆续同中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刘少奇和周恩来先后对这些国家进行了大规模访问。因此1964年的国庆要邀请不少国家的领导人参加。《东方红》中涉及对外关系的内容,周总理特别注意。
周总理曾强调,我们要讲国际主义,革命队伍里,不同的国家是平等的,旗帜是一样高的,绝对不能表现得我们贡献更大、力量更强大。值得注意的一个历史背景是,1949年毛主席第一次访问苏联时,照片上看起来斯大林比毛主席的个子高一些,苏联的工作人员利用镜头弄了个“效果”。(编者注,《中华文摘》2009年10月:《东方红》台前幕后的故事》)
电影未拍的第七场和第八场
第七场祖国在前进,概括地表现了工农兵的精神风貌。其中体现解放军战士的练兵舞,取材自北京的《野营路上》,最后的高潮是过铁丝网,请来京剧团和国家体操队,在铁丝网上空翻跟头,一下子就把高潮掀起来。第八场是个尾声,除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和《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这两首主要的歌,还有一首歌到现在还流传——《我们走在大路上》:“我们走在大路上,意气风发斗志昂扬,毛主席领导革命队伍,披荆斩棘奔向前方。”
后来给周总理看这两大场,周总理点头说可以,就这样表现1949年后的这15年。准备拍电影前,毛主席提出只演到新中国建立就可以了,所以电影版的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最后删掉了两场,只演到1949年建国。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