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群多平台多家长盼减负,杭州一班主任“合并渠道”只留两个群

姜晓蓉/“都市快报”微信号
2019-10-10 09:01
教育家 >
字号

杭州一位小学班主任,前晚在自己微信朋友圈发了一条信息——

教育者应该多站在“家长本位”思考教育问题,谨慎选择教育媒介。一种新手段采用之前,需要先考虑好减法。QQ群、微信群、杭州教育、钉钉,再加做实验的App,英语配音的App……家长们确实手忙脚乱!

联想到上月与一家长闲聊,谈及初中选择,说有朋友建议她“一定要想办法去某校,千万别去某校。因为去某校就一定要有一个家长不上班,否则应付不过来。”说法极端了点,但也说明了存在的一种现象。老师们(包括我自己)常常以为自己说过了,或者在某个平台发过了,孩子、家长就应该都知道了、清楚了。可实际上孩子们是没有手机的,所以,依赖手机终端的平台都是需要依赖家长的。你说家长这点转告都不愿意做,会不会被扣上“不负责任”“不配合”的帽子?但家长们确实忙,这么多终端,确实容易遗漏。

老师为什么这么说,发生了什么事?

昨天快报记者联系上这位班主任,他说,这学期根据要求,家长们的手机又新装了一个App,这次长假有任课老师在这个App发了一项作业,有一位家长没有留意,国庆长假回校,孩子没完成这项作业。家长一着急,来跟老师沟通——“现在我们有杭州教育App、微信群、QQ群、钉钉……老师们在不同的渠道布置作业,渠道太多了就会有问题,有没有可能老师们统一布置作业。”

“我也是做家长的,深切理解家长的诸多不便。”和家长沟通后,这位班主任连夜与各科老师联系,一起商量对策,决定把原先五个信息发布渠道减少到两个,并立下严格规定,一个群只发布学校通知、作业要求,另一个群仅供家长和老师日常交流。“今后,老师们在其他群布置作业,家长们可以‘视而不见’,这几天,我也会陆续退出其他无关群,不给家长任何困扰。”

昨天一早,班主任在班级群里宣布了这个消息。家长群里一片欢腾,家长们最直接的反应是“很好很好!谢谢老师给家长减负!”

学校信息发布平台繁多,家长不堪其扰,这只是某些学校面临的尴尬吗?昨天,我们调查了杭州各所中小学,很多学校都陷入这样的窘境。我们随机采访了多位家长,每个人都有话要说,有家长说:“现在孩子读书,家长也被严重捆绑,就说接收、落实学校的各种信息,每天都忙得晕头转向。”还有妈妈一听这个话题,立刻回应:“这个事情,我已经忍很久了!”

“跟搞情报工作一样,太崩溃了!”

杭州一位二孩妈妈每天盯着8个群

张女士有一儿一女,儿子上五年级,女儿上二年级。作为二孩的家长,张女士说对于孩子入学所要做的家校配合,自己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但是当女儿去年上小学起,工作量远远超出了她的预料。

女儿和儿子在同一所小学,女儿一年级还没开学,新的家长群很快建起来了:微信群、QQ群、“杭州教育”App群,别人是三个群,张女士乘以二:6个!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结束,老师突然说要大家新下载一个App,用来发期末考试成绩,再加上这两个,张女士各个手机软件一共有8个群,每个群不定时会有消息,每天都需要看好几遍。

因为每个应用软件的功能不同,日常微信群最活跃,家长们聊天比较多;QQ群里老师会布置一些作业,还经常会有照片;“杭州教育”App群里,个别学科老师会发小朋友课堂表现;还有一个钉钉软件会发孩子们的成绩、课程表,还可以打卡等。

每天下午放学前后,各个群就热闹起来了,叮叮咚咚响个不停:各个学科的老师会把布置的作业发一遍,班主任还会把一些学校的安排也发在群里。“其他群可以设免打扰模式,这些群可不敢,万一漏了重要信息就麻烦了。”昨天,张女士一边翻着手机的群给我看,一边感慨说。

为了不遗漏群里的信息,张女士很认真,每天傍晚单位开完会趁着休息的时间,她就把群里老师布置的事情一项项整理出来,然后打印好带回家,做完一项划掉一项。“不这样肯定会漏掉,儿子女儿年级不同,每天的作业完全不一样。你知道吗,事情最多的一次,打印了满满一页A4纸,用的还是宋体小四号字体。”说起这件事,张女士还有点无奈。

坚持了一个学期,张女士撑不住了,跟老公“抗议”:“一天盯8个群,太崩溃了,这样的强度,你也来试试!”家庭分工启动,之后,老公管儿子班上的四个群,张女士管女儿班上的四个群。

关注的群少了,两个人觉得整理打印没必要,每天口头转达孩子们要做的事情。没想到一星期下来,状况百出:“女儿一星期五天上课,三个上午用老师的手机给我打电话,一会是字典没带,一会考卷没带,一会口算本没带,让我给她送去,到第三天我实在受不了了,在电话里跟她说,我不会给你送的,就让老师批评你吧!”

爸爸那边也是各种情况,有个星期学校活动多,连续三天每天的放学时间都不一样,兄妹俩在传达室给爸爸妈妈打电话:“你们怎么还不来接我们!”追查原因,原来是爸爸漏看某个App上的消息。

“说真的,每天关注各个信息群,跟搞情报工作一样,精神很紧张,老公看股票K线图,注意力都没这么集中。”张女士说起这些事,哭笑不得,“我和老公还在磨合,这些群必须要看住!”

“什么时候给家长减负?!”

任女士的孩子在一所民办小学上五年级,说起这个话题,她声音一下子提高了几度:“给孩子减负,什么时候给家长减负!”

她打开手机,边翻边介绍:“我们班有三个大群,微信群、QQ群、杭州教育App群,还不包括假日小队等小群,班主任和任课老师,根据自己的喜好,驻扎在不同的群。班主任和数学老师喜欢在微信群发作业,英语老师和科学老师喜欢在QQ群里布置作业,还有一个杭州教育App群,大家虽然都在,但都不怎么说话。”

“每天晚上检查作业,家长需要翻不同的群。老师布置作业也没时间点,家长需要时时蹲守。有一次周末睡觉前翻手机,突然发现还有一项科学观察作业,儿子一下就哭了。”

“有时候没看到群里老师布置的作业,也有一个客观原因,老师每说一句话,都有家长回复‘收到’‘谢谢老师’,重要信息很快被淹没。”

采访中,一位爸爸摸出手机,给我们看了四五个应用软件,他的孩子在一所知名公办小学上学。“你们看,一个个都是学校要求下的,喏,这个华海教育的App,每个月还要付6元钱,老师只是在上面布置作业。现在家长接收这些信息居然还要付费。花头经还很多,家长给孩子请假,必须要关注某公众号,在那里请假才算数。为什么简单的事情搞得这么复杂?!”

快报记者调查15所学校

小学阶段使用的平台最多

目前,杭州的中小学都用哪些平台跟家长沟通?

昨天,快报记者随机调查了15所学校,包括8所小学、5所初中、2所高中。

8所小学中,有2所学校使用4个平台和家长交流,2所学校使用3个平台和家长交流,3所学校使用2个平台和家长交流,1所学校只使用1个平台。

记者发现,在小学里,家长和老师的联系比较密切。有些学校微信、QQ、钉钉、杭州教育App都用上了,家长花费的精力比较多。另外,为了完成一些任课老师布置的打卡作业,不少家长还要下载其他App。

5所初中学校,3所学校使用2个平台,2所学校只使用1个平台。

到了初中,学生越来越独立,家长和老师的联系也在慢慢减少。不过,为了保持和家长的正常沟通,大部分学校会保留一到两个群,方便老师和家长沟通。一位初中家长说:“我们班用的是微信群,里面有老师和学生家长,还有一个钉钉也常用,钉钉是用来进行作业打卡,平时的通知基本都是微信群里发的。”

2所高中学校,都只有1个平台和家长联系。

和小学、初中相比,高中学校和家长沟通会更少一些。高中老师一般使用QQ或者微信比较多,老师们虽然在群里,但说的话也不多,有问题基本上会和家长个别沟通。

有位孩子刚上高中的妈妈,还有点不习惯:“我们小学和初中的家长群,老师们经常在群里反馈一些孩子的信息,一到高中,一天到晚群里都没什么动静,还真是不适应。”

一位资深小学班主任说:

这个情况我们也是被动的

不光家长累,我们也累啊

杭州一位小学班主任,教龄18年,说起这个话题,也很无奈:“这个情况我们也是被动的,家长所说的这些负担并不是老师造成的,一线老师的压力也很大!”

“我们刚工作那会儿,没这么多先进的软件,只有校讯通,有事情的话给家长群发一条短信,担心有家长没看到,还会在短信最后加一句:请大家互相转告。那时候家长可以进校园接孩子,需要跟家长沟通的,当面就可以交流。”

“到了2008年左右,QQ软件比较普及,有些老师开始尝试建QQ群,老师和家长的互动也慢慢多了起来。再到2013年左右,用微信的人越来越多,有些班里除了QQ群,还会再建一个微信群。再看看近几年,各种各样的软件五花八门,功能也越来越复杂,有些一个通知下来,要班主任通知家长装,不光是家长觉得累,老师们也累啊!”

和家长交流的过程中,有些老师还遇到“幸福的烦恼”。一位小学班主任说了自己的经历:“现在的通讯越来越发达,人人都有手机,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也越来越重视。我碰到过几次,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全家人都来加我好友,我不想加,但我很纠结,觉得有些辜负他们。”

一位英语老师说:“每个假期,都需要孩子完成口语表达作业,孩子拍完视频上传,我需要逐个点评,一个年级六个班,光点评都要花好长时间,还要及时跟家长互动,有时候点评得眼睛都花了!”

家长群里,很多家长要配合老师完成的一项作业是“打卡”,有些老师要求非常严格,打卡连假期都不能停。一位民办小学的家长说,他们从一年级开始,每天跳绳都要录视频,上传后,老师都要点评。有些家长硬着头皮完成打卡,但也有一些抱怨。

“要求打卡的老师一定都是非常敬业的,他们放弃自己的休息时间,一个个点评孩子的作业,家长觉得累,老师也很辛苦,碰到这样的老师很难得。”一位校长说。

文晖中学曾规定每个班只建一个群

一年下来坚持得不错

家长们的手机上各种各样的群、App越来越多,其实,不少学校和老师们也在想办法,让家长少一点负担。

有些班主任很有心,制定了班级的《家长群公约》:QQ群的功能是上传作业、资料留档,微信群的功能是交流提醒。还有一点很贴心,不管老师发什么内容,都会加一句“无需回复,以免刷屏”。这位班主任说,家长群,并不是越热闹越好。

说起各种家长群,很多家长都觉得烦恼,不过,也有个别小学家长说起这个话题,有点骄傲:“我们只有一个软件,所有事情老师都在这里说。世界很清静,没有那么多纷纷扰扰!”

这位妈妈说,这个软件功能蛮强大的,可以发通知、签字回执、打卡,另外,社团选课摇号都在这个软件上完成。而且,为了减轻家长们的压力,一年级入校第一次家长会就规定了,不允许私自组群,现在三年下来,就一个正式的班级群,老师们发发通知,群里的家长也不用加好友,私下沟通的话直接可以私信或者电话,家长之间或者家长和老师,沟通都很方便。

去年十月,杭州市文晖中学出台规定,每个班级只能建立一个由班主任管理的家长微信群。一年下来,这项工作开展得怎么样?

文晖中学校长姚琪翔说,目前,每个班只有一个家长群,坚持得还不错。在群里讨论的内容,老师们也很注意。比如有关孩子的个人情况,群里不交流,不能点名批评某一位学生,也不提倡表扬学生。需要个别交流的学生和家长,鼓励老师通过家访、约访,或者请家长来学校,面对面地聊一聊。

为什么家校之间的联系

会成为家长、老师难以言说的负担?

通信技术越来越发达,学校和家长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老师们通过各种信息平台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情况,家长们通过各种家长群了解孩子在校的学习情况,这种无缝连接的家校联系模式,看起来是件好事,为什么会突然变味,成为家长、老师难以言说的负担?

有老师直言:“现在各种App等应用软件进校太乱太杂,有的一哄而上,强制要求家长下载、关注,使用过程中缺乏有效管理,压力就转移到家长和一线老师身上,不能再这样下去了,这种乱象真的要好好清理了!”

还有老师说:“细看一下,很多应用软件功能重复,确实没有必要让家长重复下载,有的事情明明很简单,比如发一个通知,完全可以在一个群里说清楚,为什么要转移到其他群,新技术的应用,反而让沟通成本增加,这是教育管理者需要反思的一个问题。”

还有几位老师提到一个问题,“各种班级群的建立,看起来信息很丰富很热闹,但是这种热闹真的有必要吗?”

有老师举了一个例子,“有的学校让家长安装某种软件,孩子每堂课的表现,比如是否举手发言,有没开小差,都会及时反馈给家长,这样的细节反馈,能让家长随时了解孩子的学习状态,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这种及时反馈有点关注过度了,孩子一旦反馈表现不佳,家长容易焦虑,孩子也会时时处于惶恐中。”

“天天让孩子在手机上打卡,完成各项作业,就像某些单位的KPI考核一样。现在我们对孩子的教育,为什么会变得跟流水线上检查商品一样,这么机械呆板?”一位教育工作者发问。

“读书终归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家长不能全部包揽,老师也需要自己的生活。我们是要充分享受现代技术提供的各种便利,但是不要被束缚住。家校交流,互相留一点空间,大家也许会更加从容一些。”一位校长评说。

(原题为:《老师主动退群!杭州一班主任连夜开会立下新规,家长们一片欢腾,“轻松一点了…”》)

    责任编辑:李敏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