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粪菌移植:「吃屎治病」的新玩法

2019-10-10 21:0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左异 偶尔治愈

救人,赚钱,捐出大便

(OpenBiome上的捐粪广告)

在美国的OpenBiome,如果可以一周五天不间断「出售」合格粪便,你能够在每次40美元的报酬外,获得额外的50美元全勤奖励;而在中国香港的亚洲抑菌中心,每周3次的粪便提供者,月收最高可达4800元。

这不是玩笑,唯一需要的是,你的粪便是万里挑一的「健康好便」。

近期,当粪菌移植(FMT)或可治疗抑郁的研究,经《Microbiome》发表后,「屎」的功效,再引热议。

东南大学医学院姚红红课题组实验发现:机体肠道菌群的变化,与严重抑郁障碍有关联。其重要表现之一,为炎症基因NLRP3的活跃。

若将NLRP3基因敲除的鼠粪便,通过灌肠移植入模型鼠,「更新」其肠道菌群,抑郁病状即明显改善。

之所以要使用粪菌移植而非直接补充提纯菌种,是因为肠道菌群的组成比较复杂,它们对生存环境极其挑剔,分离起来相当困难,而且,针对特定的目的,具体哪些菌种起作用,目前的研究尚不清楚。

姚红红表示,目前正在收集健康志愿者粪便,同时继续确认参与抑郁症的特异菌群种类,从中开发制剂,以期未来可对症下药。

姚红红的努力,在世界范围内亦同步进行。不久前于《柳叶刀》刊载的相关论文指出,「自2013年以来,粪菌移植已经从一种有趣的,鲜为人知的手段发展成了一种全球关注的主流治疗手段」,且粪菌移植的临床试验之一,已经突破肠道疾病,到达了双相情感障碍。

在中国,鲜为人知的是,早于2015年,中华粪菌库(FmtBank)项目,就已在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研究中心的支持下开始运作。全球至少4万例粪菌移植中,8000余例尝试进行在中国。

粪菌移植在肠道感染疾病的治疗上作用突出。中华粪菌库统计显示,其当前不良事件发生率仅为6.05(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为0.10%)。

伴随于此的,是「粪源」的「珍贵」。

今年6月,FDA通告因移植含有耐药细菌粪便而死亡的案例;由此警示粪便选取必须执行严苛的流程。国内医院在对捐献者的考察中亦多表示,合格的粪便,可谓「万里挑一」。

饮粪汁一升 即活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李时珍《本草纲目》引《肘后备急方》(葛洪著)载:「野葛芋毒、山中毒菌欲死者,并饮粪汁一升,即活。」

如此,粪菌移植经相关研究者及中医药拥趸宣传,源起1700年前的东晋。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肠病中心主任,推动中华粪菌库的「国内粪菌移植第一人」张发明,曾撰文论述「尽管那时世人还不知道细菌,但已经运用新鲜和发酵的粪水等含有大量活菌的物质来治病。中国传统医学中,此类应用并非罕见」。

所谓「以屎入药」,确为中医特色之一。如望月砂(野兔屎)、五灵脂(鼯鼠屎)、白丁香(麻雀屎)、左盘龙(白鸽屎)等。

而以人类粪便为原料,经井泉搅拌埋地10年以上的金汁,甘草末置竹筒内浸泡于粪坑的人中黄,均散记于各类中医典册。张发明梳理《本草纲目》中的人粪药方,则多达20余种。

不过,粪菌移植是否可据此溯源中国,医学界争议尚存。

黄石市中心医院血液风湿科副主任医师余向东,在其「拍砖中医」系列文章《粪菌移植不是吃屎》中表示:《肘后备急方》等中医书籍所述「屎药」中的细菌,多在口服或外敷过程中被「杀死」,所以无关粪菌移植。

健康捐粪者粪便被移植到复发性难辨梭菌感染者结肠中。

图片来源:JAMA,7月4日, 2017年

而西方医学史上,借粪治病的记录,最早出现在1697年德国御医Franz Paullini的《Heilsame Dreck-Apotheke》。书中,作者「偏方」式地记录了动物及人类粪便的医用价值。

至1958年,美国科罗娜大学医学院外科医生Ben Eiseman,通过粪水灌肠,治愈3名严重伪膜性肠炎垂危患者。为粪菌移植可查的现代首例。

2012年,麻省理工学院博导Mark Smith创办「粪便银行」OpenBiome。负责收集、检测粪便,为美国122家医院供应粪菌移植样本。

同年,自约翰·霍普金斯医院学习归国的张发明,组建团队,研究粪菌移植。2015年开始运作的中华粪菌库,具备自主创制的智能粪菌分离系统,及世界仅有的2个GMP级别实验室。

发展至今,医学界共识到,人类肠道微生系统的复杂性和重要性,决定其「第二大脑」的地位。肠道内约存在总数达到100万亿左右的千种以上细菌,不仅参与维持肠道的正常生理功能,更直接影响机体免疫功能。

而粪菌移植的基本原理,即通过肠胃镜、空腔管等方式,输入健康粪菌于病患,从而重建肠道微生态系统。

从肠道疾病到心理疾病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2012年11月,张发明成功操作了国内首例粪菌移植手术。

一位受克罗恩病(消化道慢性反复发作及非特异性透壁性炎症)困扰8年的病患,经胃镜移植其子的粪便菌群。

术后3小时,腹痛明显缓解;12小时,相关症状几乎消失。病患随即出院。

此后,粪菌移植的治疗案例逐渐增多。各省市「首例」粪菌移植手术,集中于2016至2018年涌现。

与此同时,肠道顽疾外的粪菌移植研究正不断深入。

2016年5月,第三届中国整合肠病学学术会议,报告了粪菌移植在癫痫治疗中的「意外」突破。

相关病患在6至13岁时,年癫痫发作超120次;13至22岁,通过药物治疗缓解到年发作2到3次。但出现了生长迟缓、月经失调及克罗恩病合并肛瘘。

在南医大第二附属医院接受克罗恩病粪菌移植后,该病患接受建议,停止服用抗癫痫药物并配合观察。结果在随访的1年内,克罗恩病情持续缓解,体型回复标准外,癫痫更「完全无发作」。

另外,2016年的此次会议上,中科院行为生物学研究室研究员金锋,提及心理疾病患者肠道微生物异常数据,表明肠道微生物与抑郁、焦虑及精神分裂等密切相关。

3年后,姚红红课题组则完成粪菌移植对抑郁治疗的初期实验。

值得一提的临床实践中,粪菌移植还在尝试应用于自闭症。据济南市中心医院官微治疗案例记录,一9岁自闭症儿童经5次粪菌移植后,可以正常与人对视并交流,对外界的兴趣及反应亦逐渐改善。

研究成果加码的情况下,国内尚无针对粪菌移植的规章细则出台。张发明在媒体采访中表示,粪菌移植未被列入新兴医疗技术的「负面清单」,所以,「原则上都可以做,鼓励创新」。

相比之下,美国粪菌移植则须提交研究性新药申请,等待FDA批准(特殊情况下可电话紧急申请)方可进行。

但正因如此,国内粪菌移植更需谨慎。

张发明提醒到,粪菌移植应严格遵守其适应症。如炎症性肠病患者,经美沙拉嗪、激素或单克隆抗体等生物制剂等治疗后,腹泻、黏液脓血便等症状仍然严重,方可纳入初步评估对象。

据中国临床试验数据库,相关粪菌移植的登记项目共26项。10项适应症对接肠道疾病,剩余适应症关联广泛,涉及帕金森、糖尿病、肥胖症、脓毒症以及孤独症。

前述《柳叶刀》论文亦记录,国外粪菌移植的探索,亦扩展到诸如肝硬化及银屑症等难治或罕见病领域。

而医学界对粪菌移植的另一未来期望,即针对性治疗。目前,因肠道菌群的复杂,临床试验均为粪便细菌提取后的「整体」移植。

简而言之,正如肠道健康科普作者蓝灿辉曾总结,虽已知粪菌移植在多种病症治疗中发挥作用,但每种病症对应的具体起效微生物,却很难鉴别。

苛刻的捐屎条件与供不应求的粪源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粪菌移植的试验实践,关键在于健康的粪源。

在美国的马萨诸塞省,OpenBiome实行粪便购买模式,每一样本40美元。若一周五天不间断「出售」健康粪便,将获得额外的50美元全勤奖励。

在位于中国香港的亚洲益菌中心(Asia Microbiota Bank)开设的商业粪便银行,每周3次的粪便提供者,月收最高可达4800元。

但粪便捐献要求极为严苛,OpenBiome曾对千名粪便捐献者进行体检和测试,通过率仅4%。

具体到国内,因为宣传不足,真正符合「捐粪」标准的志愿者,更为稀缺。

位于江苏南京的东部战区总医院的粪菌移植,主攻顽固性便秘。其移植的粪源是来自4名严格筛选后,签订长期合同领取报酬的女性捐献者。捐献前的考察标准多达15项,如18至50岁,身材适中,无传染病,不抽烟喝酒等。

据该院普外科主任李宁介绍,4名粪便捐献者甚至均大便规律到每日一次,并被要求不可乱吃抗生素等药物,发烧脑热时须向医院汇报。

即便如此,每到春节,因捐献者难以避免的饮食问题,东部战区总医院经常「闹便荒」。

而在粪菌移植研究相对集中的广州,多家医院自2016年公开招募粪便捐献者,每次给予200至500元补助。但粪便至今供不应求。

这同样与苛刻的捐献条件有关。

如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对捐献者的年龄要求,优先在12至18周岁,即便存在诸如牙齿发炎或休息不足等情况,也会失去捐献准入条件,其首次50名捐献者的考核中,仅2人通过。而广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粪便捐献者筛查合格比例,仅为300 : 1。

所以,网络调侃中的「捐屎致富」路,可谓「道阻且长」。

作为应对粪源不足的一种解决方式,中华粪便库在供体筛选上,开放「个人专用」渠道。即「患者前置」,预先低温保存自身健康粪便,以备「您」的不时之需。

参考文献:

[01]Honghong Yao, Yuan Zhang, Rongrong Huang, Mengjing Cheng, et al. Gut microbiota from NLRP3-deficient mice ameliorates depressive-like behaviors by regulating astrocyte dysfunction via circHIPK2

[02]Jessica R Allegretti, Benjamin H Mullish, Colleen Kelly, Monika Fischer: The evolution of the use of fa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 and emerging therapeutic indications

[03]济南市中心医院:自闭症儿童遇上粪菌移植

[04]张发明等:粪菌移植:公园4世纪至2013年

[05]红星新闻:国内粪菌移植第一人:有人质疑粪便能治病 有人说它是万金油

作者:左异

责任编辑:李珊珊

— Topics —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