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这位乐队主唱的夏天,给了杭州人遗忘的童谣

2019-10-10 09:1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这是 Figure 的第 228 支 原 创 视 频 ▼

2018年,著名民谣歌手、音乐制作人小河发起「胡同童谣」活动,在北京寻找会唱童谣的老人,对童谣进行挖掘和新编,重现了一批在时光隧道中业已蒙尘被逐渐遗忘的童谣作品。

Figure作为独家纪录片团队,用五支短片记录了「胡同童谣」的完整过程(《小河寻谣记:听见老北京,听见童年》第一回 第二回 第三回 第四回 第五回)。2019年的这个夏天,作为这一项目的延续,Figure和小河的「演耳团队」联合发起了「寻谣计划」第二站:寻谣计划2019杭州站。团队寻访了钱塘一带上百位会唱童谣的老人,并在杭州进行了五场现场演出。

小河 原名何国锋,1999年组建「美好药店」乐队,担任主唱;「音乐肖像」、「回响行动」、「胡同童谣」等项目发起人。

「我是何萍所和田巧云的第三个儿子。」

小河参加音乐节或做展览时,都这样自我介绍。他已经不屑于「身份的表演」了,美好药店乐队主唱、民谣歌手……这些被安在头上的名号不过是来路的佐证。

前阵子,有朋友想把他介绍给影响颇大的「云门舞集」,小河给出的简介上依然只有这么一句。始创人林怀民看后问:「能不能再加点?」小河才勉强又多写了些。

父母对小河影响很深。小时候,每天上学前,父母都会对他说一句话:「不争馒头要争口气。」这句话小河记了很多年,他一直觉得出了家门就要给这个家争气,不能让家里人丢人。

很长一段时间,在音乐上他也总自我较劲。

「我会觉得歌属于我。我尽力,我的歌会更好;而且没有人可以评价我的歌不好,因为我认为它好,它就好。」说起这些时,小河神情中依旧闪现着年轻时的骄傲和野心。

「那是以前的理解。」他又补充了一句。

现在的他衣着朴素,戒烟戒酒,再不如当年豪饮会友到天明。他开始尝试向内探索,一边对自己发问,一边又努力放下自己,转而关注更广阔的天地。

《身份的表演》

转变发生在2009年那张名为《身份的表演》的专辑。

制作这张专辑时,小河陷入了从未有过的困惑。他觉得自己的音乐已经走进了死胡同,每次写歌感受到的总是痛苦,音乐曾带给过他的自由和快乐不复存在。他开始思考音乐到底是什么,他又能在音乐上做些什么呢。

2010年,他强迫自己从那个小世界走出来,去观察别人的生活,深味这真实的人间。他奔赴全国,每个月跟一个陌生人相处两三天,然后以他为名为其写一首歌。

这便是「音乐肖像」计划。

一年后,小河改变了:「我愿意去看别人了。」他慢了下来,也找回了做音乐的初心:快乐地玩儿音乐。

2016年起,他拉着人们奔向了大自然,一起到户外去唱歌,田野、河流、山川都成了他的听众。每次活动结束大家都会拿到一张存有自己声音的唱片,小河把它称作「回响行动」。

他在微博上这样介绍:这不是专辑首发,不是音乐会,是和小虫小鸟小河一起去唱歌的郊游计划。

在这场郊游里,人们又给了他新的感悟:音乐产生在互动中,有听者才能真的完成,大家总是只关注作品,而忽略了听众。

他希望在这样的回响中,让音乐发生。

京城童谣

他选择了自己童年时缺失的音乐——童谣。

「一部分人觉得这个时代很疯狂,另外一部分人觉得这个时代有利可图,还有人觉得这个时代特别的悲伤。」

「对于孩子们,在这个时空里,他们已经没有他们自己的歌可以唱、可以听,而只是在听大人手机里歌,甚至会用大人们听的歌来去装点自己的童年。」

「我觉得这个(「寻谣计划」)就是一个特别能做的事,所以应该是没有时间再去感怀这个时代到底怎么样。」

他决定从北京开始。

去年下半年的许多个清晨,小河都带着他的演耳团队在各个公园和胡同里穿梭、打听,在接触了近100位老人后,终于收获了10多首鲜为人知的童谣。

「我现在特别理解有一些人为什么喜欢听老歌,你要去公园你就更能够感受到了,那些老年人唱的就是他们最峥嵘岁月时代的歌。」

团队里的年轻人也有许多意外的收获。文文是「寻谣计划」的项目统筹,项目之初他就开始回忆自己儿时的童谣:「我春节回去的时候真的有问他们(家人),但没什么(童谣)。我记得我小的时候,我爸自行车带我去上学,他经常在自行车上唱的是《南泥湾》,但这个歌不是地方童谣。」

小河原本没有去其他城市寻谣的计划,但北京的五场活动下来,他平添了许多感触:「老人其实是一波一波的,像麦子一样一茬一茬(就没有了),所以这个影像跟声音赶紧录下来,先不管它有没有意义,先录下来再说。」

寻谣钱塘

杭州的朋友关注到了小河在北京的「胡同童谣」,便邀请他和团队到杭州来寻找钱塘江畔的童谣。

为了在杭州及周边深入寻谣,他们专门租了一个屋子住下。屋里放了许多他们从浙江省博物馆借来的有关童谣的书,墙上还贴了一张浙江省地图和一张杭州地图,上面贴满了写着老人和童谣信息的便利贴。

这些老人和童谣可是来之不易。

「杭州这边的老人觉得我们是外来的,说我们这边的童谣为什么要北京的团队过来收集?为什么不是我们杭州这边的来收集?」小鹿笑着回忆起7月初刚到杭城时面临的「质问」。

除了老人的疑惑,还有许多意料之外的困难。

江浙一带方言多样,时常走过一个村庄就换了一种语音语调。对于小河团队而言,语言的障碍还算小事,毕竟一个热心的当地年轻人就能解决,但童谣的采集却着实难倒了他们。

「我们找到的那些歌很多都是念白式的,像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大部分人都只会这种。但是让他们想有没有有旋律的、悠扬一点的,他们都好像不太有。」

团队去图书馆找了许多当地的文献资料,发现浙江在童谣的收集上晚于北方很多年。为了尽可能找到那些已经被遗忘在角落里的童谣,这群年轻人把每天的行程都安排得满满当当。他们在街巷里弄兜兜转转,有时一天会跑五六个地方。

苏杭「天堂」的夏天不好过,气温高又闷热,大家衣服干了又湿湿了又干,又全然顾不上这些。

作为音乐人,小河对于童谣有自己的标准和要求:用方言承载,歌词适合孩子学习并且旋律优美。找到合适的童谣后,他会邀请老人和观众到现场,由当地音乐人一起给童谣重新配器伴奏,让它更适应今天人们的听觉,这样才能让它在保留原有曲调的同时最大可能地流传开来。

小河觉得这些老童谣不应该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博物馆,而应该从博物馆里走出来,走向大众,走进人们日常的生活里。

「这个项目里主唱都是老人和观众,重点就是观众学会这首歌,并且歌里有他的声音。不要(关注)在我自己个人这儿,我主要是热场的一个人。」

童谣回响

小河觉得「寻谣计划」的现场并不是表演,大家只是在一起记录自己的声音,只不过这个声音可能是跟一首大家可能都忽略的童谣有关。

「我们是回响这首童谣。」

念念不忘,终得回响。

找寻了近一个月后,在离杭州市60多公里外的桐乡,小河一行人终于找到了合适的童谣和老人。

邹绿萍阿姨

65岁的邹绿萍阿姨是小河在凤鸣公园里找到的。邹阿姨在幼儿园教了大半辈子的小朋友,有一回她在家里听到自己的婆婆唱起了一首歌,她觉得好听,便跟婆婆学来唱给孩子们。那是一首摇篮曲,歌词简单,旋律悠扬。

如果不是小河找到她,她快记不起有这么首童谣了,唱起来才发现身边的人都没有听过。找到邹阿姨时,小鹿特别兴奋:「阿姨看起来好年轻,又瘦又漂亮。我一下子觉得感觉就像一个明珠,藏在了桐乡,被我们发现到了。」

另外一个惊喜是朱锡浩叔叔,小河团队通过桐乡文化馆牵线找到他。朱叔叔跟老伴儿在桐乡屠甸经营着一家父辈相传的花圈店。除了这家店,他还从父亲那学了门手艺:唱蚕歌。

朱锡浩叔叔

新人结婚时,朱叔叔就会和三个同伴一起去新人家里唱蚕歌。四个人一个班子,两个唢呐一个箫,朱叔叔负责唱。他说这是桐乡地区特有的老习俗:结婚时新娘进屋喝好糖茶拜完天地,两位母亲朝南坐好,新人就会围着桌子绕三圈,缠着红丝带入洞房。

「我们会一路唱过去,唱到新郎新娘坐到床上。」

朱叔叔介绍说,因为桐乡地区以前主要靠农业,家家户户种田养蚕,结婚时借唱蚕歌这样的仪式来保佑开蚕顺利、天地丰收、家庭圆满。

「这种歌都上百年了,我从1985年做起做到现在三十几年了。」朱叔叔有两个女儿,都不会唱蚕歌,他说现在许多年轻人都觉得这种老习俗土,没人再愿意学了。「年纪轻(会唱的人)真的没了,我正好虚岁60,像我年纪算轻的,如果我们不唱了,后面的人根本不知道了。现在都搞婚庆公司了,以后就传不下去了,没人学了。」

受小河团队的邀请,他把这首桐乡的蚕歌带去了杭州,「这种活动确实蛮好,下次他们叫我去的话我还是愿意去。」

这次寻谣计划的现场,特意安排在了杭州的丝绸博物馆。除了桐乡的两位老人,小河还邀请了杭州的邵阿姨和陈阿姨来教大家两首念白式的杭州话童谣:《鹅》和《老伯伯》。

陈阿姨和邵阿姨

现在越来越多的小朋友已经不会说家乡的土话了,一开口就是标准流利的普通话。但小河希望这样的方言特色能得到保留。「1990年代末,土就是土,洋就是洋,特别有分界线。但这些年在变化,有很多年轻人知道有一种洋是更土的,有一种土是更扎实的洋气。」

「大海如果没有底下的水,就没有上面的浪花,这个时代不能所有的人都做浪花。我感觉一个事情有意义,哪怕它没有火,我也要赶紧做,因为它是我现在就能做到的。」

他希望自己能成为一支蜡烛:「你的光很小,一个蜡烛,那你就去照亮一个蜡烛的范围,就让这个蜡烛周围都亮起来就可以了。」

对于小河来说,每一天都只做今天的自己,唱今天的歌,总有一天会听到未来的回响。

寻谣钱塘

第二回现场演出曲目

《鹅》

天上一只鹅

地下一个我

我吃鹅蛋我不是鹅

鹅不吃鹅蛋鹅是鹅

《老伯伯》

从前有个老伯伯

年纪过了八十八

早上爬起八点钟

走过一顶八仙桥

吃了一碗八宝饭

银锭为钞

八块八角八分八厘八毫八

《赞田蚕》

头眠二眠匆匆过

九日三眠捉出火

大眠扩座落地铺

吃叶好像阵头过

芦帘山棚来搭成

宝宝上山白似银

三朝一过赛雪墩

落山采茧硬丁丁

《催眠曲》

摇一摇小宝宝

宝宝要睡觉

睡着了睡着了

醒来吃块糕

噢~摇摇宝贝

睡着了

领唱:陈阿姨、邵阿姨、邹阿姨、朱叔叔

现场乐队:手风琴/熊熊作业、Double Bass/天佑、手鼓/朱芳琼、阮/小河、钢片琴/金麟、黑管/周祺炜、长号/饶菲

合唱:赵石凯、张丽珠、陶丽、王畅、黄茜、朱钰芳、姚佳、黄娜、孔万磊、刘智博、董芳、欧文、傅鸿芳、华江、冯阿姨、陆阿姨

志愿者:白云、崔巍、悠

寻谣嘉宾:钟永丰

撰稿:钟徐姣

编辑:许   静

摄影:Ponyboy

校对:张   帅

排版:李佳音

- END -

© Copyright Figure Studio

版权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