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大理“拱辰门”改为“巍山”,云南网质疑:文物岂能随意变脸
日前,有热心读者曝料,大理巍山古城标志性建筑、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拱辰楼基座门洞上方的“拱辰门”牌匾改为“巍山”,疑有损坏文物之嫌。短短几天时间,质疑声已在网上发酵。
巍山拱辰楼系明代蒙化府北门城楼,先后六次修缮,始终秉持明代建筑风格特点,1993年11月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足见其不仅对于巍山来说文保价值非同小可,在全省文物界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当地民众心目中同样占据着不可小觑的分量,因而无论是保护还是修缮,理应足够重视、慎之又慎。
相关报道显示,2015年1月初巍山拱辰楼突发火灾,基座上方已有600年历史的木质建筑全部被烧毁,随后当地进行了恢复重建,于是也就有了现在的名称之变。“拱辰门”改称“巍山”之所以引发广泛质疑,固然有民众的怀旧因素,大家都希望修复后的拱辰楼能够再现原来的风貌,更重要的是相关法规也有相应的明文规定。
国家文物保护法第21条规定,对不可移动文物进行修缮、保养、迁移,必须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第26条规定,使用不可移动文物,必须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负责保护建筑物及其附属文物的安全,不得损毁、改建、添建或者拆除不可移动文物。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名称是特定不可移动文物的精髓和灵魂,当地修缮过程中把“拱辰门”改为“巍山”的做法,不仅显得太过随意、儿戏,而且明显有悖法律规定,说得不客气点就是“破坏性修缮”而非“保护性修缮”。
巍山县官方通报中回应称,原“拱辰门”字样为1996年维修拱辰楼时设置,“非文物本体”,这一说法显然站不住脚,有挑战公众常识认知之嫌;至于说“为进一步将巍山丰厚的文化遗产资源转化为旅游资源,助力巍山经济社会大发展”更显得牵强,难道沿袭使用“拱辰门”会影响转化、妨碍旅游经济发展?相反地,太过随意的改名甚或“变脸”,倒难免会使之黯然失色,效果只会适得其反。
众所周知,历史文化遗产往往承载着特殊的历史记忆,蕴藏着特定的文化意涵,寄予着特别的乡愁乡情,随意修改不仅可能造成人为的文化断层,不利于历史、文化价值的挖掘与传承,而且也会给公众带来违和感,削弱其史学价值、文化价值和观赏价值,这也正是近些年来个别地方更改景区、古迹名称等做法屡遭质疑的要害所在。拍脑袋、想当然地乱改名乃至借保护、发展之名行破坏之实的文保乱象该终结了!
(原题为《【彩云网评】“拱辰门”改“巍山”?文物岂能随意变脸》)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