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电子烟“危害低”被世卫组织否定,仍有网店月销售额超千万

林聪 李彦琴/红星新闻
2019-10-08 09:27
绿政公署 >
字号

10月1日起,深圳最新“控烟令”正式开始实施。据了解,新修订版的《深圳经济特区控制吸烟条例》(以下简称《控烟条例》)中,通过明确吸烟的概念——指使用电子烟、持有点燃或者加热不燃烧的其他烟草制品,将使用电子烟纳入吸烟的范畴。

10月4日,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发布声明,警告消费者停止使用添加四氢大麻酚的电子烟产品,声明提到目前全美与电子烟相关的肺病病例已超1000例。

与此同时,根据国盛证券的研究数据,全球烟草市场规模按7700亿美元计算。《2018年中国电子烟行业发展研究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电子烟企业近4000家;2018年,电子烟的销售额已增加到了近50亿元。

几则新闻,将近年来风靡全球的电子烟电子烟推上风口浪尖。一边是公众对监管的期待,一边是资本市场的火爆,电子烟将何去何从?连日来,红星新闻记者进行了观察。

抽电子烟的市民

火爆

销售依旧红火

有线上店家月销售额超千万

“现在基本只抽电子烟了。” 29岁的张女士烟龄近十年,去年经朋友介绍接触到了电子烟。“当时想戒烟就试了下,口感跟真烟很像”。

随后去日本玩时,她花了400元买了一套。张女士选择的是加热烟丝的电子烟。其中烟丝就像一根缩短到了两三厘米的传统香烟。“这个叫烟弹,我通过代购买的。”

张女士以前买的传统香烟一包大概20元,按一天一包算,一个月会花600元左右。换成电子烟后,除了一次性购买机器的花费,主要花费还是消耗品“烟弹”。

张女士购买的“烟弹”和传统香烟类似,一条十包,每包20根。每条在400元上下,每包的价格相比之前翻了一番。“现在每天最多半包,一般三天一包。抽得少了,花费和之前差别不大”。

同样为了戒烟的46岁何先生,由于工作压力大,一直以来每天至少会抽一包烟。多次尝试戒烟失败后,在朋友的推荐下,他开始尝试电子烟。

“烟瘾来时,就抽电子烟缓一缓。但几次过后,还是觉得差点意思”。试了几个月,何先生觉得戒烟效果并不明显。

烟龄7年的周先生,抽烟主要是作为日常工作之余的消遣。偶然在网上看见电子烟介绍后,觉得电子烟新颖好玩的他开始抽起了电子烟。“出烟量更大,有一种吞云吐雾的感觉,看起来很‘酷’”。

电子烟

记者在一家网络购物平台上输入“电子烟”,发现月销上千笔的店铺达150余家,价格从19.9元到999元不等。在筛选条件中,记者看到选择50-140元区间的消费者有34%,选择140-775元区间的有37%,而选择775元以上的有29%。

其中销量排名第一的店铺月销14万笔。而该店铺销售的三颗装盒装烟弹,一盒的价格为99元。按照月销14万笔的销量计算,该店铺一个月的最低销售额为1386万元。

除了线上网购,电子烟在线下也越来越活跃。“平均每天销售额上万元是没问题的。”成都一家电子烟俱乐部的店员介绍说,2018年之前店里还是以销售“大烟”为主,去年“小烟”一下子火了,占了店里销售额的一半还多。

“可能是因为方便,连打火机都不用带了”。街边的小卖部都有卖的,酒吧、餐馆都有人推销。

店铺售卖电子烟

而他口中的“大烟”主要是指烟雾量更大,需要不时滴加烟油的电子烟。“肺活量多大,烟雾就多大。”当天,前来购买烟油的客人告诉记者,抽烟的同时还可以玩各种花式吐烟圈,人也更放松了。

客人和店员一边聊天,一边对着天花板呼出烟雾。不过烟雾还未散尽,就有安保人员来到店门口,“可能是烟雾警报器响了”。

“小烟”则包括大约能抽两三百口不等、抽完就丢的一次性电子烟,以及可以更换烟弹的电子烟。一些小卖部,也再售卖价格三十元左右的一次性电子烟。

漩涡

“危害低”被世卫组织否定

监管处于空白地带

电子烟真的危害更低?

“抽一口传统香烟对着纸巾呼气,纸会变黄;抽电子烟后对着纸巾呼气,纸不会变色,只会变湿。”在实体店购买烟油的顾客介绍说,因为抽电子烟呼出的都是水雾。

顾客表示,有的烟油很差,真的就像水一样,一点油的粘稠感都没有。“厂家当然希望加的东西越少越好,最好就是香精加水,成本更低,所以烟油的危害不是里面的有害物质,而是黑心厂家用便宜的原料”,一家实体店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今年20岁本不吸烟的小王,被网络上“花式电子烟”表演视频中的各种技巧所吸引,随后在网上购买了电子烟。

对于抽电子烟算不算抽烟?小王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在电子烟线上售卖店中,几乎所有店铺商品详情的最后,都会有未成年人禁用提醒,明确表示“本品含有尼古丁、未成年人使用电子烟会影响呼吸系统、肺部”。

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2019年全球烟草流行报告》中明确指出:“毫无疑问,电子烟有害。” 目前来看,多数研究者的结论是电子烟对人体有害。

即使支持电子烟的研究者,也只是强调电子烟相比卷烟危害低,但究竟低多少并无明确说法。

电子烟是否可以随意售卖?

“有烟丝的烟弹,国内好像是不予许卖的,国产的好像也都是出口的。”顾客张女士表示,有烟油的烟弹应该是允许卖的。

实体店的工作人员态度则更加明确,“卖有烟丝的烟弹被抓至少要关两年吧”。而烟油和电子烟是没问题,“都是正规厂家生产”。

红星新闻记者查询多家销量靠前的电子烟线上店铺发现,部分商家经营范围明确包括电子烟、电子雾化设备、电子产品、电子元器件等的技术开发、咨询与销售;

有的店铺则仅有 “其他机械设备及电子产品批发”;

还有的店铺经营范围则显示“包括电子烟、烟液、甘油、香精香料的研发与销售(以上均不含烟草制品”)。

今年8月,国家烟草专卖局办公室在回复商家提问时表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第六条第一款规定,从事烟草专卖品生产、批发、零售业务,必须依照《烟草专卖法》和本条例的规定申请领取烟草专卖许可证。

对部分电子烟,经鉴别检验,含有烟草成分,国家烟草专卖局纳入卷烟鉴别检验目录的,属于烟草专卖品,销售此类产品应持有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法律规定,持证零售客户必须从当地烟草公司进货,但目前我们没有供应任何电子烟产品。

去年8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烟草专卖局关于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电子烟的通告提到,目前我国还没有正式颁布电子烟的国家标准,市场上在售的各类电子烟产品,在原材料选择、添加剂使用、工艺设计、质量控制等方面随意性较强,电子烟产品质量参差不齐,部分产品可能存在烟油泄露、劣质电池、不安全成分添加等质量安全隐患。

变局

市场井喷式增长

法规或将对行业洗牌

与监控空白相应的,是电子烟市场的红火。

近年来,新型烟草制品在国内外市场引起关注,成为烟草行业新的经济增长点。信息咨询公司欧睿国际的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全球雾化式电子烟市场规模为158.4亿美元,同比增长36.2%,增速较2017年提高近20个百分点。

在中国,电子烟消费人群在逐年增加。分渠道来看,八成左右的电子烟是通过网络渠道实现的;实体终端中,专门店约占14%。

分公司和品牌来看,本土电子烟公司继续占据电子烟市场的主导地位。据欧睿国际预测,2020年雾化产品销售额将达到323.73亿美元,在2017年的基础上增长近90%。

从中国看,新型烟草制品市场同样呈现井喷式增长。以电子烟为例,电子烟市场规模从2012年的8.53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40.1亿元,年均增速高达36.3%。

此外,2018年6月开始到现在,20多个电子烟品牌的融资金额从数千万元到上亿元不等。根据国家烟草专卖局的统计信息:

2018年1-9月,烟草行业商业销售额12154.81亿元。2018年10-12月,烟草行业工业总产值2249.64亿元。今年1-3月,烟草行业工业总产值3003.17亿元。

一份国盛证券研究所的研究数据显示:

▪ 全球烟草市场规模按7700亿美元计算,在电子烟的市场渗透率为1.56%的情况下,电子烟的市场规模为120亿美元。

▪ 当电子烟进一步蚕食传统烟草行业,渗透率达到3%时,市场规模为231亿美元。

▪ 具体到国内,中国烟草总公司一年的总收入如果按1万亿元计算,当电子烟市场渗透率为1%时,电子烟的国内市场规模为100亿元。

▪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中国的电子烟市场,目前还处在非常早期的阶段。过去很长时间里,国内电子烟的渗透率都不到1%。

无论这样的估算是否真正科学,但低渗透率对于投资方来说,意味着巨大的潜力。但在业内人士眼中,决定电子烟前景的主要还是政策。

记者检索发现,国家烟草专卖局官网上一篇名为《新型烟草制品市场发展及法律监管》的文章对电子烟市场发展与监管进行了分析。文章指出:

在电子烟市场的监管上,各国监管政策差异较大,关键在于是将电子烟归类为普通消费品、烟草制品还是医用药品。各国立法可分为五类,分别是按普通消费品监管、统一纳入烟草制品监管、按药用产品监管、禁止销售和禁止销售、使用。

从发展趋势来看,各国监管力度正在不断加强,具体表现在4个方面:加重税收,如欧盟;纳入烟草制品进行监管;制定产品标准,规范产品工艺和质量;限制广告和渠道。

在中国,尚未制定针对电子烟的监管法律。不过,国内电子烟企业纷纷自发组织成立行业协会,推出行业标准,促进产品整体品质的提高。

最明确的信号在今年7月底,国家卫健委会同有关部门进行了电子烟监管的研究。根据电子烟产业界的预测,电子烟的立法最快可能于10月落地。

这似乎预示着我国电子烟强力监管时代也即将到来。业内人士认为,从长期来看,对于电子烟的监管趋严是全球趋势,《电子烟》强制性国家标准有望在年内发布,填补监管空白,行业有望进入有序迅速发展阶段。

(原题为:《电子烟“危害低”被世卫组织否定,仍有店铺月销售额超千万》)

    责任编辑:李敏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