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借改革赋能,苏州相城从“苏州洼地”崛起为“长三角黑马”
今日相城 图
顾健依然记得十余年前,第一次离开家乡,去郑州上大学时,现在的高铁苏州北站地块还是一片荒芜。
离开郑州,又辗转去德国读了四年博士后,顾健本想到上海从事科研,然而,正是来自苏州市相城区的一纸招聘,最终让他回到了家乡工作。
这份不太寻常的“英雄帖”,以底薪25万招揽海归人才。录用后进入机关单位工作,但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公务员。
经过层层选拔,顾健最终顺利进入相城区科技局高新技术科工作,主要从事高新技术企业的申报与管理。
尽管远离了自己所擅长的科研一线,但在顾健看来,工作一年多来也算是“弹无虚发”。他在相城区的多个外出招商活动中,都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专业优势以及良好的外语沟通能力。
而像顾健这样,这两三年,被吸引留在相城区级机关单位工作的海归人才,目前已多达138位。另外还有一大批高层次创新人才落户到相城进行创业。此前并不显山露水的相城,正成为苏州又一块正在崛起的人才高地。
这批高层次人才,为何纷纷选择扎根相城?
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采访时,多名海归人才并不掩饰对薪资水平的满意,但同时,相城区展现的活力、精气神以及发展后劲与面貌,更让他们觉得“不虚此行”。
依托苏州北站,一座现代化的高铁新城已经拔地而起。得益于与上海之间的时空距离被缩短至23分钟,曾被视为“苏州洼地”的相城,正在成为长三角新的投资热土,也得以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国家战略中,被重点提及。
事实上,除了在面上主动做好“枢纽”文章,以超常规招揽海归人才为代表的一系列改革举措和决心,更是相城这匹“黑马”能够实现“弯道超车”的内在基础。
不拘一格,巧引大批海归人才
和顾健同一批到相城工作的海归还有范容,这位曾在英国留学多年的“金融才子”,目前在苏州高铁新城从事招商等工作。
他依然记得,那是2018年2月1日,上午他刚到高铁新城正式报到,当日下午就跟队去了北京,对接相城科技金融产业园和一家资本公司的合作事宜。
如此快节奏的工作并没有让范容觉得承受不了。相反,这和他的期待恰恰是吻合的。“相城的发展潜力摆在那儿,意味着供你施展的舞台也会非常广阔。”范容告诉澎湃新闻记者。
此前,他曾在苏州另一个“明星板块”工作过。在他当时看来,相城并不太起眼,也并不是高层次人才就业优先考虑的地区。
但如今,相城已成为高端人才扎堆的板块之一。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已有138名各类海归人才在相城区机关单位、乡镇板块工作,各司其职,各扬其长。
相城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几年,为了支撑相城的产业、招商、城市规划建设等发展,相城区除了常规的公务员及事业单位人才招聘外,还根据相城发展的实际需求,用更灵活的方式,广揽“海归”等高层次人才。
据介绍,区里委托了第三方,每季度会对海归人才进行考核,若全面考核优秀,下一年将在25万底薪的基础上增加8%。同时,海归人才还享受购房补贴、贡献奖励等一系列政策。
对于海归人才的子女入学等实际生活中的细节问题,相城也都考虑到了。比如,在高铁新城上班的范容,孩子就在同一幢楼的三楼上幼托班。“这些后顾之忧,区里面能想到的,基本上都解决了。”范容说。
“一窗受理、全科服务”,行政审批新品牌
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相城打破常规招引海归人才,并引发其他区县效仿,是以机构改革为背景的。
据相城区委组织部人士介绍,目前相城实行了大部制式的“大科室改革”,砍掉了25%的科室,减少职能重叠、交叉。
为了提高行政效能,相城区行政审批实现了“一窗受理”,一改过去各个部门业务窗口“各自为政”的局面。
据介绍,改革后,顺利实现了“两下降一提升”,即窗口精简了64%、人员精简了35%,服务效率反而明显提升,成功打响了“一窗受理、全科服务”的相城品牌。
纵向上,相城开展了属地化改革,将原属区级部门管理的基层站所,以及基层财政支持的学校、医院进行“资源下沉”,给乡镇放权,同时压实基层责任。
比如,相城区现有62所中小学校中,区管学校仅保留了9所,其余全部移交由所属的乡镇街道来管理。人事任命方面,除了“一把手”校长,其他副校长任命均由乡镇来统筹。
与之呼应的是,乡镇,尤其是经济发达镇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持续深化。
在省级经济发达镇渭塘,该镇行政审批局内设有一处24小时“便民超市”,里面摆满了各式各样的自助机器,可充公交卡,可缴水电气,等等。
渭塘镇相关负责人表示,依托省级“不见面审批”标准化试点改革,渭塘成功创建了“全科式、全网式、全时式”政务服务新模式,目标“进一个门,办所有事”。
在渭塘,原本分属9个部门的执法事项已经实现了整合。渭塘镇综合行政执法局副局长胡海刚记得很清楚,过去镇里有个渣土运输企业,跑冒滴漏很严重,但苦于没有执法权,过去只能以劝导为主。
如今,综合行政执法局可以根据相应标准,对其进行行政处罚。胡海刚告诉澎湃新闻,刚开始的一个月他们开出了30多单各类行政处罚,后来服务对象都规范起来了,处罚数量才逐渐减少。
“我们比企业更着急”
在相城区行政审批局,该局项目审批科科长周颖翻出了厚厚的一本《相城区在建项目情况汇总表》,上面记载了已拍地未开工的、正在建设中等处于不同进度的项目进展情况。
和过去等着企业上门来办事不同,如今,用周颖的话说就是,“我们现在和企业共进退,甚至比企业更着急”。
据其介绍,他们会定期向区领导报告项目进展,而对企业,也会定期进行跟踪推进。比如,对暂时“卡壳”的项目会组织答疑,进行针对性辅导。
同时,对于每个项目,都建有相对应的服务微信群,工作人员会根据不同的审批节点,及时向企业人员发出提醒。
值得一提的是,群内不光有区级部门工作人员,还有乡镇上的“项目审批代办员”。相城区规定,每个乡镇原则上不少于两名镇级代办员。
顾名思义,代办员的主要职责就是“跑腿”。对于企业和项目来说,不光是“一窗受理”,更是享受“一名专员”的服务,随叫随到。
比如,阳澄湖镇代办员严颖颖的职责是,在等待土地手续办理过程中,把后两个月的工作提前完成。
经过统一培训,代办员对各项流程都已熟悉,因此善于将可以同步进行、穿插办理的流程实行同步办理。若由企业自行办理,效率会大打折扣。
据周颖介绍,在相城,一个项目从立项到开工,目前只需两个多月。“但在过去,从立项到开工,半年就已经很不错了。”周颖说。
翻开《相城区在建项目情况汇总表》随机看到,相城区望亭镇的一个精密组件生产线项目,从5月15日立项,到7月29日办结取得施工许可,只用了75天。
据公开报道,2018年,相城区在江苏省营商环境评价结果中,综合排名列全省96个县(市区)第10位,苏州第2位。
去年11月9日,江苏省“不见面审批”标准化试点工作成果汇报会正是在相城召开。不见面审批的“相城实践”,得以在江苏全省宣传推广。
相城板块在长三角隆起
不破不立。
相城区相关负责人感慨,相城区对机构改革的过程,事实上也是从上到下进行统一思想、逐步形成共识的过程。
在其看来,思想认识的统一是行动的先导。体制机制的改革,目的是为相城的快速发展创造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提升政务服务效能。
过去,出于制度上的桎梏,“上热下冷”的现象是存在的。也就是说,上面提出了目标,但下面在及时跟进推动上却动力不足。但现在,相城干部的干劲十足,精气神令人为之一振。
据澎湃新闻此前报道,2018年8月,昆山新的党政主官搭班子后的首次外出考察学习,选择了苏州工业园区和相城区。身为国内“最强县级市”的昆山,为何要向GDP仅为自己1/5的相城学习?昆山市委书记杜小刚当时表示,要向苏州工业园区学习一个“新”字,到相城则是要学习一个“拼”字。
刚刚建区时的相城,底子相对薄弱,绰号也比较多。比如,“苏州的苏北”、“苏州的洼地”以及“苏州的北大荒”等等。
然而,随着高铁苏州北站定位的不断提升,相城打造枢纽经济、研发经济的优势愈发凸显,特别是随着这一批优质的产业项目和研发机构落地,相城也一举摆脱了苏州“经济洼地”的刻板形象。
未来,京沪高铁将和南北向的通苏嘉甬高铁在苏州北站交汇。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苏州市市长李亚平更是发出恳请,“把苏州北站打造为长三角国家级高铁枢纽”。
今年9月,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蓝绍敏调研昆山时提到,落实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要加快构建完善虹桥—昆山—相城合作机制。
另据澎湃新闻此前报道,今年3月,江苏省政府研究室副主任沈和在出席公开活动时,曾说到,相城原本是苏州规划的农业区,如今却依托高铁苏州北站打造高铁新城,部署了科技研发、科技金融、文化创意三大产业。沈和甚至认为,相城将是未来江苏乃至中国“最有爆发力、最有潜力的城区之一”。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