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杨浦七梦|消遣:消遣杨浦,杨浦消遣
施佳宇:崭新的世界和早就想做的事
上海是一个移民城市,杨浦区聚集了大量苏北移民。我从小在崇明长大,大学毕业才来到上海市区。而从历史渊源上,崇明与江苏更亲近。
崇明1958年前隶属江苏,后划分至上海,在生活方式、习俗、方言上也与江苏更相近。我从小在田野里抓虫子长大,对大众普遍对“上海现代繁华都市”的认知是陌生的,有疏离感的。在过去的老上海看来,“崇明的”和“苏北的“没有区别,就像我们“崇明的”和“苏北的”又和全国别的地方的人一起共享着对“大上海”的刻板印象。
2016年大学毕业后,因为从事历史建筑保护工作,开始关注上海的发展与保护城市文化遗产之间的矛盾。我对“上海”这座城市,或者说这个概念,越来越好奇。我开始拍摄上海,记录那些繁华表皮下被人忽视遗忘的城市角落,城市边缘的人物从未因城市发展而改变他们的生活方式。这些带着上个世纪的气质活脱脱地展现在我面前,我又转头在狭窄幽暗的棚户中穿梭。因此,具有同样特质的淮剧——苏北人带入上海的苏北小戏,偶然掉入了我的视野,就符合逻辑。
通过查阅杨子老师的文章,我开始了解淮剧民间戏班这样一个特殊群体。淮剧在上海的历史随着苏北人进入上海而发展。自19世纪80年代开始,杨浦工业开始萌芽,淮剧艺人服务于从事工业、纺织、码头、运输的民众,在杨浦持续得到滋养。新中国成立之后,特别是在对工人身份较为重视的年代,淮剧得到了时代眷顾;也因来到大上海,艺人之间产生更多交流,不同剧组、剧种、戏班相互学习和竞争,使得淮剧发展为杨浦工人阶级具有代表性的消遣方式。
在戏班拍摄的施佳宇,伍惠源摄。淮剧是一种生根于基层的剧种,练功以及表演的条件都十分艰苦,与工人阶级的精神气质相辅相成。工人阶级在淮剧中寻找精神世界,淮剧也为工人创造了一个共情的平台。可惜,短短几十年中社会发生巨变,逐步进入商品时代,而民间淮剧没能跟上步伐。再加上,上海的城市发展需要动迁改造,稀释了其受众,而铁杆戏迷,尤其是老一辈的淮剧观众逐渐离世,于是在青黄不接之下,现在上海的民间淮剧团仅剩下两家。
这些对我而言是崭新的世界。得益于朋友相助,我得以进入他们仅存的表演剧场。想不到,在这个满是老年观众的剧场,我一个年轻人竟没有什么违和感。没有人在意镜头。唱完戏,老板娘对着还在拘束着的我说,多拍拍,让更多人来看。我觉得一切都蛮好,适合长待,但我不知道该做什么。
恰好王昀拉我做这个项目(当时内心是拒绝的),在对杨浦没有什么特别想法的时候,淮剧就在脑海里举了举手。于是我开始了早就想做,但一直没做的事。尽管还是不知道怎么做,不过第一步总算是踏出去了。
伍惠源:一个引子
当时王昀也把我拉进来做这个项目,理由特别充分而牵强——“你们认识+你们都是拍照的。”
我一个外地人,对上海都不了解,更别说杨浦这么具体的地方。于是跟同样觉得自己是外地人的施佳宇聊了聊,想了想,走了走,还是觉得,不如做淮剧吧!不瞒你说,因为最快最直接最方便。
在戏班拍摄的伍惠源,施佳宇摄。我指的快是,这个题可以很容易勾勒出一个只要做了就有点收获的框架。我曾经做过关于自己家乡的小作(zuō),利用老照片、具象与意象化的照片,来建构出一种陈述方式。这种介入路径也可用在这个项目上,作为一个半探索收集半梳理表达的开始。
经过几次踩点,我和施佳宇聊起了吸引彼此的东西。施佳宇很关注怀旧式的美感,关注他们平淡如水但不断坚持的日常,特别是,淮剧艺人们面对着看似注定要消逝的结局,依然在坚持,投入每一次的表演中,戏唱罢,卸了妆,投入到各自的现实生活,闲聊几句买菜做饭,与世无争。我关注的是其中所有似是而非的关系:人与物品之间的,人与人之间的,人与时空之间的。我想,我们两个不管做出什么,应该都可以玩得很愉快。
我们俩有很多事情没做,就画了很多大饼。在这里留个悬念,看慢慢走着能实现多少(其实是因为到时候搞砸了你们也不知道嘿嘿嘿)。
我们想做的只是一个引子,引出这个话题,得到见证或讨论,或延续,或别的什么。更重要的是,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新项目的开始。这场展览展出的,就像是我们刚刚找到了一块可雕琢的石头之后,暂时大刀霍霍出来一个模糊的轮廓。但希望,这个轮廓对我们来说,接下来从任何一个部分精细打磨都可以,对观众来说,也是个有感知的开始。
施佳宇和伍惠源在戏班拍摄,王昀摄。施佳宇,生于1994年1月21日,上海崇明。
历史建筑保护从业者,纪实摄影爱好者。喜欢在无聊生活中寻找刺激。
伍惠源,生于1988年7月24日,广东台山。
澎湃新闻Sixth Tone多媒体记者。新时代懒蛋。
关于2019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
为进一步促进上海的转型发展,提升城市公共空间品质,推动城市更新工作的开展,以“文化兴市,艺术建城”为理念,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管理局、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19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SUSAS 2019),已于2019年9月29日在杨浦滨江拉开帷幕,活动持续至2019年11月30日。
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是市政府批准举办的大型城市公共活动,旨在通过“展览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将城市建设中的实践项目引入展览,将展览成果应用于建设实践,从而倡导城市公共空间理念、提升城市魅力。
本届空间艺术季以展现上海城市滨水公共空间的建设成就为背景,将杨浦滨江南段5.5公里滨水公共空间作为主展场,邀请世界各地艺术家结合工业遗产和场地特色,在地创作一批公共艺术作品留存于滨江,丰富滨江景观;将原上海船厂的两座船坞开放,为人们带来大构造空间魅力的震撼体验。
关于“杨浦七梦”
2019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SUSAS学院的项目之一,由澎湃新闻市政厅与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发起,希望借助七组研究和创作,勾勒出曾经生活、工作在此地的人们,与此发生过怎样的故事,如今又对此怀有怎样的梦想。成果将于9月底至11月底在原烟草仓库的“绿之丘”展出,并期待纳入更多观展者的讲述。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