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为什么一过节你就管不住这张嘴?
原创: 传说中的小编 四象工作室
逢年过节,我们总有“应景”的美食。盼星星、盼月亮,好不容易盼来的国庆长假,可爱又迷人的你,定然不会放过各种好吃的。话说中国人骨子里那种对美食的“执念”代代相传,没有先祖们在灶台前付出的脑细胞也就没有我们今天能吃到的各色美食。
数字之道根据各个朝代的流行菜品或新出现的食物挑选出了比较有时代特色的菜肴,看看如果回到祖先的时代,想来个三菜一汤我们都能吃到什么?
文 | Seni
图 | 高高兴兴
“三菜一汤”的进化史
先秦生产力有限,这顿饭能吃到什么基本取决于你今天出门抓(采)到了啥。周朝已经出现了菜圃,不过不好意思这些菜是给贵族准备的,想吃菜请自行出门挖。虽然条件艰苦了一些,周朝人民已暴露了华夏子民的吃货属性,创造出了各种烹调方法,生吃、熟吃变化丰富,像类似叫花鸡的做法这个时候已经出现了“叫花猪” “叫花鸭”等。纵然糙了一点,也坚决不会搞出“仰望星空”这种逆天神菜。汉朝虽然生产方式比先秦时代有所进步,但除了都城以外,广大人民群众基本还处于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的状态。不过这依然没能阻挡先祖们对美食的追求,炯、煮、烧、烤、烙,烫、炸、蒸、脯这些方法在秦汉时期已差不多全部出现。在汉朝做贵族还是能吃到不少好吃的,各种烤串、肉脯、肉酱。有时皇帝心情不好还会把犯了罪的大臣做成肉酱送给王公大臣品尝,穿越需谨慎。
经过多年的钻研,到了唐朝中国人民做饭时不论原料还是技法都已摆脱了早期惨兮兮的阶段,色香味大幅提高,史料上留名的名菜、名小吃众多,比如庾家粽子、糖螃蟹、驼峰炙、烤全羊……若是住在长安、扬州这样的大都市,在家里吃腻了还可以出去吃各种各样的馆子,“街店之内,百种饮食、异常珍满”,想小资一点来顿西(域)餐也完全没问题。除了餐馆,酒肆的数量也非常多。这些酒肆和现代酒吧一样,为了招揽生意不光雇漂亮妹子做服务生,还有乐师现场助兴,灯红酒绿中催生出了中国最早一批泡吧boy,他们整日泡在酒楼,不醉不休。
宋朝经济强盛,是继盛唐之后又一个适宜培养吃货的朝代。宋代 “网红”食物之一是“饼”。不过此饼非彼饼,宋代凡是用面粉做的都可以叫饼,如果是烤制的就是“烧饼”,那著名的大饼代言人武大郎卖的“炊饼”是什么?答:馒头。这个时期居民食谱的种类又攀上了新高度,同时被激发的还有老饕们的创作热情,比如宋朝人创作了很多假肉菜,堪比今天的各种素鸡素鸭,并且汴京食肆中已有专营素菜的素食店。
按照中原士大夫们对食物的审美,元朝统治者虽然武力值高,但在吃方面堪称茹毛饮血的负面典范。到了明朝饮食上便朝着奢华之路一路狂奔。早期还有崇尚节俭的皇帝明令禁止,太平日子一久仍然忍不住穷奢极欲起来,大户人家如果遇到了正式场合一顿饭甚至要上数十道菜,阵势不输皇亲国戚。民间饭菜虽然无法做到如此奢侈,但是在用料和做法上依然在追求“食不厌精”。此外在西方人追求食物原味时,明朝人做饭已经开始沉迷香料无法自拔。像胡椒、豆蔻这些以前番邦肉菜限定的调料也成了蔬菜必需品,有事没事扔一把胡椒准没错。
明清两朝中餐的烹饪日趋成熟。到了清朝,各地极具地方特色的美食体系也逐步走向完善,这里就不一一赘述。民国时期,一股新的潮流出现了。
民国美食界最新潮的要数西餐。清朝末年,西方文化开始进入中国。通商口岸出现了歪果仁开的面包饭和西餐厅,这些地方的居民第一次尝到了炸猪排、红肠沙拉这些洋人的玩意。民国时期,随着大家对西方文化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上海一些精明的商家决定自己也开一开“番菜馆”,受到时髦人士的各种好评。为了扩大市场,有些坚信“中西合璧疗效好”的店家甚至还研制出“中餐西做”的方法来讨好国人挑剔的胃,结果不光国人点赞,一些外国食客也迷上了这种菜。
国人对美食的热情燃烧了上千年,今天你家的三菜一汤又是什么呢?
资料来源:
王赛时 《唐代的餐饮业》
姚伟钧 《唐代的饮食文化》
刘璐 《西周饮食文化研究》
黄展岳 《汉代人的饮食生活》
王赛时 《唐代饮食中的蔬菜》
侯彦喜 《宋代饮食文化初探》
涂丹 《东南亚香药与明代饮食风尚》
王芙蓉 《民国时期上海西式饮食探析》
陈宝良 《明代饮食生活时尚及其新动向》
刘春英 《民国时期中国饮食文化构成论述》
王熹 《论明代社会各阶层的饮食生活与风尚》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