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纪念钱谷融百岁诞辰:文学人学,山高水长

王雪瑛
2019-10-02 10:07
来源:澎湃新闻
文化课 >
字号

今年是钱谷融先生诞辰百年,也是“五四”运动一百周年。由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与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联合主办的“新文学”传统的赓续与发扬——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周年暨钱谷融先生百岁诞辰学术研讨会在上海举行。

此文为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

今天是2019年9月28日,是导师钱谷融先生的百年诞辰。这个日子早已在我心里标注,自从先生告诉我,他和孔子的生日是同一天9月28日,就铭记在心。感谢华东师大中文系,感谢华东师大出版社,我们大家相聚一堂,缅怀先生,探讨先生的学术思想与新文学传统的赓续。

先生出生与五四运动是同一年,他是五四的同龄人,从1919年到2019年,先生百年的生命之旅多么丰厚:先生百年,春华秋实,文学人学,山高水长。

如果将我们的人生比喻成一部长篇小说,那么先生对于我来说就是一部经典。我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阅读这部经典,细细体会着先生将文学与人生、学术和生命、思想与情感融为一体。先生,以独立之思,铸就学者的风骨,以性灵之笔呈现文学的魅力。

从青春年少成为先生的学生到如今的人到中年。先生的声音在我行走的路上始终清晰,我接通电话就可以听到他的声音,我走进华东师大二村的家,就可以看见他的身影,而从2017年9月28日开始,这一切都已成为珍贵的记忆,在我的心中流动:是不舍,是缅怀,是感念,是思索……情感的激流终于抵达了思想的岛屿,自从2017年9月28日晚,钱先生远行后,这是我心海起伏的流向。

我展开回忆的一个个章节,从以往到现在,先生的人生都在为我们示范,特别是2017年盛夏的日子,高龄消瘦的他,病重入院的他,病程记录着病情危重,而先生依然思路清晰。9月28日的中午,我握着先生温暖的手,感受着他的生命力依然顽强!他始终保持着善解和宽厚,从容和淡定,在自然平静中透出非凡的力量,让我懂得什么是历经人生的逶迤曲折,依然保持人的尊严,闪耀人性的光辉。

先生有着现代知识分子的独立思考,新文化运动的精神内核,中国传统美学的现代传承。成为先生的弟子是我此生的幸运!

研讨会现场,陈子善、许子东、毛时安等学者嘉宾。

回想师从先生学习至今,感念先生的情怀与风范,有很多感怀和细节与大家分享,我从印象深刻的三点说起:要言不烦,惜墨如金,修辞立其诚!

我至今记得在庆祝先生八十华诞的会议上,先生的讲话时间没有超过三分钟。他首先表达感谢,“非常感谢各位赶来出席今天的会议,对我有很多赞誉,我没有大家说得那么好。如果要说成功,就是我选择了以教师为终身职业,我的一生没有离开过学校,先是读书,后是教书与读书。有弟子们和众多学生,看到他们的成长,让我欣慰!读书和教书,是我人生的乐事。再次感谢大家!”

先生如此凝练的讲话,大家都觉得意犹未尽,主持人也请求他再说几句,先生没有再说。先生就是这样的要言不烦。

先生的写作惜墨如金,他的论著不是多而厚,艰而涩,而是少而精,深而透。先生晚年写的散文《谈王元化》,让我叹服不已。此文为庆贺王元化先生80诞辰而作。先生敏锐地捕捉了晚年王元化先生的性情特点:既英锐又沉潜,既激越又雍容,“王元化是一个时刻在“思”的人,一刻不停地用脑子深入思考问题,他对问题的思考总是那么透彻,从不是浅尝辄止。他身上的英锐激烈之气虽依然未尽消退,但那沉潜雍容的一面则显然愈形突出、愈显得醇厚了”。

先生的文章就是这样不写则已,一写就语惊四座,用现在的话来说是被刷屏了。先生告诉我,元化先生看见他就说,“谷融,我算服了你了……”那种惺惺相惜的境界,尽在不言中。

文章能让王元化先生诚服,谈何容易!联想到先生常说,自己懒惰,无能,更能体会先生幽默中的自嘲,我想这也是魏晋风度。

修辞立其诚,说来话长,先生一生的研究和著述中都坚守着修辞立其诚。今天是先生的百岁诞辰,我简要说说对他的学术思想和审美实践的理解,这也是我最近完成的论文中的主要观点和想法。

钱先生发表于1957年的《论文学是人学》是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中的重要文本,是中国文艺理论研究领域中,系统阐述“文学与人学”的理论文章,融汇了他对文学核心问题的思考与发现,不仅对于我们回溯中国当代文学史,研究当代文学的变化和演进,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历史价值,至今释放着理论对文学现象的阐释力!更重要的是钱先生的人学思想不是教条僵化的理论,而是他从人生经验和艺术审美体验中来,又回到对文学作品的艺术分析和审美评价中去,形成文学理论与审美实践的融会贯通,构成钱谷融文学评论的独特魅力。

他在文章中深入浅出地论述,“人是生活的主人,是社会现实的主人,作品抓住了人,也就抓住了生活,抓住了社会现实。文学要达到启发人,改善人的目的,必须从人出发,必须以人的注意为中心,就是要达到反映生活、揭示现实本质的目的,也必须从人出发,以人为注意的中心。”

钱先生从古今中外的名著中旁征博引,具体阐述了个体的人在文学作品中的重要性,尤其是文学与人学的天然联系。他的“人学思想”真正接续了“五四”时期“人的文学”的启蒙思想,历经时代的嬗变,穿越岁月的风雨,钱先生始终坚持自己的学术观点,坚守修辞立其诚。

钱先生一生在高校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研究和教学工作,无论是他的人学思想,他的学术建树,还是他的文学批评,他对学生的培养,从不同的方面,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学科发展和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是慧眼识珠的文学评论家,他成功地选择了文本,并对文本做出了经得住时间淘洗的解读。在《论“文学是人学”》发表3年后,钱先生完成了《〈雷雨〉人物谈》,这是他对曹禺戏剧语言和戏剧人物的精要分析,生动体现了文学是人学的审美原则,成为现代文学研究中作家作品分析的典范,他从文本细读入手,对人物深入细致,出神入化的分析中,是深刻的思考力与细致的审美感觉能力的结合,体现了他的文学史视野、价值判断、审美体验和语言天赋等综合能力,这构成了钱谷融文学评论的境界与魅力。

钱先生没有为学术而学术,而是以真切的人生体验,真挚的思想情感投入文学研究,他的人学思想,他的审美实践不仅仅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留下了不可替代的学术成果,让我们在不同的时代语境中体会和领悟文学的魅力,给我们的心灵世界提供丰富而珍贵的精神资源。

在钱先生的人生长旅中,我跟随他研习中国现当代文学时,他已进入晚年,生命的长河经过了激流峡谷的盛年,流到了平和开阔的晚年。而我是一个从学校走向学校的青涩学子,当年的我还没有足够的阅历和思想的能力来领会这部经典的丰厚内涵,但经典已经将审美的种子,写作的态度,留在我的心灵世界。

现在当我步入成熟的中年,重读这部经典,发现经典的人文气韵已经浸润着我精神世界的内在肌理,影响着我的知人论世,为文为人。以前很少从先生的视角去考量,现在常常会从先生的视角去思虑。

如果没有大雨,每天下午,先生都会从师大二村的家里步行去长风公园散步,这段来回步行四十分钟的旅程,是他穿越岁月,保持健康、敏捷思维的有效路径。

2016年春节过后的早春,午后的阳光温暖而明亮,按照事前的约定,我在长风公园银锄湖畔的长椅上找到了钱先生。面对满湖春水,我们开始了聊天,从他敬重的伍叔傥老师,心仪的魏晋文学,谈到了现当代文学,曹禺和莎士比亚,契诃夫的戏剧语言,从他的《〈雷雨〉人物谈》,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谈到文学经典永恒的魅力……

如果说《世说新语》中的魏晋风度对于我来说还留在书本中,那么先生身上的魏晋风度则已经印在我的生命中。他是一个在人生长旅中思索“人学”奥秘的智者,一个在文学研究中体验人生百味的仁者,他的人生和文学相互影响,构成了他的艺术人生。

让我感到欣慰的是,在2017年的盛夏,我去看望先生的时候,我将对他的理解,都告诉了他。我还把最新的散文集呈送先生指正。先生很高兴,他对我说,“比数量更重要的是质量,你记着修辞立其诚就好,美的追求是生命的真正秘密。从你的为人和文章中,我想起了王尔德的话……”

先生的鼓励和教诲让我受益良多,以美来统摄真与善,这是钱先生的人生境界,也是我向往的人生境界。对美的敏感和向往,是我和钱先生贴心的交流。记得他对诗意与人生的阐释:“因为人性及其人的存在状态不可能是完美的,可能存在着种种悲剧和磨难。但是正因为有了诗人,有了诗情和诗意,人们能够体验到人性的美丽和光辉,享受人之为人的内在韵味和愉悦之情。”

从1957年发表《论文学是人学》,穿越60年的风雨沧桑,先生始终坚守修辞立其诚。先生真诚为人,磊落处世,坚毅地走过崎岖的险境,从容地走过人生的长旅。先生在散淡中坚守着对审美的执着,他对文学之美的理解,他对生命诗意的领悟,构成了他深邃唯美的人生意境:先生有着现代知识分子的独立思考,新文化运动的精神内核,中国传统美学的现代传承。

先生,是我可以审美,可以请益,可以亲近的导师,感恩此生有您!

【作者简介】

王雪瑛 评论家,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中国作协会员、上海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第九届全国文代会代表、上海报业集团高级编辑。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师从钱谷融先生研习中国现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硕士。曾获全国第六届冰心散文奖、冰心散文奖获奖作家东坡故里现场写作奖。著有《千万个美妙之声——作家的个体创作与文学史的建构》评论集,《倾听思想的花开》《访问迷宫》《淑女的光芒》等作品集。

    责任编辑:梁佳
    校对:刘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