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宁杭较劲补短板:杭州猛攻“新制造业”,南京寄望工业互联网
南京与杭州,长三角的“双子星”。作为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省份的省会城市、“明星城市”,两者也互为对方的一面镜子。
过去十多年间,借助于互联网经济,杭州一骑绝尘,风光无两,但“脱实向虚”的焦虑时常在本土企业家的论战中弥漫。相比之下,南京的制造业基础雄厚、体系完备,却被认为错失了消费互联网的“黄金十年”。
但现在,两个城市都在摩拳擦掌,去弥补自身短板,以图在未来的新一轮竞争中居于不败之地——杭州正在补“制造业”之短板,而南京寄望抓住新一轮数字经济和“工业物联网”的机遇,实现后来居上、弯道超车。
9月20日,杭州市召开全面实施“新制造业计划”动员大会。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周江勇说,要坚决把思想从制造业“过时”“低效”“低端”等认识误区中解放出来,坚定不移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努力探索新时代特大城市的制造业发展新路子。
恰好就在同一天,南京市长国际咨询会议举行。16位数字经济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国内外著名互联网企业高管齐聚一堂,为南京“发挥数字经济优势,深化创新名城建设”出谋划策。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在南京会议现场看到,南京与杭州竞争和对比的话题再次被提及。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陈煜波认为,杭州的数字经济是由消费互联网(B2C)而兴,其互联网电商、消费金融发达。而新一轮产业互联网转型中,南京的人才储备丰厚、制造业发达的优势比较突出,这都是杭州所不具备的。
面对南京市领导抛出的“南京如何精准定位并实现赶超引领”之问,专家们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AI(人工智能)产业就像葡萄干,传统产业就像白面包,二者合在一起,是放大了传统产业的价值,而不是颠覆传统产业。”驭势科技联合创始人、董事长吴甘沙说。
“坚决不同意‘互联网颠覆传统企业’的说法。”吴甘沙的观点,得到腾讯集团副总裁道峰的认可。道峰表示,互联网、数字产业和传统产业的连接、结合,才能推动经济持续增长、效能持续提高的良性互动。目前工业企业增长率普遍只有5%左右,如果插上产业互联网的“翅膀”,实现人与机器协同升级,年增长率将提升至25%。
南京:“后来居上”的雄心
“工业面临数字化转型需求,从生产管理效率、产品质量和价值、商业模式创新等方面,都有大量的工作要做。”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余晓晖表示,从国家或者产业层面,数字化将形成新的生产动能、新的生产方式,驱动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根据余晓晖的研究,产业数字化在数字经济中占据主导位置,2018年产业数字化部分的规模是24.9万亿,同比名义增长23.1%,产业数字化部分对数字经济增长的贡献度高达86.4%。
在互联网和数字经济时代的下半场,产业互联网走向了舞台中央。基于此,不少专家认为,南京将迎来发展的“风口”。
做出这样的判断,是基于产业互联网必须要有产业的支撑,并由此产生海量的数据。而南京正好符合这样的条件。
此前,南京市市委书记张敬华在公开场合推介南京时表示,南京是中国近代工业的摇篮和发祥地之一,产业发展基础雄厚、链条完整。构建了“4+4+1”的主导产业体系。
第一个“4”是4个先进制造业,包括新型电子信息、绿色智能汽车、高端智能装备、生物医药与节能环保。第二个“4”是四大现代服务业,包含软件信息服务业、金融和科技服务业、现代物流和高端商务商贸、文旅健康等。“1”是人工智能、未来网络等一批未来产业。
具体到数字经济方面,南京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处于国内领先地位,2018年软件业务收入超过4500亿元,持续位居江苏省内第一、全国第四。电子信息制造业持续增长,主营业务收入达3505亿元,新型显示、信息通讯设备、物联网等产业产值规模均超千亿元。人工智能、集成电路、云计算、大数据等领域资源要素也在加速集聚。
值得一提的是,南京集成电路产业吸引200多家知名企业进驻,涵盖制造、封测、材料、终端等产业链各个环节。“南京作为传统制造业大市,拥有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的广阔空间和大量需求。”南京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杨学鹏说。
“杭州在制造业方面很难与南京相比,这是南京非常重要的优势。”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陈煜波说,另外,南京有丰厚的高水平数字人才储备,2018年,南京计算机网络硬件人才是长三角平均水平的2倍,软件IT人才是长三角平均水平的1.2倍。南京还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处于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的交汇点,是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和国家物流枢纽城市。
因此,在陈煜波看来,南京的数字经济发展前景值得期待。而面对这些有利条件,南京市的领导层也提出“跨越赶超、实现引领”的目标。
杭州:坚定不移推进“新制造业”
南京要实现赶超,前方并不是一片坦途。
根据南京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杨学鹏的说法,南京要想在数字经济发展中走在前列,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据杨学鹏分析,在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等产业发展上,南京因起步较早,积累了一定的优势,2010年就获评首个“中国软件名城”。但是,近年来面对互联网发展的“风口”,“把握不够好、动作不够快”,一定程度上“错失”了机遇,被先进城市拉开了差距。
“基础较实、但高度偏低。”杨学鹏坦言,南京在数字经济发展上已形成一定规模,但创新龙头企业和“独角兽”企业还比较少,也缺乏具有开创性、领先性的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
同样位于长三角区域中心城市的杭州,在过去十多年已抢占先机,发展互联网新经济,诞生了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一批知名互联网企业,成就了“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的美誉。随之而来的是,杭州本土数字人才积累在起点虽落后于南京的情况下,却从全国乃至世界吸引了大量人才涌入。
在数字产业化、智慧城市建设等方面,杭州同样成绩亮眼,但并未止步于此。近年来,杭州猛然惊醒,意识到在互联网新经济的光环之下,存在实体经济不强的短板。
与南京市长国际咨询会议举行的同一天,杭州市召开全面实施“新制造业计划”动员大会。据《杭州日报》报道,会上,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周江勇说,改革开放以来,杭州制造业整体水平取得了长足进步,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制造业企业。但近年来,杭州制造业发展存在总量、增速、投资、产业层次、企业吸附能力等明显不足。
周江勇表示,要坚决把思想从“制造业过时论”“制造业低效论”“制造业低端论”的认识误区中解放出来,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坚定不移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努力探索新时代特大城市的制造业发展新路子。
“要全面实施‘新制造业计划’,实现数字经济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两个引擎一起转’,为杭州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能支撑。”周江勇说。
在周江勇的讲话中,提到重点推进“三提两改一创”等具体举措。
“三提”是指推进产业提档、企业提效、平台提能,“两改”是指实施大规模技术改造,实施大规模绿色改造。
企业家与科学家“相逢”
同一天里,这边南京开会向中外专家问计“如何发力建设数字城”,那边杭州开会推“新制造业计划”,巧合之中既具戏剧性,又流露出某种必然。
在外界看来,各自均把准了自身发展中的结构性问题、症结与短板,这也说明互联网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将是南京、杭州下一步角逐的“新疆域”。
方向既定,如何实现?前英特尔中国研究院院长、驭势科技联合创始人吴甘沙认为,“要针对自己的主导产业,要有所为,也有所不为”。
吴甘沙以重庆举例称,十年前,其确定发展笔记本电脑产业链,从零起步,聚集了惠普、宏碁、华硕等一大批国际知名品牌和代工巨头,用了五六年的时间,笔记本的产量达到世界第一。另外,还引进了大量零部件企业,使得重庆笔记本生产本地配套率达到80%以上。
对于南京,吴甘沙建议,要有清晰战略,合理规划,聚集产业群,并确保产业群的企业高度聚集,且相互协作,产生化学作用。
“(另一个)特别重要的是高级智力资源。”吴甘沙认为,大家经常说“要让企业家和科学家相逢”,其实企业家在创新过程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科学家把钱变成创意,企业家把创意变成钱,因此,如何培育和引进更多的企业家就显得尤为关键,这一点南京应该多向浙江学习。
这一观点也得到了陈煜波的赞同。他认为,发挥南京丰富的科教资源优势,应激活大学毕业生的创业活力。因此,要释放数字经济的发展潜力,政府应培育创新创业的肥沃土壤,降低年轻人的创业成本,树立创业文化,鼓励大学生打破“铁饭碗”的思想,不要“一毕业就找一份安稳的工作”。
“留住本地人才的同时,也要引进外地的一流人才。”陈煜波建议,南京应加强与北京、上海、深圳等全国一线创新型城市深度联系和互动,通过合作成立新型研发机构,大量引进一流的外企、互联网企业、创业企业,在南京成立区域总部基地,与北上广深形成良好的互动。
南京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杨学鹏在回应专家学者的建议时表示,对于专家学者在政府构建全方位的支持体系方面提出的针对性举措,南京将进一步深入研究。下一步,将全力抓好人才、资金、数据等要素的保障,持续为数字经济企业发展,解决共性问题,构建高含金量,全面覆盖大中小企业的支持体系,打造适应数字经济企业抚育成长的沃土。
“南京能不能在数字经济名城建设上创出特色,创出品牌,创出影响力,归根到底还是要看能不能形成资源集聚、产业发展的加速度。”杨学鹏说,为此,南京将进一步聚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等数字经济领域特色优势产业,坚持有效目标、重点突破,加快打造一批全省第一、全国前三、全球有影响力的产业地标,努力在规模、体量和创新能力上形成优势。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