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辉煌厚重!华中地区铁路70年的发展故事
▲9月26日《人民铁道》头版头条
华中守中,通达四方
华中地区位于我国中部、黄河中下游和长江中游地区,包括河南、湖北、湖南三省,起着承东启西、连南望北的作用。
今天,当我们看到一条条铁路用如椽巨笔在70年来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华中大地描下闪亮轨迹时,当我们看到一列列高速运行的动车组列车像一道道闪电穿过华中大地美丽的山峦、乡村时,我们不会忘记,铁路在这片土地上的辉煌与厚重的故事。
厚重历史与铁路情结
华中地区的铁路历史悠久,大冶铁路、京广铁路(京汉铁路和粤汉铁路)、陇海铁路等,在这片土地生存发展了100多年。可以说,铁路是华中地区最早的品牌之一。1923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了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更是让郑州、汉口名扬天下。
然而,铁路在这块土地上一直负重爬坡。1953年至1957年“一五”期间,国家开始大规模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一大批重点建设项目有相当部分兴建在京广铁路沿线的郑州、武汉、长沙等城市,沿线厂矿企业飞速发展,人口密度迅速增大。大量物资均需要经过京广铁路运输,而京广铁路的通过能力已远远不能适应国民经济的发展。当初,河南、湖北、湖南境内的铁路设备陈旧落后,技术标准低,且全部为单线铁路,旅客列车运行时速不足30公里。后来,国家虽然投巨资对京广铁路进行多次整修,建成了武汉长江大桥,修建了复线,并实施了电气化改造,列车速度和运输能力有了大幅度提高,但与飞速发展的国民经济和日益增长的客货运输需求相比,仍然不相适应。
王振华对于上世纪90年代的铁路春运有着太多的记忆。那时,他和妻子把刚满3岁的孩子留在湖北老家由父母照料,然后到广东东莞的一家服装厂务工。每年春节,他们都想回家看望老人和孩子。加班吃苦都毫无怨言的夫妻俩,面对两张回家的火车票却犯了难。夫妻俩轮流替班、通宵排队,但常常无功而返。“3年后的春节,我们排了3个通宵,才买到了回家的火车票。回家时,孩子都不认识我们了。”回忆往昔,王振华两眼泪水盈盈。
短暂的相聚化解了乡愁,返程的道路又添忧愁。“记得1999年春运,我们在武昌站排了2天队才买到去广州的火车票。”王振华说。
当时,一次春运之旅就是一次艰难的跋涉。华中地区人口稠密,是全国主要的务工人员输出地之一。而像王振华一样,以往的铁路春运给他们留下了太多辛酸的记忆。
铁路是国家的基础产业,是大众化的交通工具。正因如此,豫、鄂、湘三省以及铁路部门对这块土地上的铁路建设倾注了太多心血与汗水。
亲历者说
●旅客王庆山:
1951年,24岁的我从老家河北到山西参与铁路建设。如今,中国高铁发展让世界刮目相看,这是我们那一代人不敢想象的。感谢祖国,祝福祖国。
●郑州通信段开封通信车间党支部书记王冰冰:
小时候,我喜欢让父亲带着我去看火车,看过“咣哧咣哧”的蒸汽机车和“轰隆轰隆”的电力机车。现在,复兴号奔驰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高铁已成为亮丽的“中国名片”。作为一名铁路人,我感到高兴和自豪。
●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长沙南站管委会主任吴平辉:
京广高铁武广段建成通车后,给华中、华南地区经济建设注入了巨大活力。这些年来的发展成果证明,高铁是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加速器,是拓展区域合作、承接要素转移的助推器,是吸引创新资源、推动科技研发的放大器。
在郑西、京广、郑徐高铁,记者多次深入建设工地,看到的是广大建设者夜以继日工作的场面,感受到的是地方政府对铁路建设的全力支持。为了加快华中地区高铁建设进度,河南、湖北、湖南省委省政府专门召开征地拆迁推进大会。沿途各级地方政府成立专门的机构,推进征地拆迁工作;当地人民群众大力支持,为铁路的快速崛起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今天,翻开华中地区的版图,我们欣喜地看到,“十”字形高铁骨架、“米”字形高铁网、沿长江铁路快速大通道、城际铁路……蛛网般绣织在华中大地上。人畅其行,货畅其流,正在变成现实。王振华当初的感受一去不复返。
提速试验与铁路发展
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铁路部门以改变“经济发展受制于交通瓶颈、群众出行受困于一票难求”为目标,实施了既有铁路大规模改造。
在改造中,华中地区管内京广铁路就像一面高高飘扬的旗帜,见证着中国铁路的发展。
1997年4月1日,低速行驶了几十年的中国铁路列车第一次普遍提速。京广铁路迎来了发展的春天。也正是从这时起,铁路“慢牛”的形象开始在人们的脑海里慢慢淡化。
“这之前,火车好慢,从武汉到北京,最快也得17个小时。”武汉局集团公司一名老职工感叹。
第一次提速,武汉至北京间首次开行夕发朝至快速列车,时间由17个小时压缩到14个小时;第二次提速,京广线再上快车道,武汉至北京列车运行时间压缩到12个小时;第三次提速,随着武昌至广州段电气化改造的完成,武汉增开了南下广州、深圳的特快列车,2001年,武汉至郑州间还开行了“子弹头”新型列车……
如果说,六次大提速使中国铁路摆脱了“慢牛”形象的话,那么,新设备、新技术的广泛运用,则彰显了铁路与时俱进的风采。
自京广电气化线路贯通后,我国对新型大功率电力机车的研究就从未间断过。韶山3型、韶山3B型、韶山6型、韶山7C型、韶山8型……机车的更新换代便是有力的说明。
线路是确保提速安全的基础性工程。每一次提速,一批科技含量高的新产品都会被运用到线路中。第五次提速改造,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更换新型提速道岔130组,其中,国内第一组先进的重达100吨的复式交分重型提速道岔铺设成功,列车通过道岔的时速首次达到了80公里。
此外,先进的行车信号管理和车辆运行监测系统也在提速中被广泛应用。
其实,这只是铁路新技术、新产品在京广铁路大提速中被广泛运用的冰山一角。通过对既有线提速技术及高铁设计建造、动车组、运营管理等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的前期研究,我国积累了丰富的高铁自主技术攻关和科研试验经验,培养和储备了一批高铁专业技术人才,为随后高铁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今天,当我们看到高速列车如闪电般掠过华中大地时,我们不会忘记,中国高铁创新有着这块土地的贡献。
铁路建设与经济发展
分布在华中地区的一条条钢铁巨龙,贯通祖国南北、连接神州东西,是共和国重要的经济走廊。
1889年,张之洞来到武汉修铁路、办铁厂、办枪炮厂、办缫丝厂,实现了铁路与制造业的联动发展。
有人说,是长江养育了武汉,是京广铁路锻造了武汉。铁路给武汉带来的变化是有形的。
2002年10月18日举行的武汉市“辉煌成就”系列形势报告会上,武汉市城乡建设委员会有关负责人指出,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13年,是武汉城市建设取得伟大成就的13年。13年来,城市版图最显著的变化就是新添了汉口站……
1991年4月21日,占地35万平方米的汉口站投入使用。车站的落成,使昔日的荒草地变成了车水马龙的繁华地,为汉口中心区的发展开辟了一个总面积10多平方公里、全长近10公里的新的广阔空间。
时光如梭。如果“辉煌成就”系列形势报告会放在今天,选入议题的一定是武汉站。
进入新世纪,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多条高铁在华中大地横空出世。如果说高铁像铺展在华中大地上的根根银线,那么一座座现代化的高铁站就像是镶嵌在大地上的星座,将华中版图辉映得璀璨多姿。郑州东站、洛阳龙门站、长沙南站、岳阳东站、武汉站、荆州站……他们在带动城市框架扩大的同时,更是成为了城市的新地标。
70年风雨兼程,70年建设发展,铁路不仅大大加快了华中地区三省生产要素对流,而且促进了与祖国东部、南部以及港澳地区的交流,有力带动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从这里驶出的一列列中欧班列,更是打开了华中地区通往世界的大门。
2017年3月27日,兰考成为河南省首个脱贫的国家级贫困县。兰考的“摘帽”过程伴随着铁路发展的足音。
1962年焦裕禄来兰考的第一天,在兰考站看到外出逃荒的群众,难受得满含眼泪。上世纪90年代,老百姓又一次坐上火车离开兰考,他们南下进厂、西进摘棉,兰考进入劳务输出时代。那时,郑州局集团公司根据兰考人民的期盼,年年开行棉农专列,帮助兰考人民脱贫。
今年72岁高龄的卜刚1997年至2008年在兰考站任副站长。退休后,他在每年客流高峰期都会到车站参加志愿服务。“那时,当地政府组织群众赴新疆摘棉,兰考站每年运输棉农近2万人次。如今,兰考县委县政府不再组织群众外出务工,相反鼓励他们在家门口就业。”卜刚说。
郑徐高铁开通后,兰考南站投入使用。恒大家居联盟、富士康、杭萧钢构、格林美等一批知名企业纷纷落户兰考。
“兰考的劳务经济,已从劳务输出进入到回乡创业和带动就业层面。”兰考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负责人介绍,兰考经济的变化和铁路发展密不可分。兰考南站周边拔地而起的厂房、住宅、公共设施等,也无不在诉说着铁路的助推作用。
“长江经济带应该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2018年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调研时为长江流域的发展指明了方向。铁路发挥综合交通枢纽中的绿色骨干作用,建立运输联动机制、开行沿江货运班列、开启多式联运通道,联手打造长江经济带多式联运中心,实现了长江黄金水道与沿江铁路枢纽的互联互通,推动了湖北经济转型发展。今年前8个月,武汉铁水联运货物量增长了86%。
2018年12月26日,怀(化)衡(阳)铁路开通运营。怀衡铁路西接沪昆高铁,东接京广高铁。长沙、怀化、衡阳“金三角”的形成,良好地承接起珠三角产业转移,极大地促进了湖南与粤港澳大湾区以及东部沿海地区的合作联动。
湖南省省长在添乘怀衡铁路时表示,铁路特别是高铁带来了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集聚优势。沿线政府要利用这一优势,增强创新力、强大市场力、提升竞争力,把湖南打造成内陆开放新高地。
今天,当我们看到一列列高铁动车组像风一样快速掠过华中地区蜿蜒的河流、棋子般的城镇和炊烟袅袅的村庄时,我们相信,流淌着新鲜血液的华中大地,有了中国高铁这台强大的加速器推动,定将焕发出更加旺盛的活力!
作 者:肖培清、朱进军、王亚琼、秦 涛
编 辑:王 华
实习编辑:张 楠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