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澎湃评论丨连接小路与大路的,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国庆70周年临近,人民日报刊发重磅文章《宣言:雄关漫道真如铁》。文章中有一个密集出现的意象——路。
文章写到,英国著名媒体人克拉克森在做《中国的公路网》电视节目的现场报道时,驾车飞驰在中国西南高山峡谷间的一条高速公路上,发出感慨:“这令人难以置信!无论多高的山峰,还是多深的峡谷,都挡不住他们!”
而美国记者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则在《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中写道:“1984年4月、5月和6月……在那边远地区漫长的旅程中,我们主要乘坐吉普车、小型汽车和指挥车,行进在当年红军男女战士们完全徒步走过的地方。只有亲身走过这段路程的人,才能以现实主义的方式描绘出长征中的战斗和艰难困苦。”
透过这两位外国观察者的视角,三个时空、三条路交错在读者眼前:红军长征的年代,只有徒步可以走的最原始的路;1984年,昔日长征“步道”已经变成可通行汽车的公路,但需要补充的是,当时全中国还没有一条高速公路;当下,中国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突破14万公里,而且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工程奇迹。
从历史到现实的这三条路,是中国社会发展的绝佳标志。时间不愧是最伟大的魔术师,只不过它展示的不是幻象而是真相。开上你的车,随时可以亲身体验“基建狂魔”的新作品。对了,有路也得有车,中国私家车保有量已达两亿。
这又让人想起,许多城市正在建设慢行步道。绕了一圈,人们重新发现步行的价值,为的是完全不同的目的。徜徉在安全、美丽、静谧的城市步道上,当思前人披荆斩棘之不易。
路是具体的,也是抽象的。无数先贤问过“中国向何处去”,旅行的人都知道,向何处去取决于走哪条路。“中国一路走来”、“革命之路”、“建设之路”、“领路人”,路意味着什么,不需要解释。最近放映的一部国庆献礼文献专题片就叫《我们走在大路上》。
当我们谈论“中国道路”的时候,不要忘记一虚一实两种含义。还要知道。两种含义的道路是高度相关的。作为方法论的“道路”走对的时候,作为实体的道路也会越来越快、越来越好。
“连接昨天与今天、贯通小路与大路的,是我们坚持真理、走自己路的执着探索。”什么是大路,什么是小路,不妨简单理解为:国家有国家的大路,个人有个人的小路。大路和小路是一体的,回首过去,能够清晰地发现,历史的每一道车辙里都烙刻着多少人的命运。将大路与小路连在一起的,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一点永远不变。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