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古田文物故事——国保田地桥的凡与不凡
国保田地桥
看到标题,诸位肯定会想:连标题都有错别字的文章,不看也罢。可这标题还真没错,此“国保”非彼“国宝”,这里的“国保”指的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简称“国保”。
在古田,国保单位有两处,一处是临水宫祖庙,另外一处就是今天的主角——田地桥了。临水宫祖庙飞檐翘角,气势恢宏,古建精美,还承载着陈靖姑信俗文化,成为“国保”理所当然。那么田地桥为什么会成为国保呢?今天,就带大家了解一下田地桥。
长桥卧波焉?复道行空焉?
“田地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属闽东北廊桥,位于福建省宁德市古田县鹤塘镇田地村,始建于清嘉庆十一年(1806),民国二十四年(1935)重修。东西走向,单孔木拱廊屋桥,占地面积250平方米。桥身长42米,宽5.85米。单孔跨距约40米,桥离水面高度约15.2米,桥屋面阔十六间,进深四柱,立柱边上设长条椅座供人歇息,桥中间设有神龛,供乡民祭拜,座外柱间为一米多高的栏板,栏板外再加挡风板,挡风板比栏板高1米多,以避风雨。桥面呈弧形铺以青砖,桥两头以向下石阶与河两端连接,东端61阶,西端111阶,桥面上方履青瓦,屋顶两端山花为歇山造型,桥的中央起重屋,为歇山顶,斜脊起翘,檐口设封檐板,以御风雨。”一段很平凡的描述,何以见得田地桥之不平凡?
说到桥,我们应该都会想起杜牧的那句“长桥卧波,未云何龙?”,但是田地桥,更像那句“复道行空,不霁何虹?”。我们来看看田地桥的照片:
田地桥是单拱横跨于40米左右宽的山涧两岸,愈发显得险峻崔嵬,再加上桥身的弧度,恰 似 彩虹架于两岸,正应了那句“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此为田地桥平凡中见不凡之一。
神奇的木拱
说到田地桥像一道彩虹横跨两岸,正是因为它那单拱的构造,单拱桥有很多类别,比如这样的:
这就是赵州桥,作为入选语文课本的著名桥梁,估计大家都熟悉了,它是单拱石拱桥的典型代表。
而真正与田地桥有着血缘关系的是它:
这幅画是宋朝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这座桥就是架设在东京汴河上的虹桥。虹桥的桥基结构,是这样的:
而田地桥桥基的结构,是这样的:
两座桥的木拱结构是一样的。
田地桥的这种结构叫做编木拱桥,它跟石拱桥不一样,它是用巨大的木材通过交织关系结合在一起,互相支撑,互相制约,整座桥的结构都是木结构,从一岸横跨40米左右的距离到对岸。田地桥之所以能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就是因为这种编木结构。
编木拱桥结构之奇特,哪怕是今天的结构工程师都很难计算明白,要知道,中国古代的建筑,在今天的结构工程师眼里,以结构学的眼光去看的话,能够真正引起他们兴趣的是非常有限的,能够使其击节赞叹的就更少了,田地桥的编木拱桥结构就是其中一种。由此可见,田地桥木拱结构的不凡。
工匠精神
编木拱桥结构令人惊叹,但更加了不起的是建造出这种编木拱桥结构的工匠们。我们来看看现代运用计算机建模解析出来的编木拱桥结构图,是这样的:
而工匠们的设计图,是这样的:
要知道,编木结构仅仅靠依靠交织的木头之间的相互承重达到整体的平衡。造桥工匠们在没有计算机帮助建模,没有精细的三维设计图,甚至连立体结构图都没有的情况下,居然能建造出这座横跨于十多米高的山涧上,全长40多米的编木拱桥,不得不让人感叹这门技艺的不凡。
编木拱桥峻工后常常会把造桥工匠及建桥时间、董事、缘首、捐款人的姓名等墨书于桥屋内梁上,造桥工匠主要有木匠、石泥匠,有主绳、副绳,有董事、缘首,桥台造成后主绳师傅用竹杆和角尺测量出主要构件的长度,再用墨签在相应木构件上标出记号,交由副绳切割建造。造桥工匠们运用严谨的工艺和不凡的智慧进行大胆创新,通过不断的摸索和实践,终于创造出飞桥无柱的编梁式木拱廊桥—田地桥。
至今在田地桥的内梁上仍可见造桥工匠主绳为周宁县秀坑村的张鹤昶,副绳为屏南县寿山乡的郑洋村、倪大火、张明生。正是一代代的造桥工匠秉承着“工匠精神”不断锐意进取、精益求精,才使得自唐宋就出现的编木拱桥技艺得到传承和发展,一直延续至今。
2009年,闽浙木拱桥的营造技艺作为中国木拱桥营造技艺,列入了联合国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契约精神
建桥的银子一般都是从四方百姓筹集来的,为了公开财务,董事、缘首等与造桥工匠都要签订建桥合同,也就是“桥约”。
田地桥的桥约为毛边宣纸,长54.5厘米,宽25.3厘米,用毛笔竖式书写。桥约的主要内容包括:一是工匠的主绳为周宁县秀坑乡的张鹤昶。二是提出了桥的长、宽、高,桥面上立的柱子以及桥内建板壁和神龛。三是材料的供给,桥苗运送何种木材若干。四是总造价多少,如何兑付。五是起架、建竖、过月的开支数额。六是双方如有一方违约罚款情况等。而后书写签约时间、签约人姓名、见证人等,均要由书写人签字画押,以示慎重。田地桥的立桥约时间为民国二十四年乙亥岁菊月。这份契约条款齐全,约定的义务和责任清晰明了,显示当时桥梁建设的合同体系已经极为成熟,时人已经有了极为清晰的契约意识,这也是田地桥承载“契约精神”的一种体现。
结语
一桥跨西东,天堑变通途,可以说这座平凡的田地桥,不仅大气磅礴,结构独特,还蕴含着造桥匠人们不平凡的智慧和“工匠精神”、蕴含着这片古老土地诚信为本的“契约精神”。这是中华文明优秀传统文化与精湛技艺的结合,这是创造了中华文明古国的平凡劳动者们不平凡之处的闪现。
于平凡处见不凡,看完田地桥,古田还有哪些不凡之处,且听下回分解。
(来源:部分内容引用自古田县博物馆馆长林丽金著述《闽东北廊桥—田地桥》)
素材来源:古田县文体和旅游局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